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而過,看一眼日歷驚醒地發現2018年上半年已經匯入歷史的河流,如火如歌的七月都已經臨近尾聲。時光如白馬過隙,總是要留下那一絲絲漣漪,讓事情發生后有所記憶。在中美貿易戰的陰云之下,全球半導體企業誠惶誠恐,漂亮的業績下定然要付出相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七月堪稱是各行各業的財報之月,對于半導體行業定然也不例外。不管成績如何,總要亮出來給股東和市場一個交代。 數據掩蓋不住危機的英特爾 CEO“桃色事件”離職之后,英特爾一度被推倒風口浪尖之上,每一個行為被要被放在放大鏡下細細研究一番,財報這樣重要的數據信息肯定難逃此命運。 4月27日,英特爾發布了2018年年度第一季度的報告。報告顯示,英特爾該季營收161億美元,同比增長9%;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凈利潤為45億美元,同比增長50%。財報發布之后,英特爾的股價大漲8%。不過,那個時候英特爾上任CEO科再奇還在任。 7月27日,英特爾發布了2018年年度第二季度的報告。報告顯示,英特爾Q2營收為169.6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50.06億美元,同比增長78%。這一次英特爾股價在財報亮眼的情況下大跌6.06%,主要原因是DCG(數據中心業務部門)沒有達到預期,CEO遲遲沒有合適人員也定然起到了一定作用。 對比2017年同期。英特爾在2017年Q1和Q2分別完成營收147.96億美元和148億美元,2018上半年的營收相較于2017年上半年增長了11.7%。 從當前的戰略定義和產品組合來看,英特爾已經不單純是芯片公司了。英特爾正在向更多的新興領域持續發力,如云計算、大數據、5G以及人工智能等。這也就是為什么DCG一個部門業績不達預期,英特爾一個季度的努力都不被認可的原因。 “一招鮮”的三星 2017年,半導體圈子有一個器件的漲價幅度令人發指,這個器件就是內存。2017年8GB內存條的最高峰單價突破了800元,漲價幅度高達400%。在這波“瘋狂的內存”漲價大潮中,受益最大的莫過于三星,借此一舉超越了昔日半導體王者——英特爾,成為半導體界的新王。 從當前的消息來看,三星似乎想要借助內存這一招發持久財了,多家媒體都報道說三星將控制產能將DRAM內存及NAND閃存價格維持在高位。不過,三星的小算盤雖然打得很響,但是各國監管部門也不是吃素的,一旦讓他們抓到三星有壟斷的證據,三星半導體的營收必將受到重創。 4月26日,三星公布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三星第一季度總營收為60.6萬億韓元(約合561億美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為11.7萬億韓元(合108億美元),比去年Q1的7.7萬億韓元(約合71.37億美元)暴漲52%。三星營收的暴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半導體業務,該部門業務的收入達到了20.78萬億韓元(合192.5億美元),營業利潤為11.55萬億韓元(107億美元)。 7月27日,三星發布第二季度的業績預期,預計季度營收預計同比下降4.9%至58萬億韓元(約合517.7億美元),這其中移動業務預計大降39%成主因。 當前,各方面消息對三星都不利,NAND內存價格近幾個月下跌超預期,而DRAM內存也可能下跌,三星想要繼續坐在半導體老大的位置并不容易。 “諸事不宜”的高通 高通的財年計算和其他的公司不太一樣,其2018財年的第一財季截止是2017年12月24日,因此我們關注一下第二和第三財季的情況。 4月26日,高通發布了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報告顯示,高通第二財季凈利潤為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億美元下滑52%;營收為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億美元增長5%。 7月26日,高通發布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報告顯示,高通第三財季凈利潤為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增長41%;營收為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億美元增長4%。 高通近來可謂是諸事不順。首先是付諸巨大精力并做出數次讓步的收購告吹,還要給恩智浦“天價”分手費。其次是被韓國和歐盟追著罰款,罰單也都是天價。除了這些,高通手里的業務也在被蠶食,蘋果完全放棄高通選擇英特爾基帶芯片就是一個力證。 潛伏”的博通 博通近來很低調,此前計劃1170億美元收購高通被美國政府叫停后,博通就沒了大動靜。不過,“安靜”的博通上半年也沒閑著,錢賺了不多,說明它就是不收購業務增收能力也是很強的。 3月16日,博通發布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博通第一財季凈營收為53.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1.39億美元增長29%。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62.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39億美元增長2507%。 6月7日,博通發布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博通第二財季凈營收為50.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1.90億美元增長20%,較上一財季的53.27億美元下滑6%。 綜合博通的發展史和陳福陽的個人成功案例來看,博通近來就是一頭潛伏在草叢伺機而動的獅子,未來還是要找準“獵物”下手的。