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機構IHSiSuppli的最新報告指出,隨著半導體產業加速成長,仿冒元件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問題;據該機構統計,在2011年,全球查獲仿冒半導體元件案件數量達到創新高紀錄的1,363件,預期該數字在未來幾年還會繼續增加。 IHSiSuppli表示,通常電子產業供應鏈的仿冒元件數量消長,都是與整體半導體產業年度業績表現一致。例如在2011年至2007年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期,市場上仿冒元件數量也呈現成長;在2008與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期間,仿冒元件數量也跟著半導體產業一起衰退。 到了2010年,半導體產業營收出現了高達33%的反彈成長,該年度全球仿冒元件案件量也跟著成長了152%。而IHSiSuppli預測,半導體產業將自2012年起進入新的成長期,在2011年的1%成長之后,今年全年度營收將有4.3%的成長,2013年將再進一步成長9.3%。 “半導體產業已經浮現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的傳統跡象,包括供應吃緊、多數元件價格上揚,以及產品交貨期延長等等;”IHSiSuppli半導體產業分析師RickPierson表示:“這為仿冒元件供應商帶來大好機會,他們正摩拳擦掌要用假貨來填補供應鏈缺口。” Pierson指出,對半導體元件買主來說,仿冒元件的增加是一大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沖擊包括財務損失、對公司信譽的傷害,甚至導致部分終端產品的安全性疑慮。 根據IHSiSuppli的觀察,目前大多數電子零組件都出現供應吃緊、價格上揚以及交貨期延長的現象;其中價格上揚的趨勢預期會持續整個2012年。該機構指出,有許多應用廣泛的電子零件在第三季與第四季會出現供不應求狀況,包括電容、NAND快閃記憶體、DRAM、電源半導體元件,以及邏輯晶片;此缺貨現象也讓仿冒元件商有可乘之機。 “仿冒元件供應商的道行越來越深,”Pierson表示:“他們長期觀察市場,了解弱點何在,也知道有哪些產品正面臨供應短缺、有利可圖;而且他們當然也知道何時是出手的最佳時機。”IHSiSuppli舉例指出,在去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后,當市場擔憂半導體元件與電子零件供應短缺并出現搶購潮,仿冒半導體元件也跟著大幅增加。 “產業界必須正視仿冒元件的議題,了解其增加的原因,并確認那些仿冒元件出現在哪一些應用市場;”Pierson建議:“因為仿冒商的崛起一定也是有針對電子產業進行分析、探查其弱點并尋求可乘之機。” IHSiSuppli指出,由于電子廠商需要時時緊盯生產線的運作,使得仿冒元件的問題偶爾被忽略;但是廠商不留心這個問題,就會面臨許多風險。該機構在2009年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電子零件買主都會擔憂仿冒元件問題。 例如國防、航太產業領域的電子零件買主,會擔心不良元件帶來的故障導致航空器安全性疑慮或是危及國家安全;其他商用電子產品供應商,也會擔心因仿冒元件使得公司形象受損、客戶信任度與營收流失,甚至得負擔法律上的責任。 “要減少仿冒元件,買主必須對日常電子零組件供應鏈采取更嚴格的策略,例如直接向原廠或是授權代理商取得元件。”不過Pierson也表示,因為電子產品制造商會不惜一切代價維持生產線運作,使得他們有時候被迫從非正式管道取得所需零件,特別是在市場出現供應吃緊時;就連一些授權代理商有時也會向其他業者購買過剩庫存,不小心引入仿冒元件。 IHSiSuppli建議電子零組件買主針對確保供應鏈不中斷、杜絕仿冒元件擬定計劃,這樣的計劃與一家公司的災難緊急應變策略很類似,需要時時更新零件供應商與元件/原料清單,并檢視產品生命周期、物流通路以及公司內部運作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