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奇平 來源:互聯網周刊 移動發展到智能手機時代,大家忽然去做手機,似乎智能手機是又一代手機硬件,只從設備的角度去理解,這會造成極大誤解。 智能手機是相對于功能手機而言,智能在這里實指互聯網服務,因此智能手機本來的意思含有“手機設備不再重要,服務越來越重要”的意思,反映的是移動行業重心從制造轉向服務的趨勢。 在這個背景下問“中國智能手機如何打造國際化品牌”這樣的問題,如果缺乏全局觀念,就會掉進陷阱。這個陷阱就是,在制造向服務升級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倒退去做制造。顯而易見,智能手機隨著價格戰,很快就會象當年PC一樣賣成大白菜價。中國智能手機哪怕成為“國際化品牌”的大白菜,仍然是大白菜。事實上,在手機設備上出國際化品牌的時代正在過去,智能手機的真正前途在智能而不在手機。 因此,對“中國智能手機如何打造國際化品牌”的有意義的回答,應是討論這樣的問題:智能移動領域的國際化品牌應如何在智能化(互聯網服務化)上進行定位和著力打造。 我的回答是:只有把握移動互聯網2.0,在服務和服務的平臺化上下功夫,才能占據智能移動的國際制高點。 第一,移動互聯網1.0時代的核心是手機,誰的手機賣得好誰贏,其品牌實質是設備品牌;移動互聯網2.0時代的核心是“手機+服務”,誰的手機擁有強大的服務支持能力誰贏,其品牌實質是服務品牌。 第二,移動互聯網1.0時代是應用的小生產時代,移動互聯網2.0時代是“平臺+應用”時代,智能的競爭將體現在數據核心業務上,包括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對應用的支撐能力,將成為智能移動國際化品牌的核心。 在當前的智能手機狂熱中,希望不要出現這樣的“杯具”:在下一代移動互聯網中,國外企業因掌控移動服務平臺而成為國際化品牌,中國企業因為賣“大白菜”越來賣不出價而獲得國際化“名聲”。 一、中國智能移動從1.0向2.0轉移的跡象 觀察中國智能手機的品牌市場,我發現有兩種智能手機,一種是電信背景的智能手機,可稱為管道手機,或1.0智能手機;一種是互聯網背景的智能手機,可稱為互聯網手機,或2.0智能手機。二者的贏利定位有很大差異。 目前電信背景的1.0智能手機又可分為兩類,一類賣產品,一類賣流量。 前者主要是諾基亞等老牌手機生產廠商。他們的贏利主要定位在手機設備,也就是賣產品上。目前他們占據著智能手機的最大部分,但他們的時代正在過去。 另一類是管道手機,代表是華為和中興。他們的贏利一方面定位在賣產品,但重心同時向經營流量升級。表面上看,華為和中興的智能手機也能上互聯網,但與互聯網企業經營手機的定位完全不同,在于經營云管端中管道的流量數據。因此他們的合作方往往是電信運營商。 這種管道手機,可以說是介于1.0和2.0之間的智能手機。說它是1.0的,是因為它的設備商定位,具有1.0時代典型的賣產品的特征;說它是2.0的,是因為它還有賣服務的一面,也就是經營流量。但這個2.0是不完全的,因為其服務的主要范圍是流量數據(CT數據)而非互聯網數據(IT數據)。大體上屬于數據的流通業,而非加工業。 目前中國的智能手機,主要還處在移動互聯網1.0時代,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還會處在管道手機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說智能手機的國際化品牌,主要將是國內品牌不斷崛起,發起對三星、蘋果等品牌的挑戰。 但是,變化正在出現。從長遠的觀點看,數據的流通畢竟不如數據的加工增值潛力大。而代表數據加工方向的智能手機,是互聯網企業面向增值的智能手機,這種手機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手機。 單從硬件設備的角度,我們難以區分這種手機與電信的智能手機的實質區別。