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slie P. Norton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在許多人努力過卻失敗了的領域,楊元慶取得了成功。在短短八年時間內,聯想集團(Lenovo Group)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CEO)楊元慶就把該公司從籍籍無名的個人電腦(PC)生產商變成了全球PC品牌第一名,一路超越了包括宏蠐(Acer)、華碩(Asustek)、東芝(Toshiba)和索尼(Sony)在內的數家可能的挑戰者。而且即便是在如今正日薄西山的2,000億美元PC市場,聯想也還在從之前的領頭羊惠普(Hewlett-Packard )和戴爾(Dell )手中搶奪地盤。 同時,就在戴爾、惠普等公司努力打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銷路之際,聯想已經躋身為中國市場的第二大智能手機生產商,排名僅次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領先于蘋果公司(Apple )。現在楊元慶必須再度征服世界。 聯想楊元慶 Reuters /Landov 楊元慶的“進攻戰略”轉向了移動設備。上周,聯想在柏林的一次展會上推出了高端Vibe X手機。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截至6月末,聯想在全球“智能連接設備市場”(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組成)的占有率為7%。這遠低于三星的24%和蘋果的14%,但是較后一名惠普的3.6%仍高了近一倍。IDC的Bob O'Donnell稱,他們顯然已經脫潁而出了。 即便今年PC銷量預計將降至3.154億臺,較2012年減少9.7%,分析師們仍預計,隨著銷售向高利潤率產品轉移,聯想今年的利潤將增長19%,至7.58億美元,合每份美國存托憑證(ADR) 1.40美元;收入達373億美元。對于將于2015年3月份結束的財年,分析師們預計利潤將增長17%。聯想在美國最為知名的是其ThinkPad筆記本電腦,該品牌是其在2005年以17.5億美元的價格從IBM手中買來的。 兩年之前,聯想首次推出了平板電腦,針對企業客戶用的是ThinkPad品牌,針對消費者用的是IdeaPad品牌。明年,預計聯想將推出首款美國智能手機,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 但是新興市場是聯想的主要增長源頭。楊元慶近期在接受《巴倫周刊》(Barron's)采訪時表示,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兩個領域,市場都在從高端產品向主流、入門級產品轉移,從成熟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在成熟市場,更新換代周期變得更短、更快。這一趨勢對聯想有利,因為該公司在主流段更加強勢,在新興市場更加強勢,而且研發周期也比競爭對手要短得多。 對于投資者來說,聯想處于一種罕見的地位:有中國長期增長的元素,是一個規模、市場份額、盈利能力不斷上升的電腦廠商——即便其正在向更高端、更大利潤空間的設備生產商轉變。這使得該公司站在了利潤率和投資者回報將上升的變化節點上。隨著對公司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需求增加,明年聯想ADR(最新報20美元,這幾年來漲了三倍)可能升至25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巴倫周刊》很早就發現了聯想的潛力,兩年前首次發布了看好該公司的文章(《來自中國,下一款出色的平板電腦》(From China, the Next Great Tablet),2011年4月25日),當時聯想的ADR剛剛超過10美元。每份ADR代表20股聯想H股。 楊元慶的企業愿景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中國市場來實現,中國業務的銷售額占聯想總銷售額的42%,而利潤也占公司總利潤的一大部分。早在1984年,身為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工程師的柳傳志與10位伙伴在中國創建了聯想,最初只是電腦分銷商的聯想成為了中國首批自主創業的民營企業之一。十年之后,柳傳志將時年29歲、來自合肥的銷售員楊元慶提升為新組建的個人電腦業務負責人,這一任命后來被柳傳志稱為“冒險的決定”。這樣的冒險獲得了回報。聯想在1996年推出了首臺筆記本電腦,隨后開始在中國市場分銷IBM軟件。楊元慶放棄了直銷模式,開始使用地方分銷商。他還將產品售價下調至僅略高于成本的水平。最終,他成為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主要推動者,當時該業務的規模是聯想總規模的三倍。 聯想在中國擁有數千個零售點。該公司的個人電腦隨處可買,目前已是暢銷品牌。此外,聯想還在通過同樣無處不在的零售渠道和移動運營協議來銷售智能手機。 與平板電腦一樣,智能手機是最近才加入聯想產品線的。聯想于2010年初在中國市場推出了智能手機,但直到2011年才將其作為首要業務。 