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把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史蒂夫·喬布斯相提并論了。在世人眼里,這或許是一種贊賞。畢竟就知名度而言,馬斯克還遠遠比不上喬布斯。 而在實際上,馬斯克本人遇到這種比較后,也總是謙虛地加以否認。對于此,他最經典的回答,是“喬布斯比我要酷多了”。不過,如果你讀過彭博社專欄作家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編寫的《伊隆·馬斯克傳》(Elon Musk)之后,你或許會發現,馬斯克的本意,或許是一種不屑。 原因很簡單: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一樣的人物從來不是馬斯克的目標。從一開始,他的理想就是,研發在他眼里,對人類未來最重要的科技。這其中沒有mp3,沒有手機,也沒有社交網絡。1989年,他在加拿大求學時接觸過一個女孩,開場白是:“我想過很多關于電動汽車的事情,你有沒有考慮過電動汽車?” 到今天,馬斯克年過40,至少創辦了三個足以改變行業的科技初創公司——特斯拉電動汽車是其一,在這之前有電子支付的鼻祖Paypal,和特斯拉同行的有正在努力實現太空旅行的SpaceX。此外,還有一個你可能沒有聽說過的SolarCity,這家公司利用在民宅屋頂鋪設的光伏發電裝置,早在2013年就成為了全美第二大商業太陽能發電公司。 不過,取得如此眾多成就的馬斯克,未必是一個三兩句話就可以描述的人。雖然萬斯的這本傳記語言活潑,給讀者透露了不少馬斯克的個人生活和公司內部才會有的“猛料”,也用去了不少筆墨來鋪墊和渲染他的技術遠見,但這都不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重要的是,這本書解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推動一個人去挑戰,甚至解決這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此外,你沒準也會好奇:這個被稱為“鋼鐵俠”的男人,會不會也致命缺陷,導致未來的某一天功敗垂成呢? 讀罷馬斯克的生活,你會發現這兩個問題或許互相關聯。 書名: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作者:Ashlee Vance書名: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作者:Ashlee Vance 推薦者:知讀會 馬斯克習慣性地認為,他比周圍其他人都更聰明。所以無論別人做什么,無論金融、汽車、火箭還是太陽能發電,甚至是自己公司里的公關事務,馬斯克都會自然地認為他能做得更好。與此同時,南非的童年生活還讓馬斯克堅信,現狀是懶惰和無能層層疊加的后果。二者結合,讓他天然具有了一種實現不可能的使命感,哪怕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在馬斯克眼里,還沒有人會像他一樣獨具天賦、意志堅定,能嚴肅地解決問題。 馬斯克的這種性格或許可以稱為“樂觀”,或許也可以稱為“自負”。在粉絲的眼里,這可能是馬斯克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懷疑者的口中,這可能是他終有一天跌落神壇的絆腳石。但無論如何,這種“樂觀”和他的童年,以及早期的創業經歷無法分開。 實際上,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亞的馬斯克是個早慧的孩子,但他的童年很難稱得上幸福。伊隆·馬斯克的雙親離異,一起生活的父親苛刻易怒,除此之外,他在學校還要面對無休止的欺侮。這一切都讓馬斯克沉浸到了科幻小說和漫畫的世界里,幻想未來的科學技術。此外,馬斯克對困難程度的超高適應,和極端的工作信條,也與此有關。畢竟,在學校和家里都如同煉獄般的童年里,誰不會幻想著殖民到另外一顆行星上去? 長大之后,馬斯克一有機會就離開了南非,后來在加拿大和美國讀了大學。在那里,他終于不再因為自己的優秀遭人厭惡,反而得到了贊賞。在早期的.com大潮中,馬斯克從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退學,開創了自己的互聯網公司。這家公司名為Zip2,是記錄本地商戶名錄的互聯網黃頁被康柏以3億美元的價格在1999年收購。 馬斯克的第二次創業選擇了個人金融。但這個領域太過復雜,他連找到一個不會嘲笑網上銀行體系概念的投資人都難。不過,缺乏經驗并沒有束縛住馬斯克。萬斯在書中寫道:“他有種信念,認為銀行在金融方面做的事情都是錯的。他可以把業務運營得比誰都好。” 只是在一些規律面前,馬斯克的這種信念又成為了折磨他的緊箍咒。他創辦了X.com,并與馬斯克·列夫琴(Max Levchin)和彼得·蒂爾(Peter Thiel)創辦的另一家公司合并成為Paypal。雖然2002年,公司上市并被eBay收購成為子公司之后,馬斯克獲得了比誰都要豐厚的回報,但他的管理風格第一次成為了短板,最終迫使他從CEO的職位上退出。 到此為止,馬斯克的硅谷經歷并不算失敗:他成功創辦并出售了兩家互聯網公司,身價高達2億美元。這時再要復出,標準硅谷人的做法是買下一家公司,然后以風投的名義在其中尋找一個職位。然而對于有著英雄情結的科幻迷馬斯克來說,答案顯而易見:拯救人類。 圖注:馬斯克(右)創辦的X.com與彼得·蒂爾(左)創建的公司合并后,誕生了Paypal。這次創業讓馬斯克躋身硅谷億萬富翁的行列,但也讓他對互聯網創業失去了興趣。 