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電子鼻(electronic nose)傳感器,不只能用來偵測疾病,還能診斷出其發展狀況;這種以納米線陣列(nanowire-arrays)組成的超靈敏傳感器,與傳統方案相較,能提供更高的氣體敏感度、更快的反應速度,以及較低的檢測階層,也就是可能不需要抽血、只要用呼吸就可進行疾病診斷。 該款由石溪大學納米材料與傳感器開發中心教授Perena Gouma率領的研究團隊所開發之超靈敏傳感器,目前正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測試中,糖尿病患者將使用該電子鼻來偵測呼吸中的丙酮(acetone)濃度;研究人員表示,該濃度數據會與該疾病所壓抑的血糖濃度成正比,并因此不需要再采取血液樣本。 根據Gouma的說法,讓電子鼻能辨別特定病患的呼吸中所含有的化學標記,就能以更簡單的方法來偵測或是控制疾病。舉例來說,針對氣喘病患者,能用內含一氧化碳傳感器的電子鼻來追蹤其病況;甚至是肺癌等更嚴重的、在早期階段難以偵測到的疾病,電子鼻也能辨別得出來。 美新研發超靈敏電子鼻,能偵測疾病和診斷其發展(電子工程專輯) ![]() 電子鼻是利用電紡納米纖維(electrospinning nanofiber)以及納米線所打造的傳感器,嗅出疾病的化學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