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小到你穿的鞋子、戴的眼鏡,大到飛機發動機零部件、假牙或身體中的人造骨骼部件,都可以快速、簡便又價格低廉地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成塑料、尼龍、金屬等材質使用的實物,是不是很神奇?有人說,3D打印將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因為它顛覆了傳統制造業的工作流程,保密性強。3D打印產業的火熱,直接導致了國內外3D打印概念股票的上漲。 此前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2012年增材制造技術國際論壇暨第六屆全國增材制造技術(即“3D打印”)學術會議上表示,工信部將推動“3D打印”產業化、“3D打印”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定。 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多次在公開發表的演講中表示,3D打印技術將加速美國經濟的增長。盡管3D打印在目前技術上可以實現,價格卻居高不下。商業化難題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 奢侈品青睞3D打印 到2016年全球3D打印產業預計價值將超過31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自于時尚產業。 在2012年巴黎時裝周的高級定制秀場上,一款看似普通的比基尼泳裝吸引了諸多觀眾的眼球。“作為服裝設計師,秀場上看服裝除了樣式設計,我們更加關注服裝的工藝剪裁技術。”國內知名內衣公司總設計師丁元琪對記者說,“那款比基尼泳裝最大的亮點在于整套泳裝沒有一個拼縫,渾然一體,也找不到一根縫合絲。”事實上,這件衣服并不是“裁”出來的,而是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 相比于傳統的剪裁工藝,打印泳裝可以根據不同消費者的身材,做出更貼合身體曲線的服裝。 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到2016年全球3D打印產業預計價值將超過31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自于時尚產業。 個性化、定制化越來越成為當下時尚產業的新趨勢,某國際知名眼鏡品牌公關負責人向記者分享了一個案例:最近幾年,該品牌每年都會在社交網站上請用戶設計自己喜愛的太陽鏡款式,并且請網友投票,得票最高的那幾款眼鏡,他們會將草根設計師的產品推向市場。 盡管這一游戲一直深受用戶的好評,但是很多店面的銷售反饋,表明消費者開始期待能夠在店里買到自己“設計”的產品。而該公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公司內部正在討論這一方案的具體實施細節,相信很快就會亮相。 既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又能立等可取,甚至讓用戶可視化整個制作過程,其主角是3D打印機。 2012年底,美國Stratasys公司和以色列Objet公司兩家3D打印機生產商實現了合并,成立了Stratasys公司(納斯達克[微博]:SSYS),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3D打印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該公司CEODavidReis向記者展示了其3D打印的秘密:用戶通過計算機設計出某款產品的3維圖,按下“打印”指令,打印機開始打印。該打印機的“噴頭”可以前后上下左右六個方向移動,以滿足不同位置的打印需求。簡單理解3D打印可以把要打印的產品想象成由數萬或數十萬的平面一層層疊加而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除菁教授認為,在上一輪品牌競爭中,中國企業并未搶得先機,國際大牌占領中國。而在個性化產品競爭中,中國企業充滿了機會。像高跟鞋、眼鏡這樣的產品,個性化需求非常強,讓用戶自己設計或指導用戶設計,并讓他們看著產品打印出來,將大大提升用戶在店內的客戶體驗。 而這種個性化定制不僅僅存在于生活領域。David告訴記者,在醫學領域,借助3D打印制作假牙,股骨頭、膝蓋等骨關節技術應用也非常廣,技術越來越成熟。 “如果不用3D打印,很多工業設計是設計師把樣稿交給開模的公司或部門打造模具,拿到模具樣品后,有不合適的需要再次修改建模,除了耗費時間與模具成本,最大的問題是要經過很多道手,資料很容易泄露,因為在這一環節上出問題造成產品被模仿抄襲的例子不勝枚舉。”上海卓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展益彬說。 3D打印讓設計師或工程師在辦公室就可以完成其設計模型,保密性提升。也正是如此,中國越來越重視3D打印領域的研發。 商業化難題待解 解決了易用性、價格、可靠性這些問題,3D打印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 盡管3D打印看起來有無限的前景,然而目前還有很多技術有待突破。StrataSYS董事會主席ScottCrump坦陳,材料的突破會帶來更高的技術革命。 在3D打印領域,材料是技術的核心之一,目前打印出來的材料以ABS(熱塑料)和樹脂為主。