圖注:馬斯克(右)創辦的X.com與彼得·蒂爾(左)創建的公司合并后,誕生了Paypal。這次創業讓馬斯克躋身硅谷億萬富翁的行列,但也讓他對互聯網創業失去了興趣。 早年,馬斯克認為這幾種科技在改變歷史方面最有潛力: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太空探索(特別是能永久性地在地球以外生活)、人工智能、和重寫人類的基因序列。兩次創業之后,馬斯克對互聯網已經不再抱有幻想。因為因為擔心技術可能會被用在邪惡的事情上,馬斯克也拋棄掉了人工智能和人類基因序列重組。最終,他把目光放到了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探索上。這也是他選擇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成為接下來三個重要項目的原因。 用90后的話來說,馬斯克的動機簡直“中二”。但萬斯在書中證實了馬斯克的初衷并不是兒戲。在SpaceX的總部大樓里,馬斯克會見作者時就表示:“想到人類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我死都愿意。如果我們能解決可持續能源的問題,同時能找到辦法在其他行星上建立可自我持續的聞名,把人類變成多行星物種的話,我覺得這真的是件好事。雖然做到這些,需要正在消亡的人類意識,并做好最壞事情發生的準備。” 這番話里包含了馬斯克的無窮野心。特斯拉在硅谷,SpaceX在南加州,作為兩家公司的CEO,無論是哪一處,似乎都要求他擁有高于常人的視野的賀經理。此外,他還是SolaCity的董事會主席。而在業余時間里,他還在推動一個半成型的超級高鐵構思成為現實。 馬斯克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我們通常可以把這個問題歸結于勤奮,但他永不疲倦的工作習慣也大有幫助。一般情況下,馬斯克每周都會工作100個小時,甚至還期望尋找到一種方法,避免在吃飯的時候浪費時間。這一點顯然做不到,但他卻養成了一超人速度吃飯的的習慣。 馬斯克雇用了大量優秀的人才,而且會直接要求其中大部分人。雖然部分領導者的自我會因此膨脹,蒙蔽了識別人才的雙眼,但馬斯克在這方面卻令人敬畏。他不僅對競爭對手才智報以寬容,甚至渴求對方的加入。不過,在八卦傳說里,馬斯克也會不時地發脾氣:場景對于了解喬布斯和貝佐斯生平的人來說,或許再熟悉不過。萬斯在書里面匿名引述了一位特斯拉員工的經歷:他因為自己孩子出生沒有參加公司活動,事后在郵件里遭到了馬斯克的斥責。據說,馬斯克在郵件里的措辭是“不允許借口。”但他本人卻對此否認:“我從來不會這樣做的。” 無論事實與否,在萬斯的描寫當中,馬斯克至少還對人類的脆弱抱有些許同情。舉例來說,一位SpaceX工程師有次向同事倒苦水,說自己的眼鏡壞掉之后,因為接連加班沒有時間去看驗光師。馬斯克得知后,他的助理在一小時內送給了那位工程師一張激光視力矯正手術的預約卡,賬單則是馬斯克付的。 圖注:SpaceX成立早期,馬斯克(右二)和火箭設計師在試驗場。結束互聯網創業后,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和基因重組太過邪惡,因此選擇了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探索領域。 圖注:SpaceX成立早期,馬斯克(右二)和火箭設計師在試驗場。結束互聯網創業后,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和基因重組太過邪惡,因此選擇了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探索領域。 即便如此,就連馬斯克的追隨者也會承認,他的預期總是有一點高。馬斯克的工作習慣,是把目標和期限定到除了他,誰也無法完成的地步,然后再推動自己和團隊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目標。這對業務和團隊來說,似乎是一種極具風險的管理方法,而在實際上,馬斯克的事業也有幾次差點因此毀掉。 最接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經歷了三次火箭發射失敗之后,SpaceX走到了再發射不成功就要死亡的處境。與此同時,特斯拉在成立五年之后,也因為第一輛汽車遲遲不能上市飽受困擾。媒體開始了“特斯拉正在死亡”的論調,公司也確實正向破產的邊緣走去。最終,SpaceX的第四次發射大獲成功,馬斯克開始瘋狂地從SpaceX借出資金投入到風雨飄搖的特斯拉之中,最后在成功說服了特斯拉的投資人進行一輪融資。2008年12月底,SpaceX贏得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160億美元合同,而在兩天之內,特斯拉也及時完成了至關重要的一輪融資,成功給員工發放了工資。 假如這一切沒有發生,那么留給馬斯克的結局會不會是財務破產、名聲敗壞、夢想破碎?留給他的員工的,會不會是失業?留給他的追隨者的,會不會是破滅?留給他的投資人的,會不會是毫無價值的股份?大部分人的回答或許都是肯定,但很難說馬斯克從中得到了教訓,也很難說他因此學會了調整自己的野心或者期望。 在傳統觀點里,接受自身的限制,調整積極的期望是有利健康的。但馬斯克對健康并不感興趣,更不用說他會對傳統觀點產生認可。萬斯對此的評價,是“感受世界需要被修復的壓力時刻存在在馬斯克的身體里。”或許某一天,馬斯克的這種漠視會導致他一敗涂地。但不到這一刻來臨,馬斯克的冒險就還會繼續。 來源: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