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為實現對未來大型傳感器網絡(如將在2024年建成的平方千米陣(SKA)射電望遠鏡)傳回的億億次級數據流的實時分析能力,IBM公司正在進行“電子血液”研究,希望既可實現電子器件的冷卻,又可為未來的認知計算機提供能量來源。 IBM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布魯諾·米歇爾說:“受到大腦結構的啟發,我們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方法。大腦中的神經元可同時通過血液流動實現冷卻和供能,通過復制這種方式,我們希望將器件的體積壓縮1百萬倍,能效提升1萬倍。 IBM 在本周一(3月11日)表示,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已加入IBM和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NIRA)合作開展的“多姆”(Dome)研究項目中,共同推動對 大型射電望遠鏡傳回的億億次級數據流實時分析的研究。該大型射電望遠鏡安裝在澳大利亞邊遠沙漠中長約1824英里的條狀地帶。 南非在該項目中將管理64個原始數據磁盤,并協助IBM和NIRA建立可進行億億字節數據流實時分析的計算架構。南非和IBM在荷蘭德倫特新成立了億億次級技術研究中心,“多姆”項目研究人員將在此開發認識計算技術,實現類似人腦的學習和推理過程,同時提升能量效率。 米歇爾說:“如果分析一個典型的芯片將發現,實現芯片功能的晶體管只占芯片體積的百萬分之一,而98%的體積都用于冷卻;但在人類的大腦中,體積的40%用于實現功能,50%實現互連,只有10%用于冷卻,我們希望能制造出接近這個比例的電腦! 電 解液為流電池提供帶電離子的同時,實現了液體冷卻。采用此方法,通過在3D堆疊芯片間制作出通道并注入電解液,可實現3D堆疊芯片的冷卻和供能。由于通道 的每個鰭均可作為流電池的電極,因此電解液在通道內流動即可實現供能;電解液在流經3D堆疊芯片后,將流入中央儲藏室進行冷卻和重新充電,然后再流回芯片 中。 “多姆”項目研究人員將制作出使用液體冷卻和供能的3D堆疊芯片的微服務器原型來處理SKA磁盤數據,提供前所未有的圖像分辨率,并有 希望使科學家可及時捕獲從宇宙大爆炸時即開始傳播的微弱信號。由于從SKA傳回的數據流總量將超過互聯網的總流量,該項目最終的目標是為未來認知計算機提 供億億次級的數據處理能力,滿足全球商業、金融和醫療數據處理的需要。( 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