馬薩諸塞州的市場調研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總裁Roger Kay認為,在中國,聯想的銷售渠道之深可以下至六線城市,毫不奇怪,聯想在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并給LG電子(LG Electronics Co.)和三星造成了巨大壓力。即便聯想的個人電腦銷售遭遇挑戰,在中國市場的手機業務也可以使其收入全線增長。 制造搭載谷歌(微博)(Google)旗下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手機的聯想已經有多項“開創先例”的紀錄,這使得該公司頗受中國運營商的青睞。比如,聯想率先發布了針對女士的智能手機。顯然,中國的女士更喜歡大型號手機,因為這可以讓她們的臉看起來更小,也更漂亮。與中國聯通(微博)(China Unicom)合作,聯想率先推出了售價在2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機,使得中國移動(微博)(China Mobile)和中國電信(微博)(China Telecom)紛紛效仿。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駐上海的分析師James Wang稱,這一切有助于聯想與國內競爭對手的抗衡,其中包括華為(Huawei)、中興通訊(ZTE)和中國無線(China Wireless Technologies)旗下子公司宇龍(Yulong)。 聯想不斷地對產品零部件進行升級,大膽依靠芯片制造商聯發科技(MediaTek)等合作伙伴。聯發科技會首先將用于智能手機的新型強大處理器提供給聯想,之后再提供給其它客戶。Wang稱,通過冒險率先使用新型芯片,聯想會比本地競爭對手有先動優勢。聯想K900是一款頗受市場歡迎的智能手機,該手機因其巨大的外形而被一些人稱為“平板手機”。目前該手機的市場已從中國擴大至印度。觀察人士猜測,這款手機可能是聯想進軍美國市場的主打產品之一。 在中國,消費者經常會對手機進行更新換代。聯想在新市場的業務也借鑒了這一經驗。楊元慶的同事劉軍稱,一部手機的市場壽命可能只有半年,這就是手機市場遠大于個人電腦市場的原因。 過去一年,聯想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超過40款智能手機。楊元慶稱,聯想每月都會推出新手機,其中大部分是本公司制造,這既給公司帶來了成本優勢,又帶來了上市時間和量產方面的優勢。 聯想在第一財政季度生產了1,140萬部智能手機,較上年同期增加了兩倍;第一財季生產了150萬臺平板電腦,同比增加了三倍。該公司預計,本財年將銷售5,000萬部智能手機和1,000萬臺平板電腦。聯想稱,在武漢的新工廠年生產能力為1億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聯想ThinkPad平板電腦使用微軟(Microsoft)的Windows 8操作系統,而IdeaPad則采用安卓系統。該公司表示,將考慮生產一款使用Windows Phone OS系統的智能手機,視市場需求而定。在被問到對上周微軟收購諾基亞(Nokia)手機業務的看法時,楊元慶表示聯想之前就說過行業將出現整合。他表示,微軟現在以及將來都將是聯想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同時也是競爭對手,這是行業性質所決定的。 聯想可以說是中國的首個全球品牌,現年48歲的楊元慶一直是聯想合格的掌舵人,確保當初因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而獲得的光環不會褪色。該公司的消費產品使用“聯想”品牌,高端企業個人電腦產品則使用“ThinkPad”品牌。楊元慶還聘請了大量西方精英人士來管理公司。該公司的整合進行得相當成功,以至于《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都給予了好評。 為了領導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楊元慶在IBM交易后就開始學習英語,請了一位英文老師,并大量觀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節目。他還把家搬到了北卡羅來納州莫里斯維爾市附近,這里曾經是IMB的個人電腦總部,現在是聯想的兩個總部之一。英語已經成為聯想內部的官方語言。 楊元慶是很受聯想3萬名員工歡迎的一位領導人,許多員工直接簡稱他為“YY”。近日聯想美洲地區的上千名銷售人員參加了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召開的一次會議,楊元慶規劃的公司遠景令員工們倍感振奮。楊元慶告訴員工:“你們大展身手的時刻到了。”他還是個走平民化路線的老板,去年楊元慶把自己的300萬美元獎金分給了員工,上周又自掏腰包嘉獎員工。他有能力這么做,他在聯想持有的股份價值高達7億美元。 聯想曾一度陷入困境,而楊元慶的“攻守戰略”( Protect &Attack strategy)把聯想從危險的邊緣拉了回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聯想采用了這一策略,對中國等搖錢樹市場采取防守態度,對快速發展的市場和新產品則采取進攻策略。“進攻”業務的增長速度預計將達到市場平均增速的兩倍,但“防守”業務的增長速度必須更快。 對員工而言,“攻守”將成為一個口頭禪,成為組織業務規劃的一種方式。