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潮集團并購德國內存巨頭奇夢達的豪言,讓山東省的半導體野心暴露無遺。
8月12日,浪潮集團宣布收購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總投資3000萬元。盡管最終的收購主體為西安研發中心,與原來傳言的奇夢達相比大為縮水,但山東省的芯片布局并沒有絲毫停滯。
“在全國的集成電路基地中,濟南集成電路基地是第八個,起步較晚,但省里決心很大,要在研發、原材料生產、制造三方面齊頭并進。”8月13日,山東省濟南高新區副主任徐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這樣描述山東省布局芯片業的決心。
據徐群介紹,在山東省濟南高新區內的該基地,規劃了兩平方公里,超過3000畝地,專門針對芯片原材料、制造型企業招商。
“芯片原材料生產、制造對公共設施有要求,比如專業的排污系統。同時,芯片用于出口,涉及海關方面的事情,所以緊挨出口加工區。”徐群說。
除了濟南,山東省還計劃重點扶持建設海爾、海信、浪潮、山東大學、哈工大威海國際微電子中心、濱州芯科等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具有基礎和優勢企業和科研機構發展、打造山東芯片產業帶。
浪潮“抄底”
8月13日,位于西安的奇夢達中國研發中心換上了新的牌子: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尋求破產保護的奇夢達又一塊資產,在中國找到了買家。
當天,浪潮集團CEO孫丕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經濟危機讓中國的企業有機會以低投入的方式收購國外研發機構,讓中國企業短時間內就擁有了國際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團隊、先進的研發平臺。
據其透露,奇夢達全球擁有五大研發中心,西安研發中心是其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僅次于其位于慕尼黑總部的研發中心。負責此次收購的浪潮集團副總裁高傳貴表示,該中心僅設備價值就達人民幣8000余萬元,收購專家估計,該研發中心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總價值上億元。
據孫丕恕介紹,該研發中心擁有的過億元資產總值中,包括國際主流的研發設備及各種無形資產,而浪潮集團收購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的總投資為3000萬元。言下之意,浪潮集團這次撿了個大便宜。
孫丕恕表示,西安有很好的研發環境,浪潮會加大投入,擴大發展這一研發機構。
孫丕恕表示,西安華芯將與浪潮高效能服務器、海量存儲國家重點實驗室、浪潮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共同構成浪潮集團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據其透露:浪潮集團將進一步投資1億元,加強浪潮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建設。此外,浪潮集團還將在國內外通過并購、合資等手段進行拓展。
徐群則認為:西安華芯將為山東省政府規劃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及未來進入集成電路制造業提供支持。在浪潮集團收購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的過程中,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除提供1000萬元的支持外,此次收購的主體——華芯半導體中,其股東除浪潮集團外,還有來自政府背景的股東。
華芯半導體于2008年5月成立,當時浪潮集團、山東省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濟南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各出資1億元,分別占33.33%的股份。
徐群認為,現在是進行收購的好時機。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加劇,全球各大IC企業紛紛裁員減薪、市值縮水,部分企業出現嚴重虧損,甚至走向破產,其中,特別是半導體存儲器產業,比如奇夢達,受全球金融危機和行業低谷的雙重影響,困難重重,這為國內企業逆勢擴張,及時吸收先進技術和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8月20日,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件與集成電路處處長畢叢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山東目前正與眾多合作伙伴談判,談判的內容包括全資、并購等,只是目前不方便透露具體內容。
孫丕恕說,趁機抄底不止是山東省的認識,也是國家層面的共識。2009年4月,國家出臺《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強調:支持優勢企業并購重組,支持“走出去”兼并擁有先進技術、核心專利和人才團隊的海外企業。
從設計入手
“中國芯片產業要有突破,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孫丕恕認為,山東布局芯片業,應該從設計進行突破,這也是浪潮最終決定收購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的原因。
