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臺灣digitimes的消息,大陸成立半導體產業國家級芯片投資基金規模高達人民幣1,200億元,長期的投資金額更是上看“十年萬億”,震撼兩岸半導體產業。臺積電中國區業務發展副總羅鎮球表示,全球IC產業無國界,且競爭十分國際化,大陸半導體廠不具有主場優勢,唯有能面對國際化競爭的半導體廠,能才不斷迎接且成功掌握產業成長契機。 臺積電在大陸松江廠在2010年轉虧為盈,單月8寸晶圓產能也呈現倍數成長,從5萬片一路加碼至超過10萬片規模,目前單月產能已達11萬片水準,生產產品包括高壓(HV)、嵌入式Flash制程技術等。 大陸地區業務急速成長,占臺積電整體營收比重更是明顯攀升,從2010年占比3%,營收貢獻新臺幣120億元,截至2013年當年度,大陸地區占臺積電營收比重躍升至6 %,貢獻營收360億元,5年內呈現倍數成長。 對于大陸政府成立半導體產業國家級芯片投資基金規模高達人民幣1,200億元,更傳出10年規劃政府投資金額上看“十年萬億”目標,對于臺灣半導體廠威脅性日益提升。 羅鎮球表示,大陸半導體廠不具主場優勢,因為IC產業競爭十分國際化,沒有地區性限制,也沒有關稅問題,半導體廠只有能不能面對激烈國際化競爭考驗的問題,對臺積電的實力深具信心。 羅鎮球進一步分析,董事長張忠謀提出的開放創新設計平臺OIP(Open Innovation Platform)概念,與產業上下游生態伙伴,透過矽智財、芯片設計、制程技術、后段封裝測試等環節的整合,加速產品生產流程,并降低生產周期,這也是臺積電協助整個半導體產業,把餅作大的責任。 羅鎮球分析,臺積電一直都有競爭對手,但市場占有率還是不斷提升,最關鍵三大基本功是技術領先、生產效率、服務到位。 很多客戶都會說,和臺積電做生意特別容易成功,因為臺積電最擅長的就是在市場景氣反轉時,協助客戶以充裕產能、彈性、高效率、穩定技術來協助客戶在適當時機擴大市場占有率,客戶只要在景氣反轉的重要轉折點上,成功站穩在浪頭,即成功一半了。 對于臺灣和大陸對于半導體產業的差異性,羅鎮球以人才、技術、資本、企業、市場等五個面向來分析。 在人才方面,兩岸都有勤奮特質,臺灣的人才具傳統文化底蘊,大陸人才具備無謂勇氣;在技術方面,臺灣具備長期技術累積和深厚的產業經驗,大陸業者對于使用新制程技術的企圖心,則是十分強烈;在資本面相,臺灣產業過去有政府的支持,大陸的優勢是國際資本市場運作。 在企業面向,臺灣優勢是供應鏈管理的彈性化,以及中小企業的彈性和戰術靈活,大陸企業則是創業精神和品牌行銷的戰略思維值得注意:在市場端,臺灣企業具備對歐美市場的了解性,和成熟的國際化經驗,大陸企業優勢是對第三方世界的理解,以及自訂標準的規模市場。 最后,羅鎮球觀察兩岸共同都缺乏的,其實是創意,這點要從教育面做起,再者,應該要建立更多的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