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在前線 谷雨剛過,繁華盡顯,中國芯市場從未如此精彩。 當芯片市場的重磅玩家,都拿出自己的新誠意來到中國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產業、市場。 近日,AMD公布了其2016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與此同時它還宣布了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決定”:將與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海光),成立合資公司,授權其生產服務器處理器。 已經好久好久好久好久好久,沒聽聽到AMD如此彪的消息了。 這件事情有意思的是,海光乃曙光在子公司,也就是說——曾經一起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夫唱婦隨的AMD與曙光,在多年之后,在另外的一種意義上破鏡重圓。 本來一個挺喜慶的事兒,但雙方都刻意保持低調、甚至沉默,也是讓人有些不解。 不過,若是把很多事情串起來,你就會發現這個事真的是沒那么簡單,而且也越來越好玩。 海光這事兒不簡單 海光,這家公司看似名不見經傳,但卻在中國芯片領域也是個不小的角色。 曾經有網友留言,與我交流有關海光與曙光的合作事宜。他想搞清楚,海光在曙光體系下的會有什么樣的走勢。 其實我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不過,遺憾的是,我從曙光那邊也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復。 這位網友的疑問,被我一再拖后,一直到近日AMD與海光達成合作,他又在后臺問我。 好吧,我只好從曙光與AMD、海光等之間關系的變化,來嘗試回答問題。 早在2004年和2008年,AMD是曙光的座上賓。曙光4000A和5000A,這兩款超級計算機都是基于AMD皓龍處理器而打造,還都進入了全球HPC TOP500的前十。 早年間,在HPC市場,曙光比聯想和浪潮的聲量大得多的多。在芯片的布局上,曙光與其他公司也有著不同的追求。 中科院計算所是國內芯片研發設計的鼻祖,曙光悄然拿下海光,讓人產生許多遐想。 近年來,隨著產業、行業對安全可控重要性的逐步提升,國內又掀起了一陣中國芯的熱潮。基本呈現兩個路子,一方面,華為、同方、紫光、曙光等展開布局,另一方面則是國際巨頭的變換姿勢。 曙光曾經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底兩次注資,擁有了海光74%的股份,也就是相當于擁有了對海光的絕對控制權。 但是,曙光并未對入資海光這樣一件舉足輕重的事兒,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披露。當然了,曙光是上市公司,在注資時發布了注資公告,估計關注到這件事的不是股民就是曙光相關企業員工。 理不清的三者關系 曙光也真是夠忍辱負重,況且還并不是辱,而是好事兒。 所以,這是就奇怪了。 不過,如果從近幾年來曙光自身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綜合來看,就會發現事兒并不簡單。 基于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曙光星云,在2010年6月份的全球HPC TOP500中排名第二。 這似乎是個轉折點,AMD與英特爾這兩個芯片商,在曙光的待遇大家一目了然。 雖然早在10年多年前就與AMD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AMD近幾年在服務器市場落下的功課太多了。雖然更早的時候,曙光還與AMD一起在國內發起了64位風暴,但是時過境遷,在服務器領域再無建樹,你讓曙光怎么辦? 前不久,AMD提出了,要重返服務器市場的口號。除了64為ARM處理器有點聲量之外,其曾經享譽市場的皓龍處理器一直并沒有太多實質動作。 而此次接著發布財報之際,宣布的與海光建立合資公司,并生產x86服務器處理器的舉措,更有傳言稱乃AMD最新的ZEN,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幕后老板英特爾一直沒說話。在x86處理器上,英特爾才是老大,AMD一直用的是人家的授權,而且英特爾和AMD雙方有協議規定,不得向第三方授權。 因為,到目前為止,英特爾方面尚未對AMD與海光達成的合作一事表態。 反正AMD方面說,絕對沒有影響到授權等相關規定。