兩種材質就像打印機中不同顏色的墨盒,在機器內“熔化”,通過不同比例的材料混合,可以產生出將近120種軟硬不同的新材料。 Scott拿著一款锃亮的水龍頭對記者說:“這款水龍頭是用3D打印制造的,內部材料是‘塑料’,而外層的金屬是后鍍上去的。”現在他們的研發人員正在研發可以直接打印的金屬材質并取得突破。 展益彬向記者透露,目前西北工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已經在借助激光技術實現金屬材料“打印”取得了初步進展。 但是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總體而言,目前能夠應用于3D打印的材料還非常單一,以塑料為主,并且打印機對單一材料也非常挑剔。 一家使用3D打印機的公司就曾遇到打印機“墨頭”不工作的問題,經過近一個月的技術排查發現,是墨盒上方的一個小部件更換為替代性材料,過于敏感的墨盒“不識別”造成的。這些小問題導致了3D打印在材料上的單一性和高成本。 除了材料上的突破,打印產品的抗壓性也是技術難題之一。3D打印的原理就是將立體的產品以一層層的平面疊加堆積而成。如果不是超高精確打印,用戶可以用肉眼看到打印產品一層層的細紋。 具體而言,假如用3D打印機來打印一個瓶子,從瓶底開始一層層向上堆積,成型的材料在縱向上可以支持很高的受力,但橫向上,受力大大降低,過大的受力有可能“斷裂”。 “3D打印的產品表面粗糙度較高,也就是不夠精密,廣泛應用于那些對外形有要求,特別是復雜外形但對內部無要求的產品上。”展益彬說。 這帶來的新問題是工業設計階段的保密性加強,但成品的復制性越來越容易,借助材料和結構的高復雜性提升復制成本也將成為國內工業企業的研究重點。 最后,David告訴記者,目前從計算機設計稿到產品打印,使用3D設計軟件,而全球的工程師或設計師更多地習慣于2D即平面設計,目前大量的設計人員正在從2D設計向3D設計轉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有解決了易用性、價格、可靠性這些問題,3D打印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中國經營報) 3D打印湖北領先世界 為何淪為“曲高和寡”? 從華中科技大學南三門走進去,朝第一個路口左拐,路盡頭的一塊指示牌顯示,這里便是全國3D快速打印技術中心——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不好找吧?”公司銷售錢穎峰在路口相迎,笑說公司默默無聞地銷售3D打印設備已經有12年之久。不過,自去年央視對公司的3D打印機進行報道后,濱湖機電才名聲大噪。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他,從節后上班至今,公司每天都要接待北京、廣東以及江浙好幾撥來訪者,但湖北本地的并不多。 武漢3D打印技術全球領先 上文提到讓他們“出名”的設備,是當時世界上基于粉末床的最大工作面的快速制造裝備,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發,曾入選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步新聞,還獲得了當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3D打印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很多難以用傳統方式制造出來的復雜產品,它都可以實現。在一臺已經開啟的打印機上,記者看到,機器正在打印一樣汽車檢測零件。“只要把零件的三維數據輸入電腦,再給機器填上粉末材料,過幾個小時,零件就打印出來了。” 2012年12月21日,北京,在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 一位工作人員在介紹3D打印 該公司最新研發的1.4米×1.4米3D打印機將于今年上半年進入市場,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中國首臺多激光頭的快速制造裝備。濱湖機電的3D打印機目前主要出售給兩類企業,一類是研發能力強、設計出的新產品核心技術需要保密的,如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另一種是做大量快速成型制品進行試驗測試的企業,如汽車零部件和水泵生產商。 錢穎峰介紹,按照傳統方法,產品設計出來后,要通過制作模具來生產樣品,測試階段還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與資金,一個大型的模具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制作。而通過快速成型制作樣品,大概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就可以得到成品,成本也大大低于前者。 湖北3D打印的歷史及困境 3D打印技術在中國興起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美國、日本雖然提出這個概念已近十年,但是真正成規模的研發才剛剛起步。 “3D打印”是通俗叫法,學術名稱為快速成形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去除材料加工技術不同,3D打印遵從的是加法原則,可以直接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化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不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 1986年,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生產3D打印設備的公司3D Systems。這時,一批正在美國游學訪問的中國學者率先被吸引了,回國后立刻啟動相關研發。這其中,清華大學教授顏永年是其中之一,后來被認為是中國快速成形技術的先驅人物之一。 同一時期的華中科技大學(當時的華中理工大學),雖然從湖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得到了一筆經費,但也同樣因為成本原因,而被迫從另外一種工藝起 步。1991年,在時任校長、已故著名機械制造專家黃樹槐的主持下,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快速制造中心,研發基于紙材料的快速成型設備。 華中科技大學的起步,也是緣于王運贛教授1990年在美國參觀訪問中,接觸到了剛問世不久的快速成型機。最初,王運贛他們也想從最早出現的基于 光敏樹脂原料的光固化立體成型技術做起。然而,液態光敏樹脂材料價格太高,國內沒有賣的,進口價格是2000元人民幣1公斤,做實驗一次起碼要30公斤; 相應的快速成型設備也很貴,僅僅是機器上的一個激光器都要3萬美元。 于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快速制造中心,轉攻一種以紙為原料的分層實體制造技術(LOM)。1994年,快速制造中心研制出國內第一臺基于薄材紙的 LOM樣機,1995年參加北京機床博覽會時引起轟動。LOM技術制作沖模,其成本約比傳統方法節約1/2,生產周期也大大縮短。 這時期,蹣跚起步的光固化技術和分層實體制造技術等,更多用于打印產品模型和鑄造用蠟模等有限領域,尚無法直接做出功能零件。 1998年,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中心也引進史玉升專門負責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和選擇性激光熔化技術。這是目前直接獲得金屬件最成功的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 3D Systems 公司采用的將金屬粉末和有機黏結劑相混合后的粉末燒結技術。 史玉升的首要任務是,研發激光燒結設備及其合適的粉末材料。那時,國外多以尼龍粉末作為激光燒結材料,然而這種材料為國外廠商壟斷,每公斤售價 高達上千元。最終,一種價格僅為尼龍材料的幾分之一的聚苯乙烯粒料成為可能的替代材料。1999年,史玉升他們用自己的技術與裝備造出了第一個產品——計 算機鼠標外殼。 突破耗材瓶頸后,史玉升研究團隊又取得了突破,在2010年研制出工業級的1.2米×1.2米快速制造裝備,這是世界上此類裝備的最大工作面, 超過德國EOS公司和美國3D系統公司的同類產品。如今,史玉升團隊正在研制1.4米×1.4米工作面的快速制造裝備,以滿足重要行業對大型復雜制件整體 快速制造的要求。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最開始推廣3D打印技術時,曾被當作“騙子”,許多企業家不相信不用模具和道具可以生產零部件。后來,史玉升的團隊通過 多次參加各種交流會使這項成果逐漸得到企業認可,還主動尋求與企業合作,派教師、博士后和研究生到生產現場,與企業里的技術人員一起攻關。真正開始銷售是 在2000年,最初一年只能賣出兩三臺設備,單價在100萬元左右。 “不僅僅是我們,所有的快速成形企業都是這個樣子,就連國外公司在中國的銷售也是這樣,每年都是個位數的銷售規模。”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澄告訴記者,他于2000年起進入濱湖機電負責銷售,2005年之后情況才開始好轉。 在吳澄印象中,大概是在2005年前后,由于3D打印技術的進步,能夠生產出強度更高、精度更好的產品,制造出一些有性能要求的零件,快速制造 的概念正式為工業界所接受。“應用領域隨之擴展,產量得到一個大的提升。”他說:“銷量達到兩位數,一年會有十幾臺的業務量。” 直到2009年,史玉升團隊的3D打印設備才被更多企業接納。2011年,該技術被歐洲空客公司等單位選中,聯合承擔了歐盟框架七項目,為空客 和歐洲航天局等單位制作飛機、衛星、航空發動機用大型復雜鈦合金零部件的鑄造蠟模。其中,一個部件約1米見方,但壁厚僅為3毫米,而且是具有微細特征的網 絡結構,這是傳統制造方法很難實現的金屬零部件。迄今為止,濱湖機電已經賣出去200多臺設備,銷售額每年遞增15%,還有部分銷往海外。 濱湖機電的銷售困境,是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化推廣的一個縮影。從一開始就致力于用3D打印技術直接制造力學性能很好的金屬零件的黃衛東,目前 也只賣出去5臺設備。“很多年前我去宣傳這個的時候,人家不會信也不會用,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個技術已經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了。”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衛東告訴記者。 