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漫軟件十年回顧 北京飛漫軟件技術有限公司(飛漫軟件)成立于2002年,今年是第十個年頭了。飛漫軟件的十年,濃縮了嵌入式軟件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本文將回顧飛漫軟件的十年歷程。回味過去,或許能給我們的未來發展一些啟迪。 一、十年回顧 筆者創辦飛漫軟件的 2002 年,正是嵌入式軟件技術在全球開始得到關注的一年。在此之前,2000 年開始,才有嵌入式(embedded)這個領域被專業人士提及。筆者供職過的深圳(藍點)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注于嵌入式軟件技術的公司。然而,藍點因為 2000 年的 .com 泡沫而關張大吉,未能堅持到嵌入式軟件開始創造市場價值的那一刻。 此后,筆者供職于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嵌入式事業部。當時,該事業部認準了實時工控領域,計劃開發一款名為 ControlLinux 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當時,該產品的規劃非常宏偉,從內核、基礎庫到開發工具均有涉及。然而,因為缺乏基本的市場認知以及研發團隊能力的不足,該產品無疾而終,該事業部也在筆者離開之后合并到了其他事業部。當然,中科紅旗在過后多年,又重新設立了嵌入式事業部——這是后話。 筆者離開中科紅旗之后,即籌備創建了飛漫軟件。起初,并沒有明確的思路來如何經營這個公司。但開源 MiniGUI 的一些用戶給了飛漫軟件起步的機會,飛漫軟件通過定制 MiniGUI 或者開發一些基于 Linux 和 MiniGUI 的外包項目開始創造收入。飛漫軟件也逐步壯大,到 2003 年,有了十人左右的團隊,并實現了微薄的盈利。 2004 年,《MiniGUI 及其配套開發工具》項目入選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并獲得了國家和地方政府超過百萬元的無償資助。另外,華為技術也在 2004 年采購了 MiniGUI,從而獲得了一筆不小的收入。這兩筆資金,足夠讓飛漫軟件繼續發展 MiniGUI,并將 MiniGUI 打造成了一個頗有知名度的嵌入式圖形中間件產品。公司也隨之進一步發展壯大。2005 年初,和大唐移動簽署的 TD 手機合作項目,為飛漫軟件轉向手機行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5、2006 年,飛漫軟件基本上保持了 30% 的年增長率,積攢了大量的用戶基礎,也基本確立了以銷售軟件使用許可(license)為主的業務模式。 2007 年,飛漫軟件獲得了一筆外來投資,因擴大研發團隊而首次出現虧損。2008 年,金融危機的出現,給飛漫軟件的發展雪上加霜,不得不通過裁員來獲得生存的機會。2009 年,飛漫軟件開始獲得聯芯(大唐移動)支付的 TD 手機使用 MiniGUI 的提成費,從而扭虧為盈;2010 年,飛漫軟件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開發了 mDolphin 等瀏覽器軟件,并保持盈利。 然而,2011 年起,Android 系統的飛速普及,為飛漫軟件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之前,飛漫軟件的主要收入來源于 MiniGUI 等產品在功能手機上的許可費以及軍工、工業控制等行業客戶的許可費。從 2011 年下半年起,因為 Android 的普及以及沖擊,大量的功能手機廠商及芯片廠商縮減了在功能手機上的技術投入,飛漫軟件的收入也急轉直下。在飛漫軟件成立九年之際,飛漫軟件面臨著成立以來的最大的危機。 面對此市場大勢,在一些核心員工的倡導下,飛漫軟件從 2011 年 6 月起,開始邁向了向移動互聯網業務轉型的步伐。在 2011 年 10 月之后,陸續發布了面向 Android 平臺的領航桌面、領航瀏覽器等產品。尤其是領航桌面產品,在上線三個月,即達到了100萬激活量的驕人戰績,在國內工具類軟件中,各項指標排名前 5%。這一來自市場的積極反饋,增強了筆者及團隊的信心,飛漫軟件轉型移動互聯網的目標更加堅定。 2012 年,飛漫軟件除了服務于聯芯、RDA 等手機芯片廠商、軍工客戶等重點客戶獲得 MiniGUI 及其相關軟件的技術許可費之外,在移動互聯網新業務上將近千萬元的投入,將從下半年起帶來可觀的收入。對此,作為創始人,筆者堅信這一天將在不久的將來來到。 二、成功的十年、失敗的十年 通過簡單回顧飛漫軟件的十年,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飛漫軟件創立于嵌入式軟件行業萌芽之時,轉型于智能手機崛起之時(也就是所謂后 PC 時代的到來)。飛漫軟件走過的十年歷程,基本濃縮了中國嵌入式軟件行業發展的十年。 筆者之所以說這是成功的十年,是因為飛漫軟件打造了一個成功的系統級軟件,在中國嵌入式軟件技術發展的歷程中留下了或濃或淡的一筆。使用 MiniGUI 的各類嵌入式設備,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兩億部。僅華為終端使用 MiniGUI 開發的數碼相框類產品,就接近或超過一億部出貨。