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人工智能(AI)在現階段并不是要取代醫生。在診斷過程中,AI能為醫生提供參考,提高醫生的診斷正確率,對醫療行業來講,這就是巨大的進步。” 9月6日,在騰訊優圖和《科學》系列期刊聯合舉辦的首屆計算機視覺峰會上,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賈佳亞強調了AI在醫療中的角色——輔助,而不是替代。 去年11月,科技部提出依靠騰訊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在這次以計算機視覺為主題的峰會上,騰訊優圖也開辟了專門環節,探討醫療AI的可能性。 醫療AI,前途無限,但也競爭激烈。而且,在如此熱鬧的領域內,并沒有哪家公司的產品真正通過了國家食藥監局的相關資格認證。患者什么時候能切身感到AI醫生的存在?還要繼續等待。 AI醫療賽道上,投資擁擠玩家多此前,騰訊推出了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醫學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因為有國家級創新平臺身份的“加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算是醫療AI領域的“國家隊”。 據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透露,目前該平臺分析的影像超過了1億張,輔助醫生服務了超過90萬名患者,提示高風險病變13萬例。不僅如此,騰訊覓影還利用AI輔診引擎輔助醫生對7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識別和預測,累計輔助分析門診病例650萬份,提示高風險16萬次。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病人和病例數量龐大,為AI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數據基礎。”騰訊醫療健康技術委員會主任錢天翼表示,我國醫療產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這些為AI介入傳統醫療,提供了很大空間。 醫療AI的迅猛發展,也和我國的人才儲備密切相關。對此,騰訊優圖實驗室醫療AI負責人鄭冶楓有切身體會。他記得,十年前他第一次參加醫療AI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時,幾乎沒有來自中國本土的論文;到了現在,中國本土的論文數量已經達到了十幾甚至幾十篇。 現在,醫療AI賽道上的玩家眾多,也頗受投資青睞。錢天翼透露,從網上公開的投融資數據來看,2017年有三十幾起融資事件發生在醫療AI領域,融資金額達到了18億人民幣左右。2018年,光上半年相關融資就有20起左右,金額達到31億人民幣。“有一種說法是,一家三甲醫院里,可能有十幾家的AI公司在談合作,競爭非常激烈。”鄭冶楓坦言,這就要求賽道上的公司必須做出特色。 醫生和AI要合作,不要抵觸剛開始和醫生接觸時,鄭冶楓心里還有隱隱的擔心——醫生會不會抵觸這種新技術。 但他很快發現,自己多慮了。大多數醫生都愿意擁抱人工智能。他們認為,AI不會取代自己,要取代,也是取代那些不用AI的醫生。 “靠人看片很累,一些腫瘤的片子,一個切片一個切片去看,非常耗時間。”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學組委員、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教授岑令平說,“AI能減少醫生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它的看片水平和一些三甲醫院的高級醫生不相上下,在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AI醫療對偏遠地區和鄉鎮地區意義重大。”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教授喬友林就期待著,AI能成為發展中國家對抗宮頸癌的利器。 喬友林和宮頸癌打了多年交道,他如今也是騰訊覓影在宮頸癌病變篩查方面的指導專家。他表示,宮頸癌是最容易預防和治療的癌癥之一,它的病因已經明晰,醫生也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對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進行篩查。 但有一個現實問題:在很多欠發達地區,確實可以通過前期篩查發現可疑病變,可是在確診階段,卻遇到了瓶頸——基層醫生不知道如何用陰道鏡在宮頸的正確部位取樣。“你很難讓基層婦產科醫生在短時間內達到專家水平,如果取樣區域不對,最后還是會誤診。”而AI給了這個“老大難”問題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要有網絡,基層醫生用電子陰道鏡對著病人的宮頸部位拍好照片,AI就能實時提供在線指導,告訴醫生,你應該在哪個部位、幾點鐘方向取樣,提升診療準確度。 產品要應用,還得過“拿證”關在開發醫療AI時,騰訊覓影也遇到了一些難題。比如數據很多,但并非所有數據都能用于醫療AI的訓練。“我們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得比歐美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數據的整理和清洗。”另一方面,跨界、跨學科的人才不足。錢天翼希望能有更多懂醫療也懂技術的人才加入,將技術和臨床應用結合起來,開發更好的、更適合醫生的產品。 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醫療AI的臨床注冊。“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評審方式測試AI?我們如何解釋這個結果,如何認定它可以在一個新的醫院場景下穩定地發揮作用?這些都是行業整體所面臨的難題。”錢天翼強調,現在在醫療AI領域公布的一些成果,相當于研發測試結果。就像藥物實驗中有臨床一期、二期、三期。但是沒有走完整個流程之前,誰都無法斷言它是否能在更廣大群體中也表現良好。 雖然認為醫療AI前景可期,但喬友林也反復強調,如果要應用臨床,它必須得到最嚴格的科學評估。“醫學的事情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不是下棋、玩游戲。”通過評估的標志,是拿到證件,比如拿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醫療器械注冊證。“不管是誰來做醫療AI,都必須拿到這個證件。這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要給老百姓提供服務,那一定是提供質量得到保證的健康服務,不能把老百姓忽悠了。”喬友林表示。 目前,還沒有哪一家公司的AI產品拿到了這一證件,其實,也沒有關于AI產品如何拿證的標準,甚至在國際上,都沒有什么可以借鑒的經驗。錢天翼說,研發團隊會用一些系統性測試方法來驗證假設,用不同大小的樣本量來測試模型的準確性,但最終還是需要由國家相關審批部門、專家和醫生結合前期探索的結果,總結出一些可執行的標準,讓產品的實際效果能夠達到預期。“我們也非常希望相關標準能早日出臺,這樣我們的行業產品才能真正進行臨床應用。”他表示。 文章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深圳奧立科www.aureke.com/,www.aureke.1688.com/;深圳辰馳電子www.chin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