孫丕恕認為:芯片制造投入甚高,動輒數十億美元,一個企業沒有能力進行投入,需要國家主導,眾多企業參與,才能實現芯片制造向中國轉移。
在浪潮集團最初的收購計劃中,目標并不止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早在2008年初,浪潮集團就開始與奇夢達談判合資,孫丕恕曾為此專程前往德國考察。當時的合資計劃,除了研發外,也包括生產與制造。
2008年之后,形勢急轉直下,奇夢達股東及管理層開始考慮出售公司。2008年7月,雙方重新談判,但談判主題已變成浪潮收購奇夢達。當時的想法是并購奇夢達50%的股份,并購后,浪潮集團成為奇夢達最大的股東,并擁有控股權。
山東省當時除了看到奇夢達的芯片研發能力,同樣看到奇夢達的芯片生產制造能力。除了研發中心外,奇夢達的資產還有分布全球的晶圓加工廠以及芯片封裝廠。其中兩個晶圓加工廠分布德國的德累斯頓和美國的弗吉尼亞,封裝廠分布在中國蘇州、葡萄牙、馬來西亞。
為了在芯片制造上突破,華芯半導體于2008年5月成立,其目標就是涉足芯片制造。浪潮有關人士介紹,華芯的目標是建設并運營世界先進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逐步打造以存儲器及相關產品為主的集產品設計、工藝研發、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于一體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記者采訪獲悉,華芯半導體已經落實了12英寸項目用地,完成了《12英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
為解決芯片制造問題,山東省在充分利用省內資源的同時,還提出了以內引外,促進外部資金、技術、人才和芯片加工、封裝、測試項目的進入。 2007年11月,總部設在硅谷的百利通公司決定投資3500萬美元,在濟南建設10條晶振模組生產線。目前,其中的5條生產線已經安裝調試完畢,即將投入生產試運行。
山東芯片帶
山東芯片夢,并不始于浪潮集團對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的收購。
2006年4月,山東省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以促進山東省芯片產業的發展。該《意見》規劃了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是集成電路設計,二是原材料生產。
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以消費類電子、通信、計算機、工業控制、汽車電子、信息安全和其他應用電子產品領域為重點,以整機和系統應用帶動集成電路、電路板設計業的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在芯片原材料生產方面,山東省的規劃是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用金絲、硅鋁絲、引線框架、插座等產品,同時注重銅箔、覆銅板、電子陶瓷基片、硅晶體材料及其深加工等產品的發展,形成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材料研發和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芯片廣泛應用于白色家電、小家電、黑色家電、水電氣三表、汽車電子等領域,在整機與系統應用方面,山東省已經形成了這方面的產業優勢。孫丕恕認為,山東向上游拓展,可以借重這方面的優勢。
山東省政府規劃,到2010年,3-6英寸硅單晶片生產發展到1000萬片,單晶棒的年產發展到200噸。支持發展高品質集成電路用多晶硅材料,至2010年發展到年產3000噸,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生產能力提高到年產100億只。
據記者了解,山東規劃,經過“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期間的發展,建成20-30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2個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形成一大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外圍配套企業、咨詢服務企業,爭取引進3—5家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
畢叢福接受本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芯片產業的“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已經大致完成,“十二五”的目標正在制定中。他沒有透露“十一五”期間山東省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總體投入,也沒有透露“十二五”期間的投資規劃。
高傳貴透露,隨著芯片產業的設計、研發向中國轉移,在山東新的規劃中,將進一步加大對集成電路的投入。
徐群認為,山東發展芯片業,不僅可以利用整機(手機、電視機、數控機床、稅控機、PC等)產業帶動芯片產業的發展,山東本身也有豐厚的芯片產業積淀。海爾、海信、浪潮、山東大學、哈工大威海國際微電子中心、濱州芯科等企業與機構都有一定研發與設計能力。
如果能把上述規劃落到實處,山東省將打造一個以濟南為中心,輻射青島、煙臺等周邊地區的芯片產業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