不過,在這件事兒上,英特爾也真是,一直遲遲發言,可能是近期發布財報,又忙著裁員吧。 也或許是,英特爾人根本不把這個當事兒,一當事兒反而可能中了AMD的計,666。 中國芯格局未定 一直以來,曙光還是中國芯之一的——龍芯的重要推手,近幾年來,曙光的超級計算機、服務器和網絡交換機等產品已經采用了龍芯處理器。 曙光完整的稱呼是:中科曙光,中科就是中科院,這種身份讓曙光多了一股與別家國內服務器廠商不太一樣的氣質。 曙光做芯,感覺沒道理呀?你可以看看英特爾,也還有OpenPower可以摻和,但是如果你從曙光上市后的這一年多來的舉措,來看看,就知道判斷這個事兒不能著急下結論。 2014年11月,曙光在上交所上市,是國內高性能計算第一股。 我當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大致觀點是:上市,或讓曙光變成一個狠角色。如果捋一下曙光的近兩年的大小事,確實你發現它的轉變。 2015年3月,曙光發布數據中國戰略。 2015年6月份召開技術創新大會,還發布了解讀地球計劃、全新架構的高性能計算機“硅立方“、液冷服務器、龍芯系列產品等。 如果你去過位于上地軟件園的曙光公司總部,那么肯定見過矗立在曙光大廈前的大約有兩層樓高的專門用于演示的小房子——“硅立方”。 讓人浮想聯翩的是,“硅立方”可能代表了曙光未來的技術走向。這種全新的系統架構的計算機,或許會采用全新的處理器等部件。 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曙光布局芯片,是勢在必行。 今年3月份中科院發布了“寒武紀”神經網絡處理器計劃,其最大特點是可以深度學習。 外界分析,“寒武紀”備受關注,而且很可能是讓中國芯追上世界水平的一個重要布局。 有意思的是,隨著AlphaGo戰勝人類代表李世石,有關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話題甚囂塵上。 同為中科院企業的中科曙光、中科寒武紀等企業,會不會在機器學習展開“就近”合作,其實這里面有很多想象空間。 AMD搖身一變 其實,AMD這么多年也挺不容易的。一直在調整,一直不甘心。 女極客CEO Lisa Su上任之后,確立了AMD的技術路線,她提出的三大戰略,第一條就是打造偉大的產品。 Lisa Su對于中國市場,有著濃厚的感情,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則是其極力打造的另一個核心戰略。 歷史上有著親密關系的曙光,自然仍是AMD的重要伙伴。 此次,AMD宣布與海光的合作,盡管曙光官方并未有聲音發布,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二者的關系,已經容不得回避。 近日AMD發布的其2016財年第一季業績報告顯示,營收為8.32億美元,略高于華爾街分析師預計的8.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3億美元下滑了19%;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的凈虧損為1.09億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1.8億美元。 AMD營收狀況正在向好,再加上與海光合作已經披露,使得AMD在4月22日盤后大漲近22%。 中國市場對于AM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實,AMD與海光合作,我感覺都有些晚了呢。早前,英特爾、高通、IBM等其他老幾位芯片廠商,已經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布局中國市場。 英特爾是與清華大學、瀾起科技合作;高通是貴州省合作;IBM則是通過引入OpenPower,而與眾多國內廠商合作,這次AMD的套路也還算跟得上形勢。 AMD近30年來,一直在中國有深入布局,2015年10月份,AMD宣布與南通富士通成立合資公司,將馬拉西亞檳城和中國蘇州的兩家封裝測試廠整合給后者。 整體來說,AMD與海光這件事,AMD低調是因為與英特爾的授權可能還存在不確定因素,而曙光方面保持沉默,可能是與英特爾的關系所致,另外也可能是自己在芯片上面有深謀遠慮,而作為上市公司,還未到公布之時吧。 還有,再聯想一下,中科院與阿里云等正在積極研發量子計算機,那么未來相關的中國芯片、網絡、體系架構、軟件企業等產業各方,是否會聯手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陣地呢? 這其中,國際巨頭可能就只是配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