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憶輕狂 目前,很多公司都開始研究無線充電,早在2年前的時候我就曾DIY一些東西以了解無線充電的原理及應用,但是,正如我預估的那樣,無線充電的市場一直未能打開,我也相信,未來幾年的市場同樣不會樂觀。 好像我一直在論壇里扮演一個拆臺的角色,的確,最近幾年的新技術中多數我并不看好,唯一一個覺得有市場前景的就是電動汽車,但我也并不認為它可以迅速占據市場。返回來說無線充電,論壇里面“無線充電圈”發表了很多關于無線充電的文章,我都曾逐一拜讀。誠然,無線充電可以免去線的煩惱,外觀上、易用性方面有著一定優勢,技術上也是突破,但是并不是顛覆性的優勢,因此我認為用在手機等便攜設備上是一項雞肋的應用,看著不錯,卻不實用。 一、線充無可取代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線充同時具有充電、數據傳送的兩大角色,除了蘋果仍堅持自己的接口以外,其余公司正逐步統一到miniUSB上面,所以兼容性問題不大。而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一個物理性的接口是必須的,因為相比較物理的接插頭,電子的信號、能量傳輸更容易出故障,而隨著元器件數量的增加,故障概率會進一步攀升,所以從可靠性上說,物理接口有著先天的優勢。 這也是手機鍵盤、菜單鍵可以被觸摸屏取代,但是電源鍵永遠無法取代的重要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維持一個必備的接口,顯然比增加一個備選方案是要經濟的多。 二、便攜 無線充電的一個宣傳口號就是美觀、便攜,少一根線。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無線充電并沒有少一個線,反而多了一個盒子。 目前無線充電有兩種結構: 1、直接插在電源上的無線充電器 2、電源插頭+數據線+無線充電盒/板 前一種結構簡單,但是如果插座是在墻上的就沒辦法用了。而后一種方式,是少了一根線么?很明顯并不便攜。 三、重量+體積不占優勢 如果前一條便攜無法成立,那么無線充電就成了手機的負擔。現在的手機都在追求更輕、更薄,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重量和厚度,觸摸屏都減少了一層零點幾毫米的玻璃(全貼合技術)。但是我們再看看無線充電,在手機后面貼上接收線圈后,可能會增加0.5mm的厚度,以及10g以上的重量,一下子把手機好不容易省下來的空間又填補回去,這對于手機來說,是個不利的因素。 四、價格 一套手機無線充電器價格約50元,成本估計也得有一二十元。現在賣手機廠家都開始不配充電器以節約成本,又怎么會增加幾十元在一個不是必須的部件上面? 五、易用不足,可以被取代 無線充電在手機上的優勢就是隨放隨充,拿起來就用,安全又易用。安全在于拿起來后就與電源斷開,不會有有數據線連接,因此不會出現漏電導致人的安全問題;易用就是省卻了插拔數據線的過程,動作縮減,時間上大約省去2/3,是追求高效工作的一大助力。 但是這并不是無可取代的,這個易用性并不是殺手級應用,早在子母電話機時代,就已經有一個類似的設計:座充!依靠兩個觸點實現電氣連接。隨后蘋果的ipod設計了充電座,但是是帶有數據通訊接口,插接不是太方便。而現在更可以自動判斷正負極來實現充電,也就是說無論怎么放,只要觸點接觸電極,不分正反就可以正常工作,也達到了相同的安全的優勢,易用性和無線充電僅有非常小的差距。 觸點的技術另一個優勢就是在于功率的增長對于觸點的要求影響不大,無論是體積還剩成本,只有小幅度增加。但是對于無線充電來說,功率大小直接決定體積和重量,功率越大,銅線圈也就越大,因此對于便攜設備來說重量增加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成本也隨之大幅度增加。從這方面來說,無線充電根本沒有優勢。 而且觸點仍屬于物理接口,有時是可以取代數據線插孔,比如現在的很多PAD上預留的鍵盤接口。所以,我相信物理觸點更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我認為無線充電在手機上仍屬于雞肋的應用級別,難以推廣,很難實現大批量的推廣,市場前景堪憂,需要嘗試其它的發展空間,例如在三防設備上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