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的計算專家Beau Skonieczny稱,過去幾個季度聯想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它對個人電腦的策略轉為防守,該優勢領域創造的現金將為其他業務提供資金支持。 根據楊元慶提出的新策略“PC+”( PC-Plus),聯想已經把移動設備定位為需要進攻的市場。今年春季楊元慶還為此對公司進行了重組。在楊元慶看來,即便是最強勁的對手也不是不可戰勝的。三星成功挑戰了蘋果的生態系統,顯示安卓有可能獲勝。現在負責聯想美洲集團的戴爾前高管Gerry Smith稱,他和他的同事知道應該做什么。他表示,對于過去幾年三星取得的成功他會微笑以對并贊嘆“這很棒”,因為它給了聯想后發制人的機會。聯想可以憑藉規模取勝,憑藉成本效率和速度取勝。聯想可以從最底層向競爭對手發起進攻,在產品組合、定價和上市速度方面對它們施加壓力。 三星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聯想計劃在年底前推出一系列新產品,上周該公司發布了一款新高端手機Vibe X。聯想還在力推IdeaPad Yoga等可轉換設備。IdeaPad Yoga是一款可以在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形態之間轉換的產品。在美國市場,聯想通過百思買(Best Buy)、史泰博(Staples)銷售這款產品。去年底,聯想在美國Windows 8個人電腦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價格700美元及以上的個人電腦產品中銷量占29%,在900美元以上的產品中銷量占49%。 聯想認為,平板電腦是過渡時期的設備,最終將與智能手機融為一體。楊元慶的看法是,只要擁有7英寸屏幕,就可以稱之為平板電腦,而小于這一尺寸的就可以叫做智能手機。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將根據功能(例如便攜性)、而不是產品類型來選擇產品, 對于個人電腦而言,全球市場可能已經飽和,不過中國的需求正在持穩,而且企業客戶需要為機器更新換代。楊元慶預計,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疲軟還會再持續一個季度、甚至可能是兩個季度,然后才會穩定下來。 在美國,個人電腦仍然是多數人的主要電腦設備。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期的研究顯示,人們有半數的時間花在個人電腦上,而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只有30%。“千禧一代”(1977-1994年出生的人)中,有54%的人計劃未來一年買臺個人電腦。聯想首席營銷長David Roman稱,過去公司是向企業用戶出售機器,現在客戶成了18至24歲的年輕人。 咨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總裁Tim Bajarin表示,不能說平板電腦已落后于潮流,它依舊是企業、教育業的主力軍,幫助人們管理帳單、幫助學生們完成報告、管理媒體文件等等,而這些事情你靠平板電腦不可能完成。Bajarin同時也是IBM和聯想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聯想的劣勢是少得可憐的利潤率。其營業利潤率僅有2.4%,還不及焦頭爛額的戴爾公司的5.4%,更是遠遠低于蘋果的29%。楊元慶已經誓言至少要提高一個百分點。除此以外,隨著該公司繼續推動PC+,利潤也會跟著增長。智能手機的利潤率比起個人電腦來更為可觀,而且人們的購買周期更短。 銷售額僅占3%的服務器和存儲器也可能提振利潤。聯想的目標是在每個業務板塊均取得兩位數的市場份額,由此看來收購交易將在所難免。聯想正在協商于今年收購IBM的低端X86服務器系統,這一塊的利潤率比聯想當前產品豐厚得多。不過,要知道,IBM開出的價碼比聯想愿意支付的價格高上許多。眼下談判似乎擱淺,但有破冰的希望。 對聯想青眼有加的Guinness Atkinson Funds投資經理James Weir指出,聯想核心業務的表現令人振奮。他說,臺式電腦和筆記本的市場都非常慘澹,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聯想的市場份額仍然在增長。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可能蘊含潛力,這一塊的收入去年12月時僅貢獻了11%,但今年6月升至14%;而且其強大的盈利能力也將驅動利潤增加。目前聯想在中國智能機市場已經取得了盈利。Weir表示,如果聯想能保持這種增長勢頭,將贏得與蘋果、三星等頂級消費電子品制造商相比肩的資格,而不再是區區的個人電腦生產商。他發問道,對于這樣一家“中國的蘋果”,投資者們會給出怎樣的價碼呢? 楊元慶透露,聯想擁有100億美元的市值。而蘋果的市值近期被推高到了將近4,500億美元,是前者的45倍之多。一些深信聯想策略的人預計,聯想最終將能夠在規模上與蘋果或三星相抗衡。 你覺得這很荒謬么?也許真有這個潛力呢。 負責監督聯想高端PC+策略的IBM前高管Muses Peter Hortensius表示,如果回到2009年,聯想放言要取代惠普和戴爾,人們會嗤之以鼻;但四年過后,聯想已經快要追上了。Hortensius相信聯想將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