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撰文指出,蘋果日前決定將一部分制造業務遷回美國,這很可能是一場重大潮流的開端,整個波瀾壯闊的外包時代或許將開始走向尾聲。 蘋果部分制造業務遷回:外包時代或走向尾聲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已經明確表示,蘋果會將一些離岸制造業務遷回美國。對于美國本土經濟而言,這當然是件好事,而對于蘋果而言,他們對于自己產品的控制力也會大大加強。 一些人覺得,從很多角度看去,這都是個糟糕的主意,至少美國勞動力的現狀就是個重要問題。 不錯,這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美國人從很多角度說來都是世界上最富效率的生產者,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是高度重視的。至少就我所知,在這里是找不到一個愿意每周工作四十到六十個小時,只接受25美元報酬的工人的。可是,蘋果(AAPL)現在就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 1997年的時候,我曾經去過中國,參觀過一家鍵盤制造廠,當時那里的工人每周的收入正是25美元(我必須假設,現在應該已經漲到了26美元),在那里我學到了一些東西。 首先,我是不可能看到真正的血汗工廠場景的。那樣的生產場景早些年是在香港,后來中國大陸把這種產業接手過來,外界要窺探真相就很難了。我的感覺是,正是因為那些血汗工廠被從香港轉移到了大陸,這個城市才會轉型為蘇黎世那樣的銀行業中心。 無論怎樣,我確實知道了,只要中國人愿意,他們就能夠以極低的價格完成無塵操作。不過,真正讓我了解到一些內幕的還是工廠的一位經理人。他實際上是在抱怨拿著25美元周薪的工人們。“我們想要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他說,“中國有的是廉價的勞動力,但是他們總是會犯錯誤。機器人就不會。” 事實上,中國的制造業越來越重視機器人。當然,還是有很多真人在勞動,但是使用機器人是大勢所趨。這位經理人對我談起使用機器人的話題時,我立即想到:“如果大方向是這個的話,我們在國內就可以做到了。”我們也有機器人。 當然,美國的環境有一些截然不同的地方,比如高到35%的荒唐的企業稅率,而且美國人還被一再告知,這沒有問題。這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許多外包行為之所以會發生,它正是罪魁禍首。還有地方監管也比中國嚴格得多——可以想象,富士康那樣的跳樓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可是,盡管有這么多的困難,蘋果仍然決定重新在美國展開制造業務。 總體而言,這是件好事。看上去,外包實驗似乎是要走向尾聲了。實驗最大的失敗案例是波音787飛機,他們想要像福特組裝汽車一樣將各個不同地點生產的零部件組裝成飛機……非常遺憾的是,對于波音而言,這就意味著飛機交貨時間延遲了足足三年。 庫克本身就是個制造業的行家里手,而對于波音的悲劇,他當然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如果中國的工廠發生重大騷亂,甚至被一把火燒成白地,這對于iPhone 5的銷售會意味著什么?庫克當然更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現在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一下外包了,而蘋果很可能會成為新思路付諸實踐的引路先鋒。 庫克表示,他們想要在新工廠生產Mac產品,看上去,Macintosh的最終組裝應該是最簡單的事情了。iPad也完全可以在美國生產——用機器人制造。蘋果的較新的產品許多都是使用康寧玻璃,而后者正是在美國制造的。 局面最終會發展到怎樣的地步還難以預見,但是這或許就是一場潮流的發端。讓我們期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