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件以及財報結果,已經開始讓高通(Qualcomm)身為應用處理器供應商的領導地位看來像是“毒酒”;這家公司現在有能力抵抗野心勃勃的中國投資者嗎?有兩個主要理由讓高通有機會成為中國的收購標的:其一,事實上,高通的財報結果最近陷入谷底;其二,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半導體投資機構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表示,該公司有470億美元的資金將主要瞄準美國市場。 高通是CDMA蜂巢式通訊協議的原始開發者,手中握有無人能及的基礎性技術專利,這助力該公司成為半導體產業領導廠商,而且現在仍是如此;但高通所依賴的快 速變動消費性市場也成為其弱點。有市場觀察家指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正快速步上個人電腦的后塵,不再是半導體產業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的排行榜,高通在2014年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供應商,年營收193億美元,雖然距離排名在前的英特爾(Intel)與三星 (Samsung)仍有一段距離,但遠遠領先其他幾家中國有意收購的目標,包括SK海力士(Hynix)與美光(Micron)。 高通最新的財報結果顯示,該公司上一季(截止于2015年9月27日)營收為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而高通估計整個會計年度營收為253億美元,較上一年度衰退5%,獲利則為53億美元、較上一年度減少34%。 當然,一切并無定論而且還有幾個其他指標:首先,紫光集團先前表達了讓旗下兩家晶片設計業者展訊(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與銳迪科(RDA Microelectronics),合并臺灣晶片設計業者聯發科(MediaTek)的興趣。 不過目前臺灣的法規限制中國對晶片設計業的投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則表示,該集團有470億美元的資金將投資美國的公司。如果聯發科是合適的目標,那高通何嘗不可? 其次,趙偉國在接受路透社(Reuters)訪問時透露,紫光集團已經與一家“主要美國晶片業者”洽談合作,但可能不會涉及取得多數股權,因為美國的敏感性;如果一家美國晶片業者有明顯少數的中國股權,可能會改變產業格局,并因為平衡半導體貿易而減少中國的貿易赤字。 可以肯定他所說的那家公司應該是美光;與美光的合作能協助中國建立在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制造領域的領導地位,那么高通應該也有類似的效果?而美光的管理團隊已經排除了被紫光集團收購的可能性。 第三,中國已經對高通非常熟悉,而且是讓該公司原本的飛速進展呈現停滯的“黑手”之一;因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花了兩年時間,進行對高 通的壟斷市場調查,導致該公司需支付9.75億美元的罰款,以及損失大筆(大約僅剩三分之一)向中國手機業者收取的權利金。 第四,創立高 通的Jacobs家族已經與該公司漸行漸遠;這是屬于企業文化方面的影響因素,雖然較不易評估,但筆者認為值得觀察。高通是1985年由Irwin Jacobs、Andrew Viterbi等人創立,Jacobs擔任多年執行長暨董事長的職位,在2009年將公司經營交棒給兒子Paul Jacobs。Paul Jacobs從2005年7月至2014年3月擔任執行長,然后繼續擔任執行董事。 但也許高通很享受這樣的故事情節:從原本默默無名、研發通訊協議的學術單位,到成為讓個人行動通訊爆炸性成長的推手以及受益者,然后經過從成立迄今的30年之后,是可以接受被整并、全球化甚至添加中國色彩的時候了…當然應該只是少數股權的交易! 來源:eet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