另外,功能手機方面,總出貨量已接近一億部,而且該數字在未來的幾年內,還將保持一定的增長。 然而,因為對國內各行業對軟件價值的鄙視,飛漫軟件并不能獲得和 MiniGUI 這個產品的市場地位相匹配的收入。當然,筆者說是失敗的十年,并不僅僅是這個原因,而是因為我們國家的 IT 行業,在后 PC 時代萌芽的十年窗口期中,并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抓住這個機遇,成為蘋果、谷歌這樣可以在后 PC 時代創造新的生態系統的偉大公司!想想看,在新千年之初,嵌入式軟件技術剛剛得到全球關注之時,我們就有 MiniGUI 這樣的開源軟件,并具有相當的國際知名度,但為什么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基于這樣的軟件以及其他的開源軟件(如 Linux、Java、WebKit 等),將其打造成一個類似 Android 或者 iOS 這樣的系統呢?顯然,這樣的任務不是一個僅有不多投資的民營企業可以完成的,而是那些手握重金的大佬們去完成。中國的整個 IT 界,應該為這“失去的十年”感到悲哀。因為這樣的十年可遇而不可求,下一個這樣的十年在哪里?WHO KNOWS? 我們看看在這十年中,作為我們中國的 IT 界之驕傲的一些公司在做什么事情: * 華為技術/華為終端。筆者和華為技術、華為終端打了多年交道。這公司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 IT 公司,是我們的楷模,他創造了通信業中國民營企業的神話。不得不佩服。然而,大家都知道,華為終端直到今年,才開始逐步從圍繞運營商的市場轉向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開放市場。華為的狼性文化注定了這個企業是短視的,看不到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只能是跟隨而不是主導。 * 騰訊、百度、盛大、新浪等互聯網企業。這些公司在這個窗口期,其目的就一個:賺現錢!這些企業在未來的十年內,仍然不能成為想蘋果、谷歌這樣偉大的、可以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的公司。 * 各類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忙于應付各類創業競賽、寫商業計劃書、拜訪投資方,能拉到錢就是成功,先燒錢再說,哪有什么心思考慮未來十年? 歸根結蒂,浮躁的大環境造就了中國 IT 界的現狀——既然很多公司可以沒有任何道德底線地生存,誰會腳踏實地地去積累?如果這樣做,豈不是被人看成傻子? 接下來的十年,不會再有嵌入式軟件這個行當了。嵌入式軟件將整個被平臺化的系統(iOS、Android、Windows)占據,而這些系統平臺,全 TMD 是老美的作品!這就是這十年的悲哀!不僅僅是筆者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 IT 界的悲哀。不僅僅是飛漫軟件的失敗,也是中國 IT 界的失敗! 三、軟件工程管理 在飛漫軟件發展各階段,我們曾采用過多種軟件開發管理模型。 以 MiniGUI 為例。最初,基本上是作坊式的小團隊,沒有獨立的質量保證團隊。MiniGUI 1.0 到 2.0 的各個版本,基本上出自本人以及當時公司的另外一個主要創始人Snig。那時,基本上沒有什么管理,靠的是興趣和一腔熱情編碼。 在飛漫軟件開始開發一些 MiniGUI 的外圍軟件時,比如簡易瀏覽器(mSpider)、PMP 方案(mGallery),很自然地想到引入質量保證團隊來協助開發團隊保證軟件的質量。 時間推移到 2008 年,在我們開發 MiniGUI 3.0、mDolphin 等產品時,飛漫軟件內部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基于瀑布模型的軟件開發管理模型和體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軟件開發管理規范和工作規范。最多時,圍繞 MiniGUI 3.0 開發的人員總人數高達 20 人,其中包括產品管理團隊(含產品經理、UI設計師等)、開發團隊以及質量保證團隊。 直到 2011 年 4 月,筆者從未考慮過我們投入 20 人的團隊開發 MiniGUI 3.0,到底是不是值得?暫且不說是否脫離了市場,但在長達一年多的開發過程中,層出不窮的缺陷和不停的小版本演進,到底給飛漫軟件以及用戶帶來了什么? 直到 2011 年上半年,飛漫軟件和一家老美公司合作開發一個 ACL 項目時,筆者才發現,我們多年來自然而然堅持的一些軟件開發管理方法,其實并不是最佳的方法。該項目試圖為不同的操作系統引入一個統一的 Android 兼容層,使得標準的 Linux、Windows 或者 RTOS(如 VxWorks)上,能夠運行 Android 應用程序,開發過程采用了 SCRUM 敏捷開發模型。本人花了兩天的時間閱讀了兩本有關 SCRUM 開發模型的書,結果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傳統的軟件工程思想,其實是一個大大的騙局! 傳統的軟件工程思想,以“瀑布法”為典型,按照需求分析、設計(又細分為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單元測試設計、測試用例設計)、編碼、測試的過程進行管理,不停迭代,直到缺陷數量降低到零,或者缺陷數量從最初的幾百個收斂到幾個,才認為是形成了可正式發布的版本。