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德國正式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期半年。德國總理默克爾闡述愿景:氣候變化、經濟和社會數字化及歐非和歐中關系將是德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重點! ≥喼灯陂g,德國在標準化領域又有哪些戰略舉措和政治目標呼應?德國標準化學會(DIN)作為德國最大且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標準化機構,對于德國在歐洲層面推動標準化合作,繼而支持歐洲內市場一體化,并最終加強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給予了很高的期許。 本文通過對于德國標準化學會(DIN)2020年上半年工作重點的梳理,或許可以窺見德國標準界的一些前沿動態。 再論標準價值和實證研究 標準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價值有多大?經濟價值和無形價值如何去計算和衡量?據德國2010年左右的一項“標準化的經濟效益”研究報告顯示:德國標準化的投入達到7.7億歐元,產生了160億歐元的效益,約占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標準化對經濟增長率相對于資本、人力和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的貢獻率為2.7%,是專利對經濟貢獻率的9倍。這一“秘密武器”的經濟效益從科學理論層面確認,促使了德國產業界、標準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更加重視標準的戰略制定,特別是形成德國內生的標準參與方之間的聚合效應。 而德國標準學會對于標準價值的研究則從未停歇,新視角和新調研數據是達成有效共識的支撐。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BMWi)資助的德國標準化專家組(DNP)的《 2020年指標報告》提供了基于標準化活動公司的代表性數據庫的各種與標準化相關主題的信息,該數據庫還補充了僅實施標準的公司(不參與制定)層面的實證數據。 盡管創新對公司競爭力和其他企業規模的貢獻長期以來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但標準化以及使用規范和標準近年才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國標準化專家組(DNP)的年度調查有助于標準化活動清單的數據搜集,并調查標準化經濟和社會維度的影響。調查數據對于研究標準化流程的復雜影響以及將規范和標準應用于企業成功至關重要。 2020年的報告將過去七次的數據鏈接起來以形成2013年到2019年公司對標準化行為的變化以及規范和標準的應用的見解。迄今為止,來自4500家公司參與德國標準化專家組的調研,其中包括德國股市30家代表企業(DAX 30)一半以上的企業以及許多其他中小型公司。 以建筑行業為例,根據德國標準化研究院(DIN)和德國電器工程師協會(VDE)委托項目“標準化-控制錯誤成本要素”,在斯圖加特大學建筑經濟學研究所的技術轉移與創業促進中心對104名隨機選擇的建筑專家進行了調查。2018年的建筑經濟規模為4000億歐元,其中錯誤成本占德國建筑量的11%,即440億歐元。建筑測量師認為,完整遵守標準將使建筑錯誤的成本從目前的每年11%降低到5%。如果整個行業能始終按照標準進行規劃和施工,則每年可減少錯誤5%,即相當于節省200億歐元。 建筑信息模型(BIM)及其標準化路線圖 據羿戓制造所了解,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使建筑更高效、更強大的最有前景的數字化技術之一。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建筑物的規劃、施工和使用階段的完整數字化。核心是計劃中的建筑物的數字3D模型,通過該模型鏈接有關組件的所有信息。 里程碑:eCD標準型達到4位數。 eCD基礎型:5172 eCD標準型:1052 注: eCD共4個等級,基礎型、標準型、系統型、生態型。 德國標準化研究所(DIN)在近年開始積極制定有關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標準化路線圖,其內容由聯邦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BMVI)代表,由建筑標準委員會(NABau)以及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德國buildingSMART和德國BIM共同制定。該路線圖的目的是在商業、科研、公共部門和社會的所有相關合作伙伴的參與下,發展BIM領域未來標準化的戰略方向。德國鐵路公司可謂是該領域的先鋒官。針對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模塊,德國鐵路提出到2020年底,實現所有項目BIM規劃的戰略。 值得注意的另一個前沿技術則是德國企業聯合體開發了DIN SPEC 91419,使地下基礎設施可記錄土木工程作業和地下基本數據。將來不僅可以獲取已經記錄的公用事業的主要數據,而且還可以獲取輔助數據和元數據,例如:地面條件、舊管道的混凝土護套或保溫層、城市垃圾的沉積和地下水位等。 搶占智能紡織品未來行業制高點 為什么智能紡織物是全新制高點?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Leo Rafael Reif博士),在2017年提及新成立的美國先進功能性織物制造創新院(AFFOA)就指出,該創新院就是幫助智能紡織品的發展具有類似摩爾定律的規律,這將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可能是一個全新的行業。據印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評估,高科技紡織品和智能紡織品行業的總值到2020年將達47億美元,累積年增長率為30%。 德國也在跟上,在2020年2月,德國標準學會(DIN)和德國電器工程師協會(VDE | DKE)成立了一個新的協調委員會“智能和電子紡織品協調委員會”,負責技術紡織品的開發。由于智能紡織品通常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非紡織品部件,如電子原件、有機和無機產品、仿生材料等組成的多種材料復合產品。智能衣物和電子紡織品,如配備有傳感器,則可被用作運動服或工作服或醫療設備,如檢測身體的生命體征。 