除了這些致力于研發的企業之外,還有一些國外3D打印設備的代理商,經銷打印設備、成形軟件和特種材料,也有企業購買3D打印設備專門提供3D打印服務。即便如此,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仍然很小,2011年裝機量僅占全球的9%。 此外, 3D打印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產業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作為一個小單位來講,我們是很全面的,包括設備、材料、工藝等全套服務都是我們自己做。”黃衛東告訴記者:“國外沒有這樣的,他們分工很細。” 外省銷量200臺湖北只賣出1臺 據錢穎鋒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共銷售出200多臺不同規格的3D打印機。 但令他納悶的是,這些設備幾乎全被江浙滬、東三省等地區的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以及水泵生產企業包攬。“我們的設備和技術在國內絕對是頂尖的,現在總共有200多家企業客戶,但湖北企業客戶只有一家。外地企業都說用得好,在咱家門口卻無人問津。” 3D打印技術該怎樣在湖北推廣? 不過,濱湖機電的3D打印機最便宜的六七十萬,最貴甚至300多萬,底子薄的湖北微小企業難以承受。 “有實力的湖北企業老板觀念保守,大多心態是要等全行業都用了再說。”錢穎峰曾與湖北十堰、襄陽等多家資金雄厚的企業聯系過,企業對技術認可,卻仍有不少顧慮。“他們擔心機器維護問題,甚至還怕公司倒閉后跑路。”他還回憶,幾年前,曾有本土企業找上門做產品加工實驗,原本半月能完成的項目拖拉了半年。“我們不催他們就不動,很急人。” 對于錢穎峰的困惑,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也有同感。 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微博上看了一段3D打印的視頻,“第一感覺,這是個好東西。”此后他便開始關注和3D打印技術相關的資訊,并積極轉發。 2013年湖北兩會期間,他聽到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杜耘介紹,在國內,清華大學、西安交大和華中科技大學是3D打印技術的三大研究陣營。華中科技大學3D打印工業園已確定落戶光谷未來科技城,首期規劃用地約500畝,投資額1億元左右。 “聽到這個消息,很振奮。”但是幾天后,他得知西安、北京皆有開設3D照相館的消息,便在本報開設的專欄上撰文,建議武漢開設3D打印館,使人們了解新技術。 他說,“不希望湖北在3D打印的問題上再走‘醒得早而起晚’的老路。”認為濱湖機電應該大膽走出去吆喝,讓有需求的企業注意到自己。 “對于企業而言,應用新技術需冒一定風險,政府能否給吃螃蟹的企業提供政策或者資金上的支持?”葉青建議政府部門設立3D打印示范項目,為湖北3D打印技術的推廣“添把火”。 聲音 奧巴馬強調3D打印技術重要性 3D打印就是利用數字文件通過3D打印機制造3D實物的先進制造和設計流程,被稱為能夠變革制造業的一項技術。 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3D打印業以及這項技術具有重要性,并且發展趨勢十分明朗,3D打印技術有可能革命化制造幾乎所有產品的方式。目前美國在俄亥俄州揚斯敦成立了首個3D打印制造創新中心。奧巴馬表示還將成立3個制造中心,打造全球高科技中心。本報綜合 動態 3D打印人造耳朵可用于器官移植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利用牛耳細胞在3D打印機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快速旋轉的3D相機拍攝數名兒童現有耳朵的三維信息,然后將其輸入計算機,3D打印機會據此打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員隨后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膠原蛋白凝膠,這種凝膠含有能生成軟骨的牛耳細胞。此后數周內,軟骨逐漸增多并取代凝膠。3個月后,模子內出現一個具有柔韌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與正常人耳相似。 研究人員認為,3D打印人造耳朵的優勢在于能夠個性化“定制”,幫助失去部分或全部外耳的人士。(長江商報) 3D打印:改變世界游戲規則 難題依然存在 3D打印技術已被好萊塢廣泛應用。以制作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為例,打印機先逐層打印,每層的厚度為0.1毫米,這樣打印出的尤達大師模型不僅擁有令人吃驚的細節,而且比傳統方法制造模型簡便易行得多。 本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2013年度國情咨文時,再次強調3D打印技術在增加就業、提振經濟方面的重要性。他稱,這種新技術“革新了關于制造業的一切”。這已經是奧巴馬連續兩年在國情咨文中提到這種技術。那么,什么是3D打印?服役于第一代007的老款阿斯頓馬丁DB5在新版007電影《天降危機》中驚艷亮相,并非汽車從50年前穿越而來,而是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有人說,3D打印機就像機器貓的口袋,只要你有想象力,它就能幫你“變出”任何東西。 