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費用并不夸張,最低只要百萬級的投入就可以進入這個市場試試水溫甚至收回成本。 撥開“智能硬件”熱潮的外衣,你能看到和曾經的數碼市場沒什么不同,無非是更懂包裝,更懂媒體,更懂消費者的創業團隊。喬布斯的神話未必出現,但MP3時代國內數碼品牌井噴的盛況或將重演。 據騰訊科技向多位智能硬件創業者及業內人士了解,創立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費用并不夸張,最低只要百萬級的投入就可以進入這個市場試試水溫甚至收回成本。但在軟硬件費用之外,如何打動媒體與消費者才是最難的問題。 盡管這些涌現出來的新硬件創業者和當初的山寨手機創業者一樣充滿激情,但在廣深的代工廠商看來,新硬件的市場規模仍是一個迷,對這群創業者,反而更不能延長賬期。 智能硬件的硬成本:80至100萬 兩周前,一家名為映趣科技的新公司在只準備了數臺樣品的情況下,高調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最終這款產品在官網上擁有了三千多臺的預售銷量。與大公司動輒數十萬的預售相比,這個數字略顯寒酸,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已是不錯的開始。 曾在知名PC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兜兜轉轉便成為智能硬件創業者陳郁奇向騰訊科技介紹,智能硬件的準入門檻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高,如果不是驚世駭俗的產品或者使用特殊的元件,一般的數碼產品開模和設計費用在10萬元左右,10臺新聞發布會使用的樣品定制1萬塊足夠。 真正量產這類產品,價格會更低,陳郁奇透露,一般這類產品的主控芯片價格10至15美金,圖像傳感器在3至5美金,存儲器在5至6美金,鏡頭在5至10美金,顯示屏在5-6美金,電池在2-3美金。算上其他配件和人工成本,一臺智能硬件產品出廠價格在350至500人民幣之間。 與代工廠合作需要看業內口碑,一般最小起訂量為2000臺(與大部分芯片的起訂量一致),總計投入需要在70至100萬之間。所以有了幾千臺的預售,就相當于第一批小規模生產已經可以收回成本。 創業公司啟動+軟件開發成本:45萬 陳郁奇的公司早已成立多年,對于創業公司的團隊運營及注冊公司成本并不熟悉,另一位剛剛加入智能硬件創業大軍的前互聯網媒體人齊琦向騰訊科技介紹,開設一家科技公司并不復雜,除了3萬元的注冊資本外,如果自己去跑所有法定流程,包括各種材料的準備和刻章,2000塊足矣。 齊琦的創始團隊只有3人,自己和一名技術及一名美工,初期在民宅辦公,電腦等生產工具自備,只交最低的五險一金以方便保持連續繳納社保及完稅證明,由外包賬務公司每月300快錢負責做帳,一年人力成本上的費用不過30萬左右。 他透露,自己的產品離硬件開模尚早,尚在軟件開發階段,由創始團隊和外包公司共同完成,只對安卓進行小規模的UI修改,外包公司實際費用僅需3到5萬即可,這還包括了一個看上去頗有品質感的宣傳視頻。 除此之外,通過代理注冊商標的工作也不過1至2萬,一個包含預售程序的官方網站的及微博、微信官號的設立總共投入也在1萬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了推廣微博的首期費用。齊琦認為,讓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成立并運轉并不難,重要的是獲得媒體關注并報道,這一問題往往與錢無關,而更多是在業內的積累和人脈關系。 將兩者簡單相加,115到145萬的數字并不代表真實世界中,一個智能硬件公司從成立到首款產品量產的全部費用,但即使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插曲,金錢上的投入也不會有大大的變化。但陳郁奇和齊琦都承認,在金錢之外,如何打動媒體與消費者才是最難的問題。 代工廠商眼里新硬件創業者:狂熱、眼高手低 梁生在常平有一家不大不小的代工廠,自今年春節假期結束開始,已有數家新硬件團隊與其溝通合作。這并不是個別現象,在梁生的代工廠圈子里新硬件也已經成了熱門話題。 盡管已經開始了智能手表代工業務,但梁生對接觸過的新硬件創業者大多評價不佳!疤嗨^的新硬件創業者連幾百萬的現金都沒有,就琢磨織夢了,我是工廠,幾百號人要養,賺的是辛苦錢,給我講喬布斯和陳天橋的故事是浪費時間”。 據梁生介紹,許多與其接觸過的團隊大多對硬件制造一竅不通,甚至連OEM和ODM的區別都搞不清楚。更有甚者還要求工廠墊資生產,半年后再結款。最終,他只與圈內之前操盤山寨手機的一個朋友簽下了少量的智能手表單子。 梁生透露,某家大型ODM廠商已經做了數款智能手表和手環產品原型,按理來說這樣的直接貼牌更符合資金不充裕的創業團隊,但事實上大多新硬件創業者對這種貼牌模式并不買賬,這與他們期望的“與眾不同”背道而馳,而買斷某款產品原型的價格又太高,最終他們智能選擇與梁生這樣的中小型代工廠合作。 對新硬件市場,梁生表示這一市場規模太小,營銷需求太高,“就算有誰取得了成功,在下一代產品時也會選擇找富士康這種適合營銷的大廠合作,永遠不會像山寨手機一樣和工廠形成互利互惠的伙伴關系”。 --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