Summit Insights Group的分析師Kinngai Chan就指出:“我認為,與半導體行業其他股票相比,該公司的股票表現的略遜一籌,除非他們進行大規模或幾次中等規模的收購。” “青黃不接”的德州儀器 4月24日,德州儀器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德州儀器一季度實現營收3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1.38%;實現凈利潤13.66億美元,同比增長37.01%。 7月24日,德州儀器公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德州儀器二季度營業收入40.2億美元,凈收入14.1億美元,每股收益1.40美元。 德州儀器最給力的還是其拳頭部門——模擬器件部門,營收為26.9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4.11億美元,同比增長12%;運營利潤為12.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利潤10.77億美元,同比增長17%。 此前,德州儀器剛上任不到兩個月的前CEO布萊恩·克拉切(BrianCrutcher)突然宣布離職。據公司公布顯示,布萊恩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他違反了公司的行為準則。目前,里奇·譚普頓重新執掌公司的帥位。 德州儀器當前最大的問題還是要找到一個能再次帶領公司起飛的“年輕”CEO才行。 “坐以待斃”的SK海力士 作為全球第二大內存廠商,SK海力士近來的盈利能力可謂是羨煞旁人。 4月24日,SK海力士公布了2018年第一財季財報。財報顯示,SK海力士第一季度運營利潤達4.3673萬億韓元(約39.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創下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二高記錄。 7月26日,SK海力士公布了2018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SK海力士該季度總營收10.4萬億韓元(約92.9億美元),同比增長55%;凈利潤5.6萬億韓元(約合50億美元),同比增長83%。 目前,SK海力士初步打算花31.35億美元建設內存工廠,然后購買光刻機,未來兩年總投入將達到134.21億美元。也就說就算其他的企業搞起來了DRAM,也先和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打一波價格持久戰,能活下來的幾率甚微。 “身陷泥潭”的美光 從全球半導體營收占比分布圖可以看出,海光的占比緊跟SK海力士,達到了7%,排在全球第四位,超過了高通。 ![]() 2018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主要企業營收占比 3月23日,美光公布了2018財年Q2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受惠于市場對手機、服務器和SSD產品的需求增加,美光Q2營收73.5億美元,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8%;按照GAAP會計準則,凈利潤33.1億美元,同比增長270%,環比增長23.6%。 6月21日,美光公布了2018財年Q3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5月31日,美光科技Q3季度營收達77.9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凈利潤為38.23億美元,同比飆升了131%。 7月初,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對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發出“訴中禁令”,其部分閃存SSD和內存條DRAM將暫時禁止在中國銷售。受此影響,美光科技股價當日跌幅達6.3%。如果不解決好,美光Q4財報的漂亮程度或將“大打折扣”。 “陷入重圍”的恩智浦 近日,高通宣布放棄收購恩智浦,很多人希冀的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收購案并沒有發生。恩智浦總裁兼CEO理查德·克萊默(Richard Clemmer)宣布,由于公司的資本結構顯著增強,董事會已經批準一項5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從而向股東返還多余的現金。 5月3日,恩智浦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恩智浦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7億美元,同比增長3%。 7月26日,恩智浦發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恩智浦第二季度營收為2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02億美元增長4%。 當前汽車電子發展趨勢迅猛,憑借恩智浦在汽車電子行業的強勁表現,相信單飛的恩智浦未來表現也不會差。但是,面對英特爾和三星等巨頭的步步為營,恩智浦的先發優勢正逐步喪失,恩智浦需要拿出更強有力的表現穩固自己在汽車領域的地位。 以上這些企業都是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營收靠前的企業,超過90%的營業份額都在這些企業的手里,但巨頭們在交出漂亮營收數據的同時也都遇到了各自的麻煩,可謂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全球貿易行情不明朗的情況下,半導體大佬們如履薄冰,一步走錯可能就是萬丈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