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已經站在計算機科技的前沿50年了,隨著移動設備的興起,現在它終于遇到了一個真正有威脅的挑戰者:SoC。以前我們會看CPU來買電腦,但現在,手機,平板,甚至將推出的部分筆記本,它們用的都是SoC。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愈演愈烈,國外科技博客Extremetech日前就刊文對兩種處理芯片進行了分析,并稱SoC將在未來數年內取代大多數CPU。 Sandy Bridge系列CPU的核心照片,英特爾的大多數處理器都代表了“CPU”的最高水平 我們先來看看CPU和SoC的區別。CPU總體來說是一個相當高速的運算器,從內存取得數據,然后進行一系列的數學或者邏輯運算。越強力的CPU運算能力其實越高,在同時代CPU里價格一般也越高。但是CPU有個弱點——功能太單一,它需要其他芯片的配合才能組成一臺完整的電腦,比如內存,音頻芯片,解碼芯片等等。 我們都知道的,蘋果A5核心,它是一個典型的SoC 而在SoC(全稱system-on-a-chip,片上系統)中,這些芯片全都集成在了一個比CPU略大的芯片中——包括CPU,顯示芯片,無線網絡芯片等等。實際上,CPU就是SoC的一部分,這兩者在形式上是不沖突的。但到了市場上,兩者個本是同根生的東西卻有著競爭的關系。 由于高集成度,SoC可以將一臺設備做到你的手機那么大小,但是你很難想象一個CPU加主板加顯卡能做到你的手機大小。與此同時,由于連線距離縮短,SoC也比傳統使用CPU的計算機更加省電,同時因為芯片數量的減少,在成本上也具有優勢。當然,SoC并不是全是優點。擴展性就是SoC最大的軟肋,基本上沒人想過幫自己的手機換CPU換內存吧?但是傳統的使用CPU的計算機就以很輕易地做到這一點,代價就是體積和功耗的提升。 左邊是一塊迷你主板,右邊是New iPad使用的Soc,兩者都提供相近的功能 事實上,現代的CPU已經漸漸向SoC靠攏,比如AMD的Liano處理器,Intel剛剛發布的Ivy Bridge處理器,它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CPU”了,它們都整合了內存控制器,PCIE總線以及(某些型號上)顯示芯片。 在超級計算機中,通用CPU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絕對優勢,但在平板,手機里,集成度更高的SoC已經將傳統的CPU打得體無完膚。Extremetech的文章稱,在不久未來,SoC將有可能完全占領移動領域,再向桌面計算機展開進攻。(文/愛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