如圖(2)“小米、百度易、阿里云手機設備比較”。其中,小米手機還沒有完全擺脫賣產品的定位。其MIUI帶有過渡性質,一方面作為數據核心業務的操作系統,主要還是安卓本身的;另一方面改進主要體現在界面應用上。 然而百度手機云平臺、阿里云手機卻開始具有移動互聯網2.0的典型特點。第一,他們的定位不是賣手機,并不靠從手機設備上贏利;第二,他們的著眼點是通過互聯網服務獲得贏利,至少是以此為發展方向;第三,他們開始提供針對互聯網應用的平臺服務,而且平臺服務所依托的云計算,不再是管道云計算,而是面向互聯網數據加工,為互聯網增值應用服務的云計算。 中國智能手機如何打造國際化品牌?看到這里,我們至少有三種選擇:一種選擇是賣國際大白菜,替代三星成為國際手機制造商;一種選擇是到國際上賣大白菜,把管道鋪向世界;還有一種選擇,是打造智能化服務支撐品牌,從互聯網服務平臺化上尋找突破口。 從近期看,前兩種選擇較為現實,但都會遇到附加值較低的問題。第一種選擇比較適合聯想這樣的制造型企業,通過產品(包括圍繞產品的服務),走向國際。中國企業突出的優勢是成本較低,富有打價格戰的經驗。這條路上增強的做法,是借鑒聯發科對付歐洲手機全產業鏈經營的經驗,采取山寨機模式,降低差異化成本。但PC競爭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條路最后的終點,就是賣設備不如賣大白菜,將來整個行業利潤會低于農業的利潤率,只有少數人能笑到最后。第二種選擇比較適合華為、中興,但把智能手機的贏利模式押在管道上,突出的問題是,流量經營由于成本和利潤下降都很快,從長期看難以擺脫零增長的基本面,相應地,品牌也難以持久做向高端。 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存在一種持續的內在壓力,會驅使他們從智能手機1.0轉向2.0轉。首先是來自用戶和市場的壓力,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將沿功能(功能手機)、服務(管道手機)向體驗(互聯網手機)升級,因此針對最終體驗的互聯網應用服務將主導整個產業鏈;其次是核心競爭力的壓力,僅僅停留在經營數據流量,只是分配數據核心業務本身創造的利潤,而不能取得創造價值的主動權。 現在問題開始明朗:國際化品牌問題的實質,是針對移動互聯網未來的核心需求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簡化為:如何在智能手機上,進行互聯網服務的核心業務定位。 二、服務平臺化是智能移動關鍵 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得平臺者得天下。現有的所有互聯網上市公司,都是平臺企業。想單靠具體應用上市,幾乎沒有可能。這個規律對移動互聯網也不例外。 沒有平臺的應用是小作坊;沒有平臺的產業是小生產。現在中國智能手機的突出薄弱環節,正是平臺核心競爭力不足。操作系統是別人的,平臺沒有建立起來,已有平臺未充分數據化。這些問題都使國際化品牌的底氣和含金量不足。 移動互聯網2.0的根本特征,就是從應用,走向應用+平臺,從而使整個產業,從簡單再生產,轉向擴大再生產。因此,起倍增放大器作用的平臺,就成為發展智能移動的關鍵所在。而云計算和大數據,又是重中之重。 1、智能平臺的利益所在 首先,從用戶角度看,智能不光意味著手機上有個操作系統,可以安裝應用,而且意味著豐富的、個性化的體驗,F有封閉體系下,購買后下載到本地才能應用的方式,同云端模式比較起來,很難說應用的豐富;“推”模式的應用,相較于“拉”模式,很難說個性化。因此從提高用戶體驗角度看,2.0有必要對蘋果模式進行升級改造。建立云端和手機終端之間更為開放的平臺架構。 其次,從終端廠商角度看,隨著千元智能機的興起,智能手機價格戰已無法避免,一臺終端賺幾百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手機嵌入云服務,對終端廠商來說,是手機保值增值的一條有效途徑。