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實新聞 制程微縮難度高,就連晶圓龍頭英特爾(Intel)都無法征服,悄悄放棄摩爾定律,更新周期由兩年變成三年。英特爾放緩研發速度,不少人都在看是否會被臺積電或三星電子追過。 PCWorld、The Motley Fool報導,多年來英特爾嚴守摩爾定律,每兩年推出新的制程,該公司稱之為“tick-tock”鐘擺政策,tick階段的重點是研發制程,tock則著重升級微處理器架構。不過英特爾新的10-K文件顯示,將揮別鐘擺政策,程序由兩步驟增為三步驟:分別是制程(Process)、架構(Architecture)、優化(Optimization)。 即將上市的Kaby Lake是首款采用新策略的英特爾處理器。Kaby Lake與先前發布的Broadwell和Skylake處理器一樣,皆采用14nm制程,為第三款采用此一制程的晶片。英特爾要到2017年下半才會發布10nm制程,距離Broadwell問世至少有兩年半之久。 外界猜測,制程微縮推到極限,難度越來越高,英特爾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提高良率,生產具有經濟效益的產品,14nm研發時間因此比預期更長。盡管14nm轉進過程不順,英特爾似乎仍未完全放棄摩爾定律,本月初財務長Stacy Smith堅稱,科技進展或許能讓該公司在7nm制程時,重回兩年一個制程的研發規律。 英特爾放慢速度,能否繼續維持王者地位很難說。The Motley Fool表示,臺積電的7nm制程將在2018年上半開始生產,臺積電7nm的電晶體密度與英特爾的10nm相近,不過兩者效能和用電量仍不清楚,還需要密切觀察。 MoneyDJ新聞1月21日報導,臺積電制程超進度,英特爾(Intel)面臨嚴重威脅,長久以來的晶片龍頭地位可能不保!臺積電的制程研發速度超越每兩年可研發出新技術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2016年底量產10nm制程晶片之后,7nm制程不必等兩年、2018年上半年就可投產。另外,5nm制程則會在7奈米投產兩年后開始量產,時間點大約落于2020年,與摩爾定律相符。 相較之下,英特爾在14/16nm制程的競賽中雖然擊敗臺積電,但10nm的投產進度卻反而將稍稍落后臺積電。為何如此?Motley Fool獨家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臺積電自10nm起將晶片研發模式全面翻新,不再沿襲過去一個團隊同時研發兩個世代制程的做法,如今團隊僅專注一個特定制程,工程師不必分心研究兩種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