但這個過程極其漫長,MiniGUI 3.0 從第一個可發布版本 3.0.2 發展到基本穩定的 3.0.8,跨度居然長達一年半時間。 為了有效實行瀑布法模型,我們制定了詳細的過程管理規范,從需求分析(草案)的編寫、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單元測試設計到最后的測試用例開發,每一步都要求形成對應的文檔,經過評審后進入下一個單元。比如,軟件架構師負責分析需求并進行概要設計,高級工程師來編寫詳細設計文檔,經軟件架構師審定后進入下一個環節,等等。看起來,一切都那么完美,只要每個人都按照要求和流程來做事,沒有達不到的目標。但現在想來,這其中存在如下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 文檔流于形式。一方面是因為開發人員本身對文檔工作存有天然的抵觸情緒,另一方面,開發人員并沒有受到過如何撰寫開發文檔的培訓。自然而言,文檔描述不清、不及時更新等問題就出現了,最后,文檔基本上就會流于形式。通常的結果是,需求文檔或者概要設計文檔寫得很好,但詳細設計文檔、單元測試文檔等等,越往后越差。 * 沒有人仔細閱讀文檔。大部分開發者其實不會仔細閱讀文檔,他會根據自己對需求的理解進行編碼,即使詳細設計文檔就是他自己編寫的,他仍然會給你敲出一份偏離詳細設計的代碼。 * 瀑布開發模型,忽視了軟件質量的第一保證人是開發者本人這一要求,使得開發人員非常依賴于測試人員,測試人員又抱怨開發者編寫的軟件充滿了缺陷。最后,使得整個開發過程充斥著責任不清和相互的埋怨,大大降低了開發效率,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回想 MiniGUI 早期版本的情況,我們會發現,那時,沒有專職的質量保證團隊或者測試人員,就兩三個開發人員,軟件的質量仍然相當好。再比如,Linux 內核的開發過程顯然也沒有采納瀑布模型,但為什么仍然取得了那么偉大的成果? 如果你仔細想想這其中的奧秘,你就會發現,傳統的軟件工程思想,是模仿傳統工程管理方法,比如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設計出來的。瀑布模型,有其可適用之處,但并不是萬能藥。在任何一個軟件開發中,期望通過傳統軟件工程方法來進行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基本上屬于一廂情愿。 為什么筆者認為傳統軟件工程思想是一個騙局呢?其一,宣傳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為那些靠 CMM 等軟件管理標準或者規范吃飯的人給了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其二,利用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為那些販賣項目管理軟件的公司一個可以賺大錢的機會;其三,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自從筆者接觸了 SCRUM 開發模型后,我發現它和傳統軟件工程方法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前者圍繞軟件本身進行管理,后者圍繞流程進行管理。SCRUM 開發模型強調 3C,即 Card(卡片)、Confirmation(確認或承諾)和 Communication(溝通或交流)。該方法去除了一切形式化的東西,比如復雜的文檔和流程,讓開發過程關注到最終可以交付的軟件及其功能的演進上。而且,采納 SCRUM 開發模型時,它的管理手段非常簡單,任何有基本管理素養的人,只要遵照其基本原則和方法,都能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 然而,SCRUM 開發模型的執行過程非常容易走樣。很多人仍然喜歡使用電子化的方式來管理項目,比如使用 ScrumWorks 這樣的軟件,但這其實違背了 3C 原則中的 Card 和 Communication 這兩項;很多人非要按照一周、兩周或者一個月來劃定一個沖刺的目標而不是按照沖刺工作集來確定發布時間;甚至一些管理人員,連燃盡圖都懶得畫。 這導出了本文的第四個主題。 四、中國軟件工程師的特點 先告訴大家我的結論:中國的軟件工程師,大致有一半或者更多是不應該從事這個行業的,他們做事隨意,缺乏自律和學習精神,也缺乏必要的工程素養。 我們先看看中國軟件工程師的來源。 中國幾所頂級大學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選擇了出國或者進入外企、知名國企工作(也有部分進入金融、投資等領域,少數選擇創業或者加盟創業團隊)。谷歌、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以及華為、中興等大型通信企業,吸納了這些頂級大學計算機相關專業中優秀的畢業生。但這些畢業生顯然是少數,大多數從事軟件開發的人員,畢業自二三流大學。 以筆者曾經面試過的應聘者以及很多共事過的軟件開發人員為例,筆者得出了上述結論: * 教育方面的問題眾人皆知,筆者不再贅述。許多來自二三流大學的畢