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為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前綴的Synchronous告訴了大家這種內存的特性,也就是同步。1996年底,SDRAM開始在系統中出現,不同于早期的技術,SDRAM是為了與中央處理器的計時同步化所設計,這使得內存控制器能夠掌握準備所要求的數據所需的準確時鐘周期,因此中央處理器從此不需要延后下一次的數據存取。舉例而言,PC66 SDRAM以66 MT/s的傳輸速率運作;PC100 SDRAM以100 MT/s的傳輸速率運作;PC133 SDRAM以133 MT/s的傳輸速率運作,以此類推。 SDRAM亦可稱為SDR SDRAM(Single Data Rate SDRAM),Single Data Rate為單倍數據傳輸率,SDR SDRAM的核心、I/O、等效頻率皆相同,舉例而言,PC133規格的內存,其核心、I/O、等效頻率都是133MHz。而Single Data Rate意指SDR SDRAM在1個周期內只能讀寫1次,若需要同時寫入與讀取,必須等到先前的指令執行完畢,才能接著存取。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為雙信道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是新一代的SDRAM技術。別于SDR(Single Data Rate)單一周期內只能讀寫1次,DDR的雙倍數據傳輸率指的就是單一周期內可讀取或寫入2次。在核心頻率不變的情況下,傳輸效率為SDR SDRAM的2倍。第一代DDR內存Prefetch為2bit,是SDR的2倍,運作時I/O會預取2bit的資料。舉例而言,此時DDR內存的傳輸速率約為266~400 MT/s不等,像是DDR 266、DDR 400都是這個時期的產品。 DDR2 SDRAM(Double Data Rate Two SDRAM):為雙信道兩次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DR2內存Prefetch又再度提升至4 bit(DDR的兩倍),DDR2的I/O頻率是DDR的2倍,也就是266、333、400MHz。舉例:核心頻率同樣有133~200MHz的顆粒,I/O頻率提升的影響下,此時的DDR2傳輸速率約為533~800 MT/s不等,也就是常見的DDR2 533、DDR2 800等內存規格。 DDR3 SDRAM(Double Data Rate Three SDRAM):為雙信道三次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DR3內存Prefetch提升至8 bit,即每次會存取8 bits為一組的數據。DDR3傳輸速率介于 800~1600 MT/s之間。此外,DDR3 的規格要求將電壓控制在1.5V,較DDR2的1.8V更為省電。DDR3也新增ASR(Automatic Self-Refresh)、SRT(Self-Refresh Temperature)等兩種功能,讓內存在休眠時也能夠隨著溫度變化去控制對內存顆粒的充電頻率,以確保系統數據的完整性。 DDR4 SDRAM(Double Data Rate Fourth SDRAM):DDR4提供比DDR3/ DDR2更低的供電電壓1.2V以及更高的帶寬,DDR4的傳輸速率目前可達2133~3200 MT/s。DDR4 新增了4 個Bank Group 數據組的設計,各個Bank Group具備獨立啟動操作讀、寫等動作特性,Bank Group 數據組可套用多任務的觀念來想象,亦可解釋為DDR4 在同一頻率工作周期內,至多可以處理4 筆數據,效率明顯好過于DDR3。 另外DDR4增加了DBI(Data Bus Inversion)、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CA parity等功能,讓DDR4內存在更快速與更省電的同時亦能夠增強信號的完整性、改善數據傳輸及儲存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