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IBM深圳工廠的1000多名工人宣布罷工。3月3日,該公司的經理宣布,這些工人將從IBM轉移至聯想。今年1月,聯想同意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 截至本周日,罷工仍未結束。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這種罷工逐漸成為工業活動模式的一部分。 勞動力短缺問題打破了現有的勞資關系,而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也使工人能夠組織在一起,同時對環境的改變有著更清楚地認識。 勞務問題律師段毅(Duan Yi,音)表示:“中國工人目前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身的權利,并聯合在一起。他們更多地聯合行動。”工人權利組織China Labour Bulletin上月表示,從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該組織記錄了1171次罷工和抗議事件。其中,多次罷工發生在廣東。廣東目前仍是制造業中心,但許多公司正關閉、合并或搬遷位于廣東的工廠。 去年11月,東莞諾基亞工廠的數百名工人罷工。這些工人對諾基亞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表示不滿。去年8月,山東省的5000名工人宣布罷工,抗議阿波羅輪胎以25億美元收購美國庫珀輪胎的交易。這筆交易最終未能成功,而庫珀輪胎本月表示,由于中國工廠的停工,第三季度的運營利潤下降了2900萬美元。 勞動力短缺同時也導致了工人工資上漲。許多雇主被迫通過漲工資及改善福利的方式來留住員工,而工人則獲得了優勢。China Labour Bulletin的中國勞動力專家吉奧夫里·克羅塞爾(Geoffrey Crothall)表示:“工人已發現他們擁有更大的力量。” IBM上周表示,在轉移至聯想之后,向深圳工廠工人提供的待遇將與目前持平,而離職補償金也將是公平的。聯想拒絕對此置評。 科技正在給中國的工人帶來幫助。當諾基亞工廠的工人罷工時,他們通過QQ和其他社交媒體聯合在一起。 在IBM工廠的此次罷工中,工人借鑒了此前幾次罷工的經驗,并對罷工能否取得好的成果表示懷疑。28歲的陳姓工人表示:“我們都已做好心理準備,預計不會有太好的結果。”此外專家表示,在這兩起罷工中,罷工的部分原因在于工人并不信任正式工會。 來源: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