打印未來·難題 人人都能打印出一把槍 “真正的挑戰是,3D打印機可以被任何人使用,打印出粗制濫造的一次性槍支,用來開幾槍,然后扔進垃圾桶里。” 科技是把雙刃劍,無所不能的3D打印機也有值得人們擔心的地方。其中,知識產權問題最為嚴重。學界普遍認為,這將導致比抄襲專利或版權嚴重得多、而且無法控制的山寨版泛濫。 此外,還有更加恐怖的武器流通。2月1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提出擔心:槍都能隨便打印了,還如何控槍?日前,出于對政府限槍令的擔心,美國30歲的軟件工程師雷諾爾成功通過一臺咖啡機大小的3D打印機和彈藥庫零件組裝,制造出一把AR-15來復槍。 無法追溯源頭、無法跟蹤去向,這給控槍政策和社會治安帶來新的挑戰。康奈爾大學的3D打印專家利普森擔心,當任何人都可以打印出一把一次性槍支,開幾槍然后再扔掉,社會該變成什么樣子? 打印未來·原理 層層復層層地印出一切 3D打印的步驟,簡單說就是掃描、再分層打印。分層技術是3D打印的基本原理,把要打印的物品進行三維掃描或者做出三維模型,電腦會根據這些三維數據,一層一層地打印,這些層疊加到一起,就成為立體物體。3D打印機的“油墨”可以非常多樣,從有機物到無機物,幾乎所有材料都可以用來進行3D打印,你不需要思考如何制作一個3D產品,計算機軟件幫你搞定一切。 當遇到包含孔洞的復雜結構時,介質中就需要加入凝膠劑或其他物質以提供支撐或用來占據空間。這部分粉末不會被熔鑄,最后只需用水或氣流沖洗掉支撐物便可形成孔隙。如今可用于打印的介質種類多樣,從繁多的塑料到金屬、陶瓷以及橡膠類物質。有些打印機還能結合不同介質,令打印出來的物體一頭堅硬而另一頭柔軟。 此外,人們也可以打印食品,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打印出了杯形蛋糕。 打印未來·影響 改變世界的游戲規則 “明天就要出發去月球了,我們的火箭呢?”“在我的U盤里,我馬上就去打印出來。” 工業 “3D打印機將像蒸汽機、內燃機和計算機一樣,開創一個嶄新的工業時代。”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評價。上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發表2013年度國情咨文時也表示,3D打印“革新了關于制造的一切”。 擺脫了傳統工廠束縛的疊加工藝可讓設計師生產出一些以前被認為制作起來太復雜而不經濟的產品。此外,3D打印機有可能打印出整個物品,從而省去了傳統制造業中將零部件用螺栓栓住或焊接在一起的步驟,有些3D打印機甚至可以一次性制作出帶有可活動部件的機器。 3D打印未來還有什么發展?美國通用電氣全球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表示:“總有一天,我們會打印出汽車發動機。這將徹底改變汽車制造業。” 科技 早在1986年美國人查克·赫爾為他發明的三維立體成型打印機申請專利時,美國《科學》雜志就興奮地預言,這個技術將改變美國的工業。 3D打印的確改變了制造業的游戲規則,但還遠不止如此,它不僅沖擊了傳統工業,還滲透到了新興領域。 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就正在研究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更方便廉價的火箭關鍵部件。一臺大型3D打印機用激光對金屬粉末進行融化,然后一點一點地將其焊接在一起。這個異常復雜的過程,能精確地打印出精度很高的零件,除了廉價省時,還能避免人工疏忽造成的瑕疵。NASA預測,打印出的零件最快2017年就可以上天,而迫不及待的美國網民已經編出了上月球前臨時打印火箭的笑話。 民用 去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用3D打印機制造出血管及心肺部碎片,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打印出完整的人體器官,這樣,器官移植所面臨的來源短缺和排斥反應,都將迎刃而解。隨著3D技術的發展,諸如荷蘭外科醫生為一名慢性骨感染的婦女打印了一副全新的鈦制下巴等,都早已不是新聞。 去年年底,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12年最佳發明,一款體積小巧的3D打印機名列其中。雖然看起來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在2011年,全世界就已有接近2.4萬人擁有家用3D打印機了。現在,在購物網站eBay上,就可以搜到售價在2000美元以下的家用3D打印機。有一天,它將像電視機一樣,走進每一戶尋常人家。 至于普通人能用它來做什么,除了可以發揮孩子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讓他們打印各種個性化的玩具以外,3D打印機還可以為你制造各種日用品。當你想要一個新杯子時,你不用跑去超市,只需在電腦上設定程序,選定顏色和材質,就可以馬上擁有。 打印未來·應用 汽車 2011年,世界首款“打印汽車”亮相,這款被命名為“Urbee”的打印汽車并不會在短時間內分解,至少可以使用30年。它采用汽油和電力混合發動機,使這款汽車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汽車之一。專家稱,Urbee汽車僅使用類似大小的普通汽車八分之一的能量,在高速公路上每加侖汽油可行駛200英里。