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半導體產業復蘇,多數晶圓廠產能吃緊,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期博通、阿爾特拉、高通、英偉達等公司高管,紛紛利用到臺灣參加全球半導體聯盟理事會之便拜訪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希望臺積電能夠盡力提高產能滿足需求,晶圓廠已經徹底由去年的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 雖然中芯國際幾個月來剛剛經歷官司敗訴、管理層調整及至最近的裁員,由于產業繁榮同樣面臨產能緊張,前不久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發表言論希望盡快提高公司的產能,以保證未來的正常供貨,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依然有許多大陸微電子公司向老杳抱怨SMIC產能吃緊已經影響到了公司的正常業務,老杳曾經專門撰文分析近期芯片產能吃緊的根本原因(請參考《為什么近期芯片產能如此吃緊?》,之所以大陸微電子公司普遍感覺中芯國際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老杳認為根本原因還在于SMIC過多的保證了歐美廠商的產能增長。 站在公司角度,中芯國際為了保證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滿足包括高通、博通、Atheros等歐美客戶的需求看似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因此導致大陸微電子公司受到影響,從長遠來看肯定對公司的發展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從市場反饋的情況看,中芯國際應當是采取了確保歐美客戶產能需求的策略,正是這一策略導致大陸微電子界普遍感到產能無法保證,真的如此,老杳認為中芯國際終有一天會為今天的錯誤決策付出巨大的代價。 確實,大陸微電子公司普遍的產能較小,可是從長遠來看大陸微電子公司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前些年半導體行業不景氣,中芯國際同樣沒有能力將大陸優質微電子公司全部招至門下,包括上海展訊、北京Availink、海爾、杭州國芯、國民技術等優秀的本土IC設計公司主要也都是在臺積電流片,瑞芯微也因為其65nmIP或工藝不成熟遠走特許,之所以如此在于即使價格稍貴,臺積電的服務和供貨時效性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公司的利益,業界甚至流傳這樣的說法,一旦臺積電認可大陸某家公司的長遠發展,中芯國際幾乎沒有可能從臺積電搶回客戶,說法有些過分,不過從現實發展來看也確實如此,如此中芯國際此次產能吃緊階段不能滿足大陸客戶特別是許多優質客戶的產能,一旦遠走臺積電,再想把客戶搶回將必須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代價。 雖然這些年發展不錯,不過總體來看中芯國際的發展還是落后于大陸微電子的發展速度,當大陸許多IC設計公司已經啟用65nm,中芯國際依然因為 65nm的良率及IP不足等問題無法提供優質服務,瑞芯微的遠走特許便是明顯的例證,當然此次楊世寧加盟將極大加快65nm的成熟,不過一旦大陸優質公司習慣臺積電的服務,中芯國際真的能夠重新把客戶搶回嗎?特別是經歷了此次產能吃緊造成的關系緊張之后。 沒有人要求中芯國際在此次產能吃緊的大環境下一定要滿足全部大陸幾百家公司的訂單需求,不過對于某些有潛力的客戶,老杳認為中芯國際還是應當盡最大可能滿足,如此不僅僅是為了大陸微電子界的發展,也是中芯國際長遠利益的保證。 來源:網友老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