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智能電視對用戶的使用場景缺乏考慮,功能定位不明 作者:騰訊科技 肖華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智能電視的概念被提出后,大小科技公司前赴后繼,但智能電視始終未成為類似電腦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大規模普及設備,流行程度甚至不及游戲主機。 據業內人稱,目前智能電視中互聯網電視模塊的激活率只有10%左右,智能電視行業現狀堪憂。總的來說,智能電視產品有這幾大誤區: 1.把電視當電腦顯示器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智能電視對用戶的使用場景缺乏考慮,功能定位不明。各個廠商都在宣傳智能電視能上網,能看連續劇,看電影,能炒股,能玩游戲,甚至視頻聊天。這些需求大多數是工程師空想出來的,但很少廠商能夠把握用戶對電視的真正的需求。 大多數擁有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用戶都能用這些設備取代智能電視的功能,而智能電視由于體驗的局限卻不能取代電腦和智能手機,所以作為大屏電腦顯示器的智能電視,只是一個雞肋。 2.用戶體驗飽受詬病 智能電視的交互界面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使用一個功能要進七八級菜單,按鍵密布的遙控器讓用戶望而卻步。許多科技公司嘗試了體感、語言、空鼠、多屏等操作模式都沒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傳統電視廠商一直困在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的圈子里,在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上缺乏“智能”的思維。智能電視產品應該有互聯網產品的特點,例如快速更新迭代,傻瓜式的人機界面,隱藏不必要的設置和功能,根據用戶的使用歷史自動調整界面。 3.軟件和內容平臺 平臺的架設和生態系統的培養遠比生產硬件要難,不僅需要對需求把握準確,而且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傳統電器公司習慣了投放產品就開始盈利,對于互聯網社區培養、運營、商務合作等長期投入比較生疏。 對于原有的Android應用和PC網絡視頻,要改頭換面或者重新開發來適應電視用戶的習慣。在社區和平臺建設上應該引入互聯網公司,以用戶需求為先,先吸引流量和開發者,而不是急于盈利。 雖然廣電監管,牌照限制是一個很大的攔路虎,但一個硬幣總有兩面。中國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視頻能有今天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基礎設施的缺陷和政策上的障礙反而幫助了這些對市場和用戶需求敏銳的公司。社會會向更高效的方向發展,在政策溫室保護下的既得利益者總有衰落的一天。機會將留給有遠見和提前投入的玩家。 |
說得好,同感! |
同意 |
中國的企業只知道競爭,從來就不知道創新,一有什么新的東西能賺錢,就一窩蜂的去搶。總想從中分一杯羹。 |
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