通常情況下,城市居民駕駛Urbee汽車用每加侖汽油可行駛100英里,設計該汽車的加拿大侯爾生態學公司主張它可以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漢堡包 來自荷蘭的研發團隊打印出的漢堡包,可精確地控制肉的厚度和形狀。唯一的缺點是:一個3D打印的漢堡會花掉你30萬美元。 房屋 荷蘭的建筑學家簡加普·魯基森納斯將3D打印的實用領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希望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一所房屋,并計劃于2014年完工。魯基森納斯計劃是打印出6×9個由沙和無機結合料組成的房屋骨架,然后利用纖維混凝土材料填充骨架,而最終的成品將會是一座擁有流線型設計的兩層建筑。 鮮肉 美國硅谷億萬富翁彼得·泰爾熱情投資的新鮮項目:用3D打印技術生產鮮肉。打印出的人造肉,鮮肉組織可在糖類物質構成的框架上生長,口感與真肉十分相近。 鞋 時尚界預測,在未來10年左右,人們就能夠在家中“打印”出令自己百分百滿意的鞋子——這種方法不僅便捷,而且還非常實惠。人們只需要登錄提供3D打印產品的網站,選中自己中意的樣式,并將其下載下來,然后可立即“打印”出這款產品。 槍 打印出的AR-15來復槍部件,雖然看著簡陋,卻可以迅速拼裝成能發射子彈的武器。 人造耳朵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本月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利用牛耳細胞在3D打印機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3D打印人造耳朵的優勢在于能夠個性化“定制”,以幫助失去部分或全部外耳的人士。 打印未來·國內 概念炒作意猶未盡 “與3D打印有關的戰略規劃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今年兩會后公布” 作為一種新型生產方式,3D打印技術被認為是“能夠促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力量。隨著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參與到3D打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資本市場對3D打印領域的追捧熱情也日益高漲,為3D打印概念股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在精密儀器及設備制造領域取得長足進步,但距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3D打印技術恰恰為中國制造業進一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精密制造領域之間的差距提供了可能。去年,工信部高官公開表示“支持發展增材制造技術”,并稱正在規劃研究與3D打印有關的戰略,預計將于今年兩會后公布。 政策的支持和美好的產業發展前景,無疑為3D打印概念股插上了股價上漲的翅膀。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企業加入到3D打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來。其中,以南風化工(300004)、銀邦股份(300337)、大族激光(002008)、中航重機(600765)、華中數控(300161)、蘇大維格(300331)、光韻達(300227)、宏昌電子(603002)等上市公司為典型代表。盡管這些公司介入3D打印領域的時間并不太長,但在喧囂的股市中,卻足以留下一抹靚麗的色彩。 以南風股份為例,作為國內3D打印技術的領軍者,公司于去年8月25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南方風機研究所將投資“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項目”,總投資1.68億元。該項目就是國際上流行的3D打印技術,預計項目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將達5億元,凈利潤為1.2億元。 在介入3D打印技術領域后,南風股份的股價表現十分給力。該股股價在去年12月4日見底13.53元之后,一路扶搖直上,至今年1月21日以漲停價創下階段性高點24.54元,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累計漲幅達81.37%,遠遠跑贏本輪上證綜指25.41%的最大漲幅。盡管2月21日滬深股市大跌,但該股股價仍在上午逆勢大漲3.56%。 在3D打印概念股中,南風股份并不是在孤獨地綻放,其他概念股的表現同樣不可小覷。自去年12月4日以來的這輪上漲中,銀邦股份最大漲幅為46.82%,大族激光最大漲幅達83.41%,中航重機最大漲幅達201.72%,華中數控最大漲幅為56.97%,蘇大維格最大漲幅為66.51%,光韻達最大漲幅為90.07%,宏昌電子最大漲幅為86.85%。 3D打印概念股的完美表現,恰恰映襯出3D打印技術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備的令人無限遐想的巨大空間!(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