聽左強講山寨系列之--液晶電視篇 至今,很多人仍然無法接受液晶電視山寨化的事實,以為自己從大型商場眾多耳熟能詳的品牌中挑選的液晶電視是不可能和山寨聯系起來的。誠然,雖然價格一將再降,但液晶電視仍然屬于高價值的商品。對于一臺幾千元的客廳“面子”,絕大多數人仍然會選擇在大型商場中,挑選所謂的品牌電視。然而,隨著山寨化的滲透,究竟是品牌,還是品牌外殼下的山寨,消費者又怎么能夠區別呢?這里還需要從SMT工廠說起。 SMT(Surfaced Mounting Technology),即表面貼裝技術,是目前數碼產品普及的生產工藝。最早阻容器件均為管腳插接,需要人工穿孔擺放器件并手工焊接。隨著生產自動化和規模化,阻容器件都發展為貼片型封裝,而使用全自動貼片機,元器件通過卷帶或托盤的方式輸入到貼片機指定接口,通過對貼片機編程后,機械手可以精確的抓取各種規格元器件,并通過激光定位,擺放到已經刷有焊錫膏的PCB板上的正確位置,然后通過后續溫度控制,使焊錫融化實現焊接。SMT工廠即擁有規;N片機的加工廠,只從事中立的加工,收取微薄的單體加工費,而沒有任何的自有產品銷售,因此不承擔任何的銷售風險。隨著分工的進一步專業化,一部分SMT加工廠接收任何產品的貼片訂單,而不區分領域;另一部分SMT工廠,只專業化加工某幾類具有技術含量的產品,通常對生產技術、功能測試和維修都有一定要求,此類工廠為山寨化的PCBA提供了規;a配套,手機、GPS、上網本、液晶電視等都屬于此種類型。 2006年,隨著MTK在DVD市場擊敗眾多競爭,形成壟斷的同時,一臺DVD解碼板的生產加工利潤也從幾十塊下降到幾塊錢,大批的DVD解碼板SMT加工廠被迫尋求新的產品導入。此時,液晶電視解碼技術經過幾代的發展,已經初步發展為單一集成芯片解決方案。臺灣眾多芯片設計公司再次選擇將成熟的技術方案設計輸出大陸,促成山寨化效應。方案設計公司基于完善的TurnKey方案,形成標準化的公板設計后,引發液晶電視的山寨化。 方案設計公司委托大型SMT工廠進行PCBA的貼片加工,其中核心電子元器件或全部的電子元器件均由方案設計公司提供,俗稱客供。SMT工廠只進行單純的貼片加工、功能測試和不良板售后。SMT工廠不承擔任何的器件庫存風險,因此也只能收取低廉的貼片加工費用,通常一個焊點在2分錢,測試和售后另計。通過此種手段,方案設計公司不但可以保證解碼板的質量,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 電視屬于功能型產品,大大的屏幕很難演變出更多的基于外殼的變化,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優先的是品牌和價格,而非外觀。同時,液晶電視的外殼造價要遠遠高于普通的數碼產品,無法隨意的開具各種個性化的外觀設計。此外,液晶電視的焦點集中在前面板,而非背部,相同的PCBA,相同的產品后背,不同的前面板邊框,就形成了不同的款式。這一切都為液晶電視山寨化鋪平了道路。 液晶電視的價格也家庭地位,決定了液晶電視內銷市場只能為傳統電視品牌所壟斷,消費者寧愿多花1/3的價格,也絕對不敢購買沒有品牌的山寨產品。最初,山寨液晶電視主要為貼牌出口和國內的工裝市場。在出口市場,國外客戶采購解碼板、外殼、屏等套料,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當地組裝后貼牌銷售。而在工裝市場,酒店、KTV等工程項目上,只要保證質量售后的維護,品牌的意義并不大。 然而,隨著山寨化的規模和普及,為了降低成本,快速的跟進市場新品,品牌液晶電視最終也選擇了加入山寨的行列。清華同方,長虹等眾多品牌,通過向方案設計公司采購解碼板卡和電源板,自行完成整機的組裝和品牌銷售。而其主要原因并非品牌沒有研發能力,而是同樣的拿到臺灣原廠提供的完善的TurnKey方案設計,根本沒有太多的個性研發空間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至于是品牌自行設計加工出來的解碼板和方案設計公司山寨化加工的標準解碼板又有什么區別呢。 當品牌僅僅完成組裝和貼牌,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渠道、售后和市場的宣傳。當品牌利用消費者模糊不清的各項參數指標,進行令人眩暈的概念炒作時,山寨正默默的借助品牌的外衣,堂而皇之的走進商場和家庭,書寫這屬于自己的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