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2011/3/26 一早上起來,看到韓寒的兩篇文章給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為了食油,聲討百度;因此想順便聊聊這個事情。 首先說說書籍和百度的故事,工程師寫書好像并不多,在EDN上認識匠人這樣的前輩,第一次印刷+第二次印刷,加起來也就14000本書,按照通行的8%版稅的定義,每本39元,大家可以估計每本書作者可以賺多少錢。按照我的了解,特權同學的FPGA第一本,已經第二次印刷了,估計印了8000開外,他的第二本書也已經交付初稿。整個時間,從寫作到初稿完成,快得人大概6個月,我這樣的大概10來個月;交了初稿就開始等,大概繼續等待8~10個月。因此工程師,想要賺錢,最好不要想寫書啥的。隨便在外面畫個板子,做點驅動程序,搞個小項目,保準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而且事后,不會有人說坑爹來,花了幾十塊買了這么一本爛書,找你說話你還得應著耐心解釋。 百度的作用,是把二次印刷都給省了,第一期印刷出來的材料,說不定有人特別看得起你,把它掃描一下丟到文庫里頭,設置個積分;一傳播,以后誰看到下載了就再也想不到去光顧當當或卓越這樣的地方。更為恐怖的是,百度把國內外論文(國內的多,國外的估計怕告),演講材料,手冊等等全部通過鼓勵的方式匯聚在了一起。有點就是有心人可以快速而廉價的(幾個積分而已)批量的進行閱讀而篩選,免費看著平常看不到的東西。缺點的一方面大家也知道,大大壓縮了為提供內容和整理知識經驗的人的生存空間。國內的論文寫作中,估計絕大部分的論文都是為了畢業,升職;同樣的專利申請,也是為了企業的宣傳,加分落戶等等目的。另外不為人知的一點,當你得到一個東西越容易,特別是知識類的書籍或者論文,你就越不愿意在上面花功夫;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你只有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才能明白的看出書里頭好的地方,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知道里頭也有錯誤和局限性,再進一層,才能讓自己有更多深層次的收獲。現在很多的xdjm,經常在宣傳,讀書是沒啥用的,只有通過自己實踐;但是如何實踐呢,就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靠著遍體鱗傷積累經驗;回過頭來一看,很多東西,別人已經把自己的經歷寫在不同載體的材料之中,這樣的材料很多,可以給你一個更為全景的面貌,甚至可以從中提取出部分的best practice。因此書中得不來東西,第一是本身選擇的書籍并不正確的;第二是從深度和廣度,自己做的功課還不夠。 前幾天登錄gmail的時候看到這個圖片,讓我非常的困惑和憤怒。 在我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google對我的幫助非常大。通過學術,可以找到很多的文獻,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下載的;通過專利,可以找到很多的設計思路作為一種參照;更有其圖片,可以找到很多產品的資訊。 google的專利中,大部分都是美國和日本的公司在申請,這讓我個人比較遺憾。不過非常高興的是,以后可以看到歐洲方面的材料了:Google 將為歐洲專利局翻譯專利 Google 今日與歐洲專利局達成協議,Google 將會使用在線翻譯技術把專利文檔翻譯成28個歐洲語言外加中文,日語,韓語和俄羅斯語。總體而言,google做的事情,是盡量可以把知識傳播出去,把版權保護起來。 寫到這里,似乎有些偏題了。本博客是以知識傳播,交流工作和學習經驗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希望盡可能保護引用作者的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