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工商時報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當年與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的專利權一戰大獲全勝,中芯后來以現金及股票作價賠償臺積電損失,而中芯創辦人張汝京也因此下臺。至今年第3季底為止,臺積電仍手握中芯國際股票2億1,104萬7,000股,持股比重約1%。 臺積電及中芯之間雖有這么一段歷史淵源,但近幾年來,雙方并沒有往來,在晶圓代工市場上幾乎是兩條平行線。隨著大陸官方成立大基金開始擴大扶植本地半導體產業,中芯自然扮演起產業領頭羊角色,也獲得大基金的資金挹注,中芯再對外進行投資,包括與江蘇長電合作并購了封測大廠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臺積電也不敢輕忽,趕在去年底申請通過將在大陸南京獨資設立12寸晶圓廠。對臺積電來說,大陸IC設計業者成長快速,如華為集團旗下海思半導體已是臺積電在16奈米及10奈米的重要客戶,紫光集團旗下展訊及銳迪科(RDA)也都有在臺積電投片,因此,臺積電要爭取全球晶圓代工龐大商機,自然也得到大陸市場插旗。 由此來看,臺積電及中芯是競爭者,但過去這幾年當中,臺積電在先進制程市場領先同業,中芯則持續深耕大陸市場,雙方其實相安無事,沒有惡性殺價搶單或惡意挖角的情況發生。不過在中芯日前宣布蔣尚義將出任董事會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后,卻讓兩岸半導體業界“有看沒有懂”。 由于蔣尚義在出任中芯獨董前,已先告知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由此來看,蔣尚義應該是獲得了張忠謀的同意。正因為如此,臺積電及中芯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因此發生化學變化,自然成為業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以臺積電在技術及產能上的領先地位,自然沒有必要與中芯進行策略合作,但大陸市場何其大,這卻是中芯獨有的主場優勢。因此,業界對此事后續有許多猜測,包括臺積電可能攜手中芯共同對抗三星,或是臺積電可能與中芯建立某一程度上的合縱關系,壓抑大陸其它可能投入晶圓代工市場的可能性。但總體來看,臺積電及中芯之間的關系,的確已不再如過去般劍拔弩張了。 中芯國際21日公告,蔣尚義已于12月20日起擔任中芯國際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任期將至中芯明年股東會召開日為止。依中芯及蔣尚義簽署之合約內容,他將有權獲得4萬美元的年度現金酬金,以及187,500股可供認購普通股及187,500股受限制股。但中芯強調,蔣尚義并未在中芯擔任任何職位,也未在公司其它成員公司擔任任何職位,單純只是出任中芯董事會的獨立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