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業者為了執掌下一代存儲器芯片主導權,競爭逐漸白熱化。 根據日本“日經新聞”(Nikkei)報導,東芝(Toshiba)與韓國SK海力士(SK Hynix Inc.)最快將于2016年年度攜手量產下一代存儲器芯片MRAM(磁性隨機存儲器),量產時間比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US-MU)計劃的2018年提前約2年時間。 東芝與SK海力士正在研發的MRAM,其特征是即使關掉電源,數據也不會消失。與目前廣泛使用于個人電腦、智能手機與其他裝置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相比,MRAM資料貯存量是DRAM的10倍,但耗電量卻僅有2/3。 改用MRAM可延長裝置的電池壽命,加快大量數據傳輸速度,例如影音檔案等,并可讓電池與其他零組件實現小型化,將促進穿載式裝置,例如眼鏡型與手表型電腦的開發。 報導指出,東芝與SK海力士于2011年開始攜手開發MRAM,并計劃于2014年會計年度開始提供樣品。樣品將由位于首爾郊外的SK海力士工廠生產。 如果需求可期,2016會計年度將會在韓國啟動量產,東芝與SK海力士還將討論籌組合資公司,打算投入1000億日元(9.4億美元)資金,在日本或南韓開辟專門生產線。 目前競逐MRAM研發的可分為三大陣營,除東芝與SK海力士的日韓聯軍外,美光現正與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等20家左右的美、日半導體業者展開合作,力爭在2018年實現量產。 存儲器龍頭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Co.)仍維持自主研發路線,但將積極加強產學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