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天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飛經南中國海時從雷達上消失,機上載有239人。大規模的搜索和營救活動隨即展開,共有9個國家或地區的40艘船只和34架飛機參與救援,但仍未找到任何蛛絲馬跡。 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盡管人類開發出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技術,但一架載有239人的波音客機還是會莫名消失。飛機消失前最后的雷達信號成為了尋找該航班的關鍵所在,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個信號的精確度極差,只能定位到數千平方英里的開放水域。 當今的科技已經能讓我們定位世界各地的智能手機,誤差甚至只有幾米,可追蹤這么一家龐大的飛機,為什么反倒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用馬來西亞民航負責人的話說,MH370的命運“是個謎團”。這家波音777飛機從馬來西亞吉隆坡起飛前往北京,在萬米高空巡航時突然消失。整個過程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當地的天氣狀況也很好。通過雷達信號判斷,該航班最后出現的位置位于越南南部的南中國海海域,這也是目前搜救的重點所在。 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在雷達探測到最后的信號后,該飛機又掉頭折返,意味著飛機可能位于數百英里外的馬六甲海峽。由于缺乏更多信息,有人懷疑該飛機可能遭遇了恐怖襲擊。 就我個人而言,馬航班機失聯事件中最令人震驚是:在找到這架飛機的黑匣子前,我們無法知道機上的239條生命究竟遭遇了什么。除非找到黑匣子,否則除了最后的雷達信號外,我們對他們的遭遇將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駕駛倉里有過什么對話,我們不知道飛機是否遭遇了惡劣天機,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劫機。 在找到黑匣子前,這一切都將是未解之謎。然而,倘若MH370的確墜入海中,黑匣子可能也將永遠丟失。在法國航空AF447航班空難中,救援人員用了兩個月才找到飛機殘骸,一年多才找到駕駛艙話音記錄器,而黑匣子至今下落不明。 黑匣子內配有水下定位器,至少可以使用30天,而且能在大約2英里(約合3.2公里)外探測到。但由于事發區域面積達到數千平方英里,而平均水深也達到1英里,所以尋找難度可想而知。 請思考一個問題:當今時代,GPS和其他無線電三角定位方式已經隨處可見,能夠以數米的精度定位智能手機。借助專用的地面追蹤網絡,汽車和設備的定位精度甚至可以縮小到幾厘米。即使GPS或無線電追蹤信號消失,慣性引導(航位推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十分精確,可以精準定位地球另一側的核洲際導彈的位置,甚至把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送上太空。 另外還有各種連接。在地面上,各種商用和政府網絡隨處可見,幾乎隨時隨地都能提供數據連接。雖然在水上要困難得多,但衛星仍然可以很好地覆蓋很多水域——事實上,通訊衛星已經很好地覆蓋了亞洲的部分地區。最后,即使飛機脫離了衛星和無線電的覆蓋范圍,仍然可以發出豐富的低頻無線電信號,從而在數千英里之外探測到它的位置。這也正是飛機與航空管制機構通訊的主要手段。 既然如此,MH370這樣的飛機為什么要把所有秘密都藏在黑匣子里?飛機為何不將所有的黑匣子信息不斷傳輸出去,以便我們隨時都可以了解它的具體為止、高度和其他重要信息? 簡單來說,沒有什么好的原因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如果要詳細回答,那是因為飛機產生的數據過多,沒有人愿意開發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傳輸、接收和存儲這類數據。MH370這樣的事件極其罕見,很可能也是航空業遲遲沒有開發這種技術的原因之一。2013年的航班總數大約為3600萬架次,總死亡人數僅為281人,其中只有105人來自商用噴氣式飛機。與之相比,僅美國2012年死于車禍的人數就達到34,080人。 即便如此,還是很難相信2014年的飛機竟然還是不能每隔幾毫秒對外發出一次定位信息。低頻帶寬已經足以讓一架飛機將這些數據發送給最近的地面接收站。你可能已經聽說,有些飛機甚至可以為乘客提供WiFi上網服務。既然如此,這樣的網絡竟然不能實時傳回飛行數據更是令人難以置信。 或許我們可以參照智能手機的方式,對飛機的數據發送模式進行調整:它可以隨時通過VHF傳輸基本的飛行數據,而完整的數據流則會在可以使用通訊衛星的時候通過黑匣子發出。這樣一來,黑匣子或許可以記錄100多個變量,但我們最多只需要幾Mb的帶寬即可傳輸基本數據,幾kbps的速率完全夠用。 法航AF477的黑匣子至今沒有找到,而現在,馬航MH370失聯航班再次引發全球關注,希望航空業能夠真正吸取教訓,對航班飛行過程中的數據監控技術給予足夠的重視。 來源: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