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xiaolian789 國內汽車電子這幾天發展的很快,不過呢還是以獨資和合資為主,在技術上也沒有大的突破,個人來談談一些觀點。 第一個因素,我個人覺得是我國的整車制造廠對于汽車電子技術方面積累的基礎薄弱,導致無法控制整個開發過程。我們以車身控制來說,整車廠有許多零部件廠商,因此它是技術集中的地方,從它的實際要求去給定每個部件的參數,實施對每個部件的考核,針對整車遇到的情況作出各種不同的控制策略來主導零部件商的設計。 一般來說,整車廠會給每個零部件廠商以下定義: 所以對于國外的整車廠來說,一開始會定義產品SPEC,工程SPEC,硬件SPEC,整車廠深入的控制著零部件的開發,對于它們來說自上而下的控制策略會保證整車開發的順暢。國內大多數廠商人就在放羊階段,找了一些要求,丟給國外的零部件廠商,然后等著樣品測試。 第二個方面是成本,我們大致分為人力成本,公司管理成本,材料成本,測試成本,設計更改成本。 對于人力成本(設計)國內廠商肯定給的便宜,但是你能找到優秀的人才給你做東西么?很懷疑。對于人力成本(生產),這個還沒優勢就沒天理了。 公司管理成本,這個國內廠商肯定是比較占優勢的(低成本不代表就是有效率)。 材料成本,從芯片(幾乎所有的芯片都得向國外買,國內的IC還不可能這么快到汽車等級)到外殼材料(這個材料的成本可以說是很低的),綜合起來由于電子器件成本不可能與國外芯片商有戰略合作機會,因此成本偏高。外殼成本偏低。 測試成本:國內不太重視這塊,可以看作略低。 設計更改成本:由于沒有經驗肯定有try run,因此存在了巨大的更改成本。 因此綜合的來看,國內廠商的成本優勢不大。 第三個方面開發時間。國外的整車開發計劃一般是5年左右,由于國內廠商競爭激烈(看看中國汽車產業布局圖 和中國各家汽車集團和份額圖 ,競爭能不激烈嘛!),所以一般時間壓得很緊。如果沒有完整成熟的團隊,對于快速開發沒有技術儲備(又沒有國外的技術支持),到處是磕磕絆絆的話,我想開發周期短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第四個問題,國內汽車電子也要有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開發的機會。看下圖,引進車型達到80%。 F3 由比亞迪自己包辦,QQ電子化程度較低,因此你也要有足夠的機會去做才行,國內廠商的引進車型的配件一般由原廠的供應商包辦,允許一定的國產化(簡單配件)。不存在重新開發的需求,對于國內廠商的自主品牌,由于銷量有限,國內汽車電子企業即使做成項目也很難實現很大的盈利,汽車電子產品現在的利潤持續下降,因此對于國內廠商是個巨大的挑戰。 第五,國內未來車市不明朗(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