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日期: 2011年02月14日 隨著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駕駛輔助系統問世,自動駕駛(automatic driving)也成為越來越可能實現的汽車技術。在一場于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創新高峰會議上,大廠BMW探討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利與弊,并分析該技術議題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復雜差異。 BMW研發經理Peter Waldmann表示,自動駕駛技術有很大的潛力能提升高速公路與一般道路的交通安全,但是若有人問:“自動駕駛能在20年之內實現嗎?”他的答案則是:“我不知道!”因為這個議題所需考慮的不僅只是技術而已。 Waldmann描繪了一種“電子副駕駛(co-pilot)”的愿景,也就是在塞車或是走走停停的惱人路況下,駕駛人可將車輛交由電子控制;或是在一些緊要狀況下,電子副駕駛可警告駕駛人,并提供解決狀況的指南;在突然發生的危險狀況下,則能直接進行干預以避免事故。“重要的是,駕駛人必須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取回車輛掌控權。”Waldmann強調。 自動駕駛所需的大多數技術其實都已經到位;這類系統包括三大功能:車輛控制(vehicle control)、定位(position determination)與環境偵測(environment detection)。首先在車輛控制系統部分,目前在相關技術上已經達到很高的成熟度。 BMW曾在2010年10月于德國的紐伯格林(Nurburgring)賽道上,試驗讓一整隊的車輛以高速繞行,而且車上的駕駛全程都不碰方向盤;“那場自動駕駛試驗的困難處,在于該條賽道有鄉村道路的特性。”Waldmann解釋,急彎、狹窄道路等狀況需要復雜的算法,車輛控制電路也必須具備高速反應能力。 Waldmann指出,要配置這樣一套系統,傳感器數據的融合是重要的先決條件;舉例來說,該系統得處理GPS數據、來自攝影機的車道辨識數據,還有車輛內部的數據,再加上行駛區域的高精確度數位地圖。 另一個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案例,BMW稱之為“緊急停車輔助系統(emergency stop assistant system)”。在這個案例,駕駛人若是出現心肌梗塞等突發健康狀況,緊急停車輔助系統就會啟動,讓車輛穩定行駛在車道上,然后自動停靠到路肩(當然會考慮現場路況);最后還會呼叫緊急救護系統,并提供發病駕駛人的所在位置與相關數據。 以技術層面來看,這種緊急停車輔助系統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數據處理裝置,因為它必須避免碰撞到道路上的其它車輛,所以得配備很精密的環境偵測功能。BMW已經開發出這樣的輔助系統,可綜合處理來自雷射掃描儀、視訊攝影機、雷達與聲納傳感器的訊號。 不過Waldmann也表示,在汽車廠商將這類輔助系統整合到車輛產品之前,仍有許多必備條件;比如說,得有可靠的環境判別系統結合相對穩定的路況分析算法,同時還需要搭配高精確度的詳盡數字地圖。此外,還有一個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關鍵:需要建立自動駕駛的適法性;這牽涉大量的非技術工程議題,例如當自動駕駛系統故障時的責任歸屬。 Waldmann強調,至少與技術相關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除了技術與法律相關問題之外,自動駕駛系統的發展過程中還有可能遇到其它阻礙,也就是市場接受度;例如就有人會質疑:“如此一來,開車的樂趣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