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今日發表題為《進入電子書時代,作家愁眉不展》的文章,稱電子圖書帶來的新盈利模式令作家陷入了窘境。以下是全文: 今年,當著作經紀人莎拉•亞克(Sarah Yake)為基爾斯滕•凱斯切克(Kirsten Kaschock)的小說處女作《嫻熟》(Sleight)尋找下家時,她滿心以為簽下紐約的頂級出版社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從2001起便在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英語系任教的拉舒臘(Jed Rasula)評論道,凱斯切克的作品是過去十多年來我見過的最出色的,我認為她簽下紐約的出版社毫無問題。 但紐約的幾家主要出版商都沒有簽下《嫻熟》──一部描寫兩姐妹接受某種虛構的藝術形式的培訓的小說。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小規模獨立出版商咖啡館出版社(Coffee House Press)打算出版這部小說,向凱斯切克預付了3500美元的稿酬,這個數額只是大型出版社通常預付稿酬的一個小零頭。 一直以來,小說作家的作品想要得到頂級出版社的青睞并非易事。而打亂圖書產業傳統盈利模式的數字出版革命更是對文學作家的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由于定價遠低于實體書,電子圖書帶給出版商的收益遠遠少于傳統書籍。大型零售商的進書量也越來越少。上述現象造成的結果就是,出版商審核通過的出版計劃和簽約的新作家數量都大大減少。這些出版公司曾經培育出了幾代杰出的美國小說作家。就算小說最終出版,作者拿到的預付稿酬也比以前大大減少。 著名的著作經紀人西爾弗伯格(Ira Silverberg)說,預付稿酬減少,新書也不如以前多了。我們都想努力搞清楚,在經歷了數字出版革命的攪局之后,圖書出版業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 在很多出版商和經紀人看來,廉價的數字音樂下載風靡之后,樂隊越來越難以只靠和唱片公司簽署的合約生存,同樣,在電子圖書被廣泛接受之后,沒有幾位文學作家可以單靠寫書養活自己了。塔利斯/達布爾迪(Nan A.Talese/Doubleday)出版公司出版過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以及約翰•皮普金(John Pipkin)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其經營者塔利斯(Nan Talese)表示,一個作家想要生存,得有兼職收入來源。 在某些情況下,獨立出版商會瞄準這一契機,簽下那些很有前景的新人小說作家。但通常這些小型出版社的預付稿酬只有1,000至5,000美元。而在過去,那些信譽卓著的大型出版社給小說家處女作的預付稿酬通常有5萬至10萬美元之巨。 電子圖書帶來的新盈利模式切切實實地令作家陷入了窘境:以前,每售出一本28美元的實體書,出版社能拿到一半的收入,即14美元,作者提 15%,即4.20美元。而根據目前很多的電子書出版協議,一本售價為12.99美元的電子書,出版社提70%的收入,即9.09美元,作者通常提25%左右的收入,只有2.27美元。 兩相比較的結果就是:作者從售出的每一本電子圖書中獲得的收益,僅略高于他/她從實體書銷售中所獲收益的一半。 上述情況發生的背景是圖書銷售不斷下滑的現狀。互聯網提供的看似無盡的娛樂選擇已經大大蠶食了人們讀書的時間。當然,疲軟的經濟也是一個因素。 著名作家蓋伊口塔利斯(Gay Talese)的夫人說,當年那種讀者熱捧剛出道的塞林格(JD Salinger)和菲利普口羅斯(Philip Roth)的景象如今是看不到了。 據圖書市場分析員格列柯(Albert Greco)透露,消費類圖書的銷售在2008年達到頂峰,為16.3億冊,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會降至14.7億冊,到2012年還會更低,降到14.3億冊。 而電子圖書的銷售則呈爆炸式增長。目前,電子書的銷售收入約占圖書總體銷售收入的8%,一年前這一數字還只有3%至5%。據出版業顧問肖特金(Mike Shatzkin)估計,到2012年底,電子書的銷量將占到20%至25%。而格列柯則預計,電子書的銷量最終將超過實體書。 一些圖書業專家指出,電子圖書較低的售價最終可能會拉動圖書的整體銷售,但這是否能彌補實體書銷售收入的下滑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