而平臺越強,意味著增值潛力越大。平臺越開放,吸引的應用越多。這些對于終端廠商擺脫馬上到來的困境,都是值得考慮的出路。 第三,從電信運營商角度看,提供管道服務固然是他們的本分,但如果把寶過分押在終端與管道綁定上,會做到數據業務的低端;著眼未來,需把握“設備無關的服務”的趨勢,在移動云服務中把握與IT企業合作的機遇。 第四,從互聯網服務商角度看,與其排他性地與終端捆綁,造成市場人為分割,不如走向開放的云平臺。由此來看,如何定位移動OS,如何聚焦智能化,將成為未來品牌打造的關鍵問題。智能移動OS,顯然不光是一個操作系統那么簡單,它是各種數據化服務平臺形成的一個體系。建立這個體系或在體系中切出某個層次來做,有利于保值增值地控制高風險高收益的增值應用,比直接做應用服務具有更好前景。 第五,從開發者角度看,開放平臺對移動應用開發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每個開發者都希望自己開發的應用,可以設備無關地提供服務,指望霸住智能手機的某一環節,偏安一隅地開發,與互聯網開放的大走勢,都是不相符合的。 2、手機OS智能化的聚焦點何在 既然明白互聯網上得平臺者得天下的道理,明白搞小生產沒有前途,最后的問題就是平臺應聚焦在何處。定在高處,品牌就在高處;定在低處,品牌就在低處。 憑借智能手機上的平臺聚集應用,是成長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品牌的必由之路。手機發展以往的歷史已證明,這個平臺僅定位在手機操作系統(包括中間件),難以覆蓋整個價值網絡。因為它畢竟只能覆蓋基礎技術支撐層。而基礎業務支撐層和應用服務支撐層也十分關鍵。需要在基礎設施、平臺和軟件(將來還有數據分析)構成的體系上綜合布局,重點突破。云計算(包括將來的大數據)將構成平臺體系的基礎。 有兩種移動云計算平臺的基本思路,一種是云管端思路,一種是基于數據分析的云計算平臺的思路。區別在于云計算聚焦的數據定位不同。前者將云計算聚焦在數據流量上,后者將云計算聚焦在數據分析上。按歷史上“先貿易,后加工”的一般產業升級順序推斷,云管端早期會比較順利,但數據分析平臺會笑到最后。也就是說,云計算將按先CT,后IT的順序,融合成為最終的ICT。 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借道智能手機進入智能移動互聯網服務領域并占據制高點,唯一出路就在于發展比云管端更高的云計算。也就是將戰略定位于在數據流量“貿易”業務之上,進行數據深加工,以獲得比電信業務更高的附加值。所以構造平臺的核心考慮,應該是如何拉長數據深加工的產業鏈條。我個人認為,基礎技術支撐平臺、基礎業務支撐平臺和應用服務支撐平臺,將是數據深加工的三個最關鍵OS。其中,我們已將手機操作系統,排除在基礎技術支撐平臺的邊緣,下一步的爭奪焦點,很可能在數據分析云平臺上。AaaS(分析即服務)將成為IaaS、PaaS和SaaS的通用基礎。這不同于為流量經營服務的云計算,而是為典型的互聯網數據增值服務提供支撐的云計算。從業務形態上看,AaaS將為移動智能服務,提供平臺級支持(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為應用開發提供“武器”平臺和工具庫這樣的重資產),使應用開發得以輕資產運作,從而解開低成本差異化地通向用戶體驗的謎題。 智能移動要爭上游,離開手機云平臺,將是死路一條。 在當前智能手機發展路徑充滿變數的選擇關頭,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對于形成國際化品牌更為重要。正確地做不正確的事,會把智能手機做成小生產或高級大白菜;做正確的事,就是以數據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形成國際級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