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美國《商業(yè)周刊》印刷版刊登題為《日本科技巨頭一片慘淡:松下獨自復蘇》(Panasonic Revives as Other Japanese Tech Giants Falter)的評論文章稱,得益于松下CEO津賀一宏的明智決定,該公司較早地拋棄了無法盈利的業(yè)務,并把重點轉向新的領域,從而在其他日本科技巨頭業(yè)績慘淡的當下,實現了罕見的復蘇。 對于各大日本電子巨頭的掌門人來說,當前這段時間只能用“煎熬”來形容。任天堂總裁巖田聰在上月預計該公司將虧損250億日元(約合2.44億美元)后,宣布降薪一半。兩年前執(zhí)掌索尼帥印的平井一夫承諾將幫助該公司的電視業(yè)務結束十余年的虧損。2月6日,索尼宣布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內預計虧損11億美元。 與很多日本消費電子公司一樣,松下也涉足過從智能手機到太陽能面板等眾多消費電子業(yè)務。跟很多本土競爭對手一樣,它也面臨著韓國和中國低價廠商的激烈競爭。在截至2013年3月的兩個財年內,松下合并虧損1.5萬億日元。 但過去一年間,該公司CEO津賀一宏卻對這家公司動了一次大手術。松下CFO河井英明說,通過砍掉虧損的業(yè)務,并把重點轉向全新的領域,松下經歷了一場“根本性的結構調整”。津賀一宏曾經表示,他將在2016年3月之前消除所有無法盈利的部門。 這一戰(zhàn)略已經逐步收到成效。2013年最后一個季度,專門生產電池和車載娛樂系統的松下汽車和工業(yè)系統部門實現營業(yè)利潤282億日元,較一年前虧損8億日元的窘境大為改善。家電業(yè)務的利潤也增長60%,達到98億日元。而松下的整體利潤也增長了20%,達到737億日元,較分析師預期高出68%。 穆迪高級信用官MakiHanatate在2月6日的報告中寫道:“松下已經在業(yè)務重組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津賀一宏停產了等離子電視面板,并削減了電路板制造業(yè)務,還放棄了消費智能手機的開發(fā)。該公司的目標是降低對消費電子的依賴——他們目前在這一領域落后于三星電子和蘋果公司。 與此同時,津賀一宏去年10月與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達成了協議,在4年時間內向其供應20億塊電池芯。除了生產汽車電池和車載娛樂系統外,松下還把精力放在具備360度視角的攝像頭等汽車安全設備上。到2019年,該公司計劃將汽車相關的產品營收翻番至2萬億日元。 津賀一宏最大的挑戰(zhàn)是已經連續(xù)虧損7個季度的松下半導體業(yè)務。松下之所以遭遇如此困境,是因為在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所致。市場研究公司Advanced Research Japan高級分析師兼董事總經理大衛(wèi)·墨脫佐·魯本斯坦(David Motozo Rubenstein)認為,松下很難在芯片行業(yè)與中國臺灣和韓國的低價競爭對手對抗,“所以日本廠商腹背受敵。” 松下去年在與富士通和Tower Semiconductor合資的兩家公司中降低了持股比例。2月4日,松下還宣布將東南亞的三家半導體組裝工廠作價1.165億美元出售給新加坡UTA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現在,該公司仍在生產液晶電視機和數碼相機,這兩項業(yè)務尚未重組。不過,與索尼相比,松下已經回到正軌。惠譽分析師在2月12日的報告中說:“松下決定退出虧損業(yè)務比索尼要早。”因此,“它憑借輕巧機敏的組織把握了復興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