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蘋果日報 20世紀80、90年代,日本工業實力達到巔峰,半導體、液晶顯示器、高端機械設備、先進材料工業等等,獨步全球。 可惜的是,到1990年初,日經指數由38915點的歷史最高點向下崩跌,短短2年半間跌至15910點。股市的下跌,戳破日本的泡沫經濟,日本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的優勢也逐步腐蝕。 短短10年走向衰敗 1990年全球10大半導體公司中有6家為日本公司,NEC、東芝及日立高居前3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僅居全球第4,而韓國三星電子尚未能進入前10大排行榜。 1995年,日本公司只有4家進入前10大半導體公司排行榜,英特爾躍升為全球半導體公司龍頭,NEC、東芝及日立退居2、3、4名,三星電子及現代電子也擠進前10大。 2000年,僅有NEC、東芝及日立進入10大,三星電子以些微差距,落在東芝及NEC之後,居全球第4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仍居全球第1,日本半導體產業在此時已走下坡。 以往日本傲視全球的記憶體產業,也在韓國公司凌厲攻勢下,逐步失去競爭力。為提升競爭力,2000年NEC、日立的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部門合并,成立爾必達,2003年爾必達合并三菱電機的記憶體部門。 DRAM產業慘遭淘汰 可惜的是,雖然集3家日本公司存儲器部門的爾必達,仍無法在競爭激烈產業中勝出,2012年宣告破產,2013年被美光購并,日本在DRAM產業中慘遭淘汰。 日本不僅在DRAM產業中遭遇困難,在邏輯半導體中也同樣面臨激烈地競爭,2003年日立及三菱半導體事業部門合并成立瑞薩科技(Renesas),當年瑞薩營業額高居全球半導體公司第3名。 可惜的是,合并帶來的不是成長而是每下愈況,2010年瑞薩與NEC電子合并成立瑞薩電子,仍無法有杰出表現,2015年營業額名列全球15名。 2015年名列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的日本公司,只有東芝1家。東芝的主要產品為NAND Flash,目前在NAND市占率為全球第2,僅次于三星電子。 日商僅剩索尼CIS強 除東芝的NAND Flash外,索尼(Sony)的CMOS Image Sensor(CIS影像感測器),是日本能在全球市場具競爭力的半導體產品。索尼的CIS以約30%的市占率,高居全球第1,在高端市場中,幾乎全部是索尼的天下。 從獨步全球到光輝不再,日本在失落的1/4世紀中,雖力圖振作,但仍無法跟上快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