新冠大流行的標準化應對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的成員支持應對新冠疫情,經其所有成員,包括德國標準化學會(DIN)的同意,并與歐盟委員會協商,決定免費提供為數眾多的醫療器械和個人防護設備的歐洲標準,以支持對抗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公布標準旨在幫助希望更改其產品生產線的公司,以便在短時間內制造急需的醫療和防護設備。德國標準學會(DIN)管理委員會成員魯迪格·馬克拉特(Rüdiger Marquardt)認為:“標準對于確保醫療設備和個人防護設備的安全以及幫助制造商進行生產至關重要。DIN與其他國家標準化組織一起,支持歐洲委員會在抗新冠病毒方面的努力! 隨著學校運營的逐步正;謴停瑢W校在清潔和衛生方面面臨特別的挑戰。DIN也及時免費提供了框架、感染保護方法、學校的個人衛生計劃以及聯邦各州的新冠衛生補充計劃。同樣,醫療機構中的衛生條件是成功對抗病毒的特殊要求,而DIN 13063標準“醫院清潔-醫院建筑物和其他醫療設施中清潔和消毒劑清潔的要求”恰逢其時,結束了該領域沒有統一標準的歷史。作為標準制定過程的一部分,德國標準化研究所(DIN)已提供了征求意見稿,供專業人士提出修改建議。它由40多位專家開發,包括來自科研、商業、貿易協會和政治界代表以及衛生專家和消費者委員會的代表。 全新挑戰的幾個側寫 在知識產權和開發適當的知識產權(IP)管理方法方面,很多公司面臨巨大挑戰。知識產權包羅萬象,專利和商標、版權、特定專有技術以及無形資產等均屬于其范疇,例如:使用許可或商業秘密。DIN 77006提供了有關如何在組織中充分有效地建立、實施、維護和持續改進IP管理的建議。DIN發布新標準DIN 77006知識產權管理系統要求,包含為用戶提供有關如何確保IP管理系統質量的具體建議。該標準在近年社會發展趨勢下,變得愈加重要,源于數字化突然使知識產權成為許多商業模式的重點。DIN 77006不僅針對企業,而且對金融機構審核員和從事IP管理的機構也很有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歐洲和德國盡管與美國、日本,甚至中國比起來都顯得較為遲緩和保守,特別是對于萬事反復求證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的德國則更加如此。如何通過制定規范和標準來確保人工智能在未來為人類盡可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始終是德國標準界和人工智能專家們的議題。2019年10月,在制定人工智能標準化路線圖的發布會上,德國標準化協會(DIN)、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BMWi)與約300名來自商業、社會、政治和科學界的專家們一起,針對這一問題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討論。 2020年3月,DIN又發布DIN SPEC 13266“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系統開發指南”,支持AI項目的決策者或實施者評估深度學習圖像系統的工作和使用情況,從而可以更精確地預測成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已發布技術報告“人工智能中的可信度概述”,其中相當部分由DIN人工智能工作委員會的德國專家積極參與而制定。 除開人工智等軟件領域的技術標準,開源硬件是未來的重要課題,因為它對于構建有效的完整價值鏈至關重要。DIN預先提供了DIN SPEC 3105“開源硬件”(OSH)。該標準將于2020年7月開始實施,為硬件標準化奠定了基礎,該硬件的建設計劃可公開獲得,并且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為此,它定義了技術文檔的基本術語和要求,并包括基于社區的評估過程。即使財務資源不足的參與者,例如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中小型公司、初創企業、學;蚬疽约蔼毩摌I者,都可以更好地為發展進程做出貢獻。 應對鋰電池的發展。ISO技術指導委員會今年6月25日成立新的ISO/TC 333“鋰”分委會,秘書處設在中國。盡管這方面落后,德國標準界正在積極參與,推動本國標準的應對。 DIN決定在有色金屬專家委員會(FNNE)中反映ISO / TC 333“鋰”的工作。目的是確保所有有關方面都參加一個新成立的工作委員會,參加國際標準化會議以及將德國科學技術水平引入ISO / TC 333“鋰”。 事實上,鋰對于德國和歐洲重要經濟部門的供應鏈,實在具有太重要的戰略意義。由于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定義的標準,會對內部市場和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為了推動德國汽車界電動化的發展,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和歐洲委員會,都對透明制定國際標準并作為消除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方式,非常感興趣。雙方都希望確保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歐洲方面都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而德國DIN的專設鋰電池工作委員會,正是這個背景的體現。 小記 綜合以上德國標準協會2020年上半年的動態來看,德國標準化生態領域具有突出的特點并從2003年制定德國戰略標準開始及其2010年的修訂版本,有著非常強烈的全體共識并執行中獲得高分。 自始至終德國標準界都貫徹著如下鮮明特點:注重頂層設計,確定聯邦政府的標準化政策理念,并逐步完善國家標準化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導和影響區域及國際標準制定,服務本國經濟社會;標準組織加強與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設立專項獎,表彰在標準工作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政企分離,利用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經濟手段經營標準產品,促使標準以市場為導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收集合理意見建議。 因此,我們再次用“舉國體制”來形容德國的標準化生態可謂恰如其分。當歐洲和美國紛紛圍堵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時候,中國標準界如何能既符合國際規則,又能夠讓我們像鋰電池標準那樣在國際標準界占有一席之地,德國經驗值得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