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需和外困的雙重推動下,中國最近幾年一直都在加大對集成電路研發的投入。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被美國“卡脖子”的困境愈發突顯,從某種程度上促使我國加快該產業的自主研發之路。 雖然國內的集成電路企業與國外的領先者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中國集成電路已經從完全依賴進口到產業規模逐漸壯大。進入21世紀的19年來,中國IC產業快速發展,復合年均增速達到25%,遠高于全球7.6%的增長水平。即便是在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仍高達6532億元,增長20.7%。其中,IC設計、制造和封測三足鼎立。 經過多年的布局和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區域特色盡顯,其中長三角地區收入占比最大,達到47.7%,京津環渤海地區為16.2%,珠三角地區為19%,中西部地區為17.1%。在IC設計領域,珠三角地區產業較為發達,而珠海更是具有難以比擬的領先優勢。 從歷史角度看,珠海集成電路設計的底子有跡可循。早在1993年,珠海就成立了首家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珠海亞力電子有限公司(炬力集成的前身)。亞力如同珠海集成電路設計業的蒲公英,以至于如今不少珠海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都與其有關。 2018年,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96億元,同比增長27.96%。其中,IC設計服務收入44.96億元,同比增長25.34%,集成電路產品出口1.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37%億美元。珠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位列珠三角第二位,居全國規模城市排名第八,足見珠海在集成電路設計業的雄厚基礎和增長潛力。 如今,珠海市已注冊芯片設計企業達65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產值過億的企業10家,規模以上企業19家,在移動嵌入式SoC芯片、打印機主控SoC芯片、金融IC、車用半導體、存儲器、航天電子芯片、高性能模擬IC等多個領域擁有全志、納思達、歐比特、杰理、博雅、英集芯多家在國內排名前列的領軍企業。在人工智能、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已就關鍵芯片技術進行前瞻布局,涌現出億智、妙存、芯動力、禾芯等具備高成長性潛力的新興企業。 由于珠海在智能家電、消費電子、打印耗材、金融應用、照明、汽車等眾多領域擁有格力、魅族、金山、賽納科技、天威、東信和平、優特電力等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整機系統企業,而這些整機系統廠家正在加速打造應用生態,對集成電路的需求巨大,并具有集成電路產品定價權的優勢,從而催生了珠海集成電路產品的廣闊市場。目前格力等企業正加速向上游集成電路領域拓展,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今年12月13日舉行的2019中國(珠海)集成電路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談“芯”要落地,而且要落到傳統制造業這個“地”,僅格力每年就需要50億元至80億元的芯片。 在珠海,集成電路制造與封測業逐步成長。珠海英諾賽科擁有我國硅基氮化鎵技術水平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生產線。在集成電路封測與支撐業領域,珠海擁有中芯集成、珠海越亞、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等企業及機構。中芯集成目前正逐步提升至10萬片/年產能;珠海越亞獨創的“銅柱法”生產無芯封裝基板技術屬國際領先水平,其產品已被蘋果、三星采用,進一步確立了國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領域的領軍地位;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成立15年來,為廣東省及珠海市的集成電路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炬力集成等公司在該中心的支持和服務下,研發的多個產品陸續面世,有效提高了芯片流片的成功率。 如今,珠海的集成電路產業布局多元優化,空間聚集效應逐步顯現。高新區是珠海集成電路設計業的主要集聚區,擁有以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為核心的廣東省集成電路設計與生產基地,以及多家上市公司和行業領軍企業;香洲區大力發展打印機關鍵芯片、金融IC、高性能模擬IC等特色集成電路產業;斗門區依托珠海越亞等企業,成為集成電路支撐業主要集聚區。在橫琴新區、金灣區、高欄港經濟區近年來也都相繼建設了新興領域的集成電路項目,形成了多元且逐步優化的產業布局。 今年12月13日,由珠海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指導共建的珠海先進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探索“研究院+基金+園區”模式,引進并培育一批高成長創新型企業、行業領軍企業,聯合攻克集成電路共性關鍵技術。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宮承和表示,珠海先進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的成立揭牌,有助于提升珠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整體水平,集聚相關產業的優秀人才,打造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伴隨著“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珠海的政治與經濟地位與日俱增,珠澳合作開發橫琴勢在必行,珠海將與澳門、香港共享集成電路產業資源,將為粵港澳地區集成電路的長遠發展開辟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如今,政策、人才、研究院都已就位,未來,面向5G通信、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國家重大戰略性項目的需求,珠海如能把握自身定位,集中研究突破集成電路前沿技術,整合上下游資源,提升基礎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珠澳芯”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