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igitimes 全球頂尖人家加入大陸半導體產業艦隊的腳步前仆后繼,對岸有資金和舞臺,確是吸引好人才的滿滿大平臺,臺灣企業受影響程度是看個別公司實力,而臺積電與大陸關系一言難盡,無法不合作但又不能忽略其雄心,其實以臺積電的實力大可不必擔心。惟臺灣除了晶圓代工以外,各產業鏈中長期都有被大陸吞食的風險,業界早已憂心忡忡,只有政府完全拿不出具體的對應方案。 PC是什么? 現在大家只談IoT、VR、AR、無人機 臺灣早期是個人電腦(PC)產業供應鏈實力強大,但PC產業早已是上一輩的事,現在連智能型手機時代都快過去,大家談的是物聯網(IoT)、無人機(Drone)、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但臺灣在硬件端連智能型手機時代都沒跟上,僅宏達電的HTC品牌曇花一現,然到現在,臺灣很多企業的思維都還繞著舊PC時代轉,把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捧在手上,該說是病入膏肓嗎? 再看半導體產業,也是順應產業發展從PC時代逐步過渡到智能型手機世代,只是這個過渡的動作,是被動過渡?還是自覺地跑在前面?最后的結果是大不相同。 臺積電屬于主動看到移動裝置趨勢的業者,主動出擊從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手上爭取蘋果(Apple)智能型手機iPhone處理器芯片訂單,全力布局先進制程搶進低功耗技術市場,成為半導體產業大贏家,但其他業者很多是被迫轉型,皆等到產業已走不下去,才逐漸轉到移動裝置世代上,沒吃到最前端利潤最好的那一段。 臺灣自豪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 優勢流失中 臺灣半導體產業過去最令人自豪的,是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從IC設計、晶圓代工、存儲器、封測端、通路端無一不全,但現在回頭看,優勢已逐步流失,存儲器產業中的DRAM產業早已成為國際大廠的戰場,NAND Flash從頭到尾都缺席,臺灣只能落得被收編的命運,封測產業更是快速被大陸用購并策略奪去優勢。 IC設計產業的領頭羊聯發科更承受空前壓力,對岸要蓋12寸晶圓廠搶進先進制程沒有熬個3~5年還弄不出來,但IC設計不一樣,華為扶植的海思半導體已浮上臺面成為一線IC設計公司,展訊有英特爾相助,更遑論真正的消費市場是在大陸,大陸要的是自己誕生一家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聯發科的處境是腹背受敵。 現在唯一能挺著的,只有臺積電了!雖然臺積電現與很多國際一線大廠正面交鋒中,像是英特爾、三星,交戰過程中,臺積電雖未完全致勝,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目前為止表現算是一直超前對手,下一回合是7納米和5納米制程的交戰,唯有步步闖關成功,才能名符其實拿下全球半導體龍頭的寶座。 IC設計公司相爭出售 是智者急流勇退還是國家損失? 不論是大陸要打造國家級的半導體艦隊,或三星、英特爾開始全力攻晶圓代工領域,臺積電的實力早已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撼動的,短期的人才流動只是產業的小小波瀾,大趨勢的格局并不會受影響;只是,臺積電以外的公司,尤其是臺灣曾引領風騷的IC設計產業,該思索如何在大陸半導體艦隊壓境下,找出轉型和存活的格局。 過去2年來,不管是臺灣,甚至全球的IC設計公司整并案,一樁勝一樁令人震撼,臺灣的IC設計老板想賣公司,不乏是第一代創業者找不到接班人,更找不出公司在時代轉變中的營運新方向,可謂智者的急流勇退,但以整個國家高度來看,實在非常可惜,而為何沒有好的政策協助企業轉型,反讓經營者爭先恐后的賣公司;或是上市柜公司在臺灣掛牌根本無法享受合理的本益比,心灰意冷想到國外掛牌,把好公司逼走,政府也該負起責任。 大陸卡位晶圓代工 搶先進制程技術出盡奇招 在晶圓代工產業中,大陸不缺建12寸晶圓廠的資金,但缺乏的是先進制程技術的能力,官方雖不求立竿見影,但也沒閑功夫等5年才追上,因此是奇招出盡。 包括傳出三星離職員工帶著機密文件投靠大陸半導體公司、對岸以3倍薪水挖臺灣的半導體人才,或是有請重量級的技術高手加入半導體艦隊等,手段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業界說完全不擔心是假的,但仔細想想,似乎也不用因為對岸的招數自亂陣腳。 臺積電能打造如此無堅不摧的半導體企業,幾乎是以一家公司對抗一個國家的氣勢,靠的不只是制程技術一直維持領先優勢,還有生產制造和管理流程的嚴謹,幾乎是一家公司的文化底蘊,既然是千錘百煉的企業文化,那可不是3~5年可以學習模仿起來的,那是幾十年來一點一滴的累積。 其他半導體大廠要拿到先進制程技術的捷徑,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用買的、授權的、抄的、偷的、參考的,這些在業界都不是秘密,但要打造和臺積電一樣的治軍嚴謹的管理文化,是領軍者要有這樣的律己甚嚴的中心思想,層層傳達下去,乃至于全公司都是往同一個方向齊心努力。 單單只是挖一、兩個半導體技術大將真的能讓先進制程技術突飛猛進。答案對,但也不對。 三星挖角梁孟松后對于他的評價或許各方不一,但三星的14納米FinFET制程技術突飛猛進,甚至比臺積電16納米FinFET制程更早問世,是不爭的事實。 但2年后的今天結果如何?臺積電的16納米仍是后發先至,在全球16/14納米制程市場中市占率占多數,不但全吃蘋果(Apple)訂單,老客戶高通(Qualcomm)更打算在7納米重回臺積電投片,其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完全不受影響。 中芯國際積極擴產 2020年有望躍居全球第二大專業晶圓代工 大陸晶圓代工廠龍頭中芯國際,在大陸官方強力支持下,積極擴大產能,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0年中芯在專業晶圓代工(pure foundry)產業的產能占有率,將從2016年約僅6%提高至2020年13%以上,屆時可望超越聯電及GlobalFoundries,成為全球產能第二大的專業晶圓代工廠商。 中芯的營收成長率在全球前五大晶圓代工廠中已居第一,由于大陸對芯片自給訂定積極目標加上本土需求龐大,預計未來幾年中芯仍將維持較高的產能擴張速度。中芯在2016年的投資金額達25億美元,已超越聯電。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分析,中芯的28nm制程,占其2016年產能比重未達1%,營收比重則在2%以內,但2017年占營收比重可望明顯增加到10%以上。預估2017年中芯28nm產能的80%仍是集中在中低階應用。 中芯未來幾年的擴產布局,可謂遍地開花,包括在北京、上海、深圳、寧波以及杭州等地,都有新的12寸晶圓廠投資計劃,雖然部分投資案目前僅止于土地取得、尚未裝置機臺的階段,但可看出中芯旺盛的企圖心。 整體而言,DIGITIMES Research評估未來幾年中芯的半導體投資擴廠布局中,僅位于杭州的兩座12寸廠尚未明確,其他如寧波將蓋2條12寸晶圓廠的投資案等,土地取得等基本作業已完成,落實的機率相當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