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博科技SI工程師陳德恒 3. 仿真實例 在ADS軟件中構建如下電路: 圖2 圖2為微帶線的近端串擾仿真圖,經過Allegro中的Transmission line Calculators軟件對其疊板結構與線寬進行測試使其傳輸線的的特征阻抗為50ohm(見圖3),并在在信號驅動側串聯50ohm的電阻消除源端反射,在負載端(信號接收端)用3000ohm來表征其高輸入阻抗的特性。 圖3:微帶線線寬為6mil,電解質常數為4.2,介質高度為3.5mil。 圖4 圖4為帶狀線的近端串擾仿真圖,經過Allegro中的Transmission line Calculators軟件對其疊板結構與線寬進行測試使其傳輸線的的特征阻抗為50ohm(見圖5),并在在信號驅動側串聯50ohm的電阻消除源端反射,在負載端(信號接收端)用3000ohm來表征其高輸入阻抗的特性。 圖5:帶狀線線寬為6mil,電解質常數為4.2,與兩側間距同為8mil。 圖6 圖6中四個電路分別為微帶線的近端串擾,微帶線的遠端串擾,帶狀線的近端串擾,帶狀線的遠端串擾。紅色為攻擊線上信號,藍色為靜態線串擾。我們將線長定為2000mil,上升時間為RT (RT為信號從vlow-vhigh跳變20%-80%的時間,單位ns,整個vlow-vhigh跳變時間Rise=2.25*RT,本文中vlow=0V vhigh=1V),線寬都為6mil,線間距為12mil,滿足3W原則。圖7為當RT=0.3ns 各個電路的串擾圖形。攻擊線1V的驅動信號,受害線中微帶線最大近端串擾為11mv,微帶線最大遠端串擾為12mv,帶狀線最大近端串擾為20mv,帶狀線最大遠端串擾為20mv。 圖7 我們以RT為變量,從RT=0.1ns到RT=1ns對電路進行仿真。結果如圖8: 圖8 Xtalk_m_n為微帶線的近端串擾與輸出電壓的比值的最大值,Xtalk_m_f為微帶線的遠端串擾與輸出電壓的比值的最大值,Xtalk_s_n為帶狀線的近端串擾與輸出電壓的比值的最大值,Xtalk_s_f為帶狀線的近端串擾與輸出電壓的比值的最大值,其中帶狀線的串擾較大,但是當上升時間為0.1nsec時串擾最大也不超過2.5%,說明3W原則的實用性。 現在我們將其線寬不變,線距變成6mil,不滿足3W規則,同樣我們以RT為變量,從RT=0.1ns到RT=1ns對電路進行仿真。結果如圖9: 圖9 從圖上看出傳輸線上的串擾明顯變大,但上升時間在1nsec時串擾同樣低于3%。 傳輸線上的串擾不止跟上升時間與線間距有關系,與線長同樣有關系。我們讓RT=0.3ns,線寬為6mil,線距同樣為6mil,以線長為L mil,以L為變量,從L=1000mil到L=3000mil對其仿真,結果如下(圖10): 圖10 由圖10可知傳輸線的長度對信號的串擾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并且有飽和現象。 圖11 圖11為RT=0.3ns,L=2000mil,線間距從3mil變化至12mil時串擾的變化。 4. 結論 在實際的工程操作中,高速信號線一般很難調節其信號的上升時間,為了減少串擾,我們應該盡量滿足3W原則,當然如果能約束布線的長度,很多時候會更容易滿足信號完整性的要求。以下的結論基于源端匹配比較好,接收端阻抗較大的情況。 1.帶狀線在線寬與線距相等時,飽和時串擾率約為7%。 2.微帶線在線寬與間距相等時,飽和時串擾率約為4%。 3.兩線之間中心距變成x倍,串擾率變成1⁄x^2 。 4.飽和長度約為RT*v。在飽和長度之前,有(串擾率)/(飽和時串擾率)=(耦合長度L)/(RT*v)。 5.同組信號的串擾疊加在上升/下降沿上,影響較小。不同組信號的串擾可能造成信號的振鈴等,影響較大。 6.時鐘信號對串擾較為敏感,高速串行信號的時鐘通常合并在信號中一起發送,串擾引起的抖動對接收的信號影響非常大,要特別注意。 以上的結論為一個量化估值,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不同信號對于串擾的敏感程度不一樣,實際的上升時間也需要根據模型來定,除了靠經驗之外,仿真也能幫助我們更精確的判斷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