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你我,是否仍在重復昨天的故事?
8月31日,日本夏普一條業已停產的液晶6代線,落地南京。盡管目前全球液晶生產線的主流已是8代,甚至10代,但放眼中國大陸,尚沒有一條6代線投產。南京顯然有理由為自己在液晶面板領域的突破額手稱慶——在此之前,國內多個地方政府曾對這條生產線的歸屬展開長達2年的爭奪。
然而,這起交易中笑得最燦爛的當非夏普莫屬,其不僅以138億元的價格處理了6代線,而且由此獲得了啟動自己10代線急需的資金。
138億元是否物有所值?南京能否打破此前上廣電與日本NEC合資的宿命,真正獲得液晶生產技術?這些疑問或許不容易在短期內獲得答案,但中國消費電子行業此前在技術升級過程中盲目接盤國外遭淘汰資產的長長身影,卻足以警醒。
早在2003年6月,河南的玻殼巨頭安彩集團與美國同行康寧簽署了協議,安彩以4990萬美元整體收購的方式將康寧在賓州大學城的9條大屏幕玻殼生產線搬移到河南安陽的新基地來生產。按照安彩集團當初的規劃,通過這次收購,安彩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玻殼制造企業。
然而結局是,收購不僅未能成就安彩的“玻殼大王”之夢,反而讓其在隨后幾年中嚴重虧損。而甩掉玻殼包袱的康寧,則成功轉型為全球盈利最高、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液晶玻璃基板龍頭企業。
事實上,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也希望引進全球同步的高世代生產線,但是由于高昂的轉讓價格和國外巨頭的技術封鎖而寸步難行,于是,在GDP沖動的推波助瀾下,各個地方政府只能在這些“轉移資產”中競逐。
最近三個月,已經有三個這樣的案例。除了此次南京從夏普手中接過后者已經停產的龜山第一工廠的設備外,8月初,廣東河源的青雅科技從日本東芝手中購買了一條2.5代液晶屏生產線,而合肥則在今年7月以20億元接手日本日立已經停產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
相比其他交易而言,南京在這次的談判中多了個心眼,提出了兩個附加條件,一是在6代線后啟動8代線,二是夏普在南京設立液晶面板研發中心。從目前可獲知的消息來判斷,顯然夏普已經答應了這兩個條件。但仍然需要追問的是,從承諾到兌現的時間距離,即:8代線啟動會不會遙遙無期?夏普設立的研發中心又怎樣為南京帶來真正的核心技術?
巧合的是,夏普與南京宣布交易的同一天,中國本土企業京東方的8代線也正式奠基,按照計劃,這條與全球先進水平同步的8代線將在2011年第三季度投產。
多管齊下,中國平板產業的“屏殤”會否成為過去式?但愿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