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怪事困擾了我好久。中國不缺好的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展訊,但中國的證券市場卻缺少這樣的公司。當展訊被清華紫光從納斯達克贖回的時候,它的市盈率只有10左右。據(jù)估算,如果把展訊拿到國內的A股上市,其市值有可能翻10倍。 既然國內證券市場的回報如此之豐厚,為什么那么多公司非要舍近求遠跑到境外去上市呢?這兩天終于搞明白了。孟子的一段語錄非常貼切,那就是: 把魚趕到深水里的是水獺,把鳥趕到樹林里的是雀鷹,把好公司趕到納斯達克的是證監(jiān)會。(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為什么這么說呢?證監(jiān)會真的堪比夏桀和商紂嗎?那倒不一定,不過原理是一樣的。 以前我以為一些公司老板崇洋媚外、腦子進水。但不可能大家腦子都同時進水。他們可都是些“人精”。其實,好公司不是不想在國內上市,而是他們上不了。國內現(xiàn)行的是審核制,證監(jiān)會來決定哪些公司可以上市;納斯達克實行的是注冊制,只要你做好信息披露你就可以上市,最后市場來決定你的市值。問題就出在審核制的不合理制度。 證監(jiān)會說,沒盈利的公司不可以上市。請問哪些公司需要融資呢?正是那些需要資金來擴大規(guī)模以求盈利的公司。如果一個公司已經(jīng)很好地盈利了,實際上它就沒必要去證券市場融資了,否則其動機就不禁讓人遐想了。另一方面,投資者購買的是預期,是公司的前景。成熟的投資者是不會購買像中石油那樣成熟的公司的,因為它的發(fā)展空間已經(jīng)十分有限,雖然它的盈利狀況很好。 所以,國內證券市場充斥著一些盈利狀況很好(起碼賬面上看起來如此)的所謂”藍籌“股,但很少有谷歌、百度那樣曾經(jīng)生機勃勃的公司。據(jù)說還有一些通過造假賬和潛規(guī)則混進來圈錢的垃圾股。 好消息是,中國也將施行注冊制。監(jiān)管型政府正在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將不在代管市場的職能。這是個可喜的大進步。 據(jù)說,將來好的科技公司就不必為去納斯達克上市而折騰了。太麻煩了,而且成本也很高。但愿有一天我們的市場也能培育出蘋果、谷歌這樣的好公司。這才是中國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者的中國夢。 |
好像有道理。。。 |
不是很懂。 |
在管理中有一個常識:沒有不稱職的員工,只有不稱職的管理。 西方啟蒙的時候曾有人說:沒有不道德的公民,只有不道德的制度。 在中國,沒有不道德的公民和企業(yè),只有不道德的體制。 ——所謂增強制度自信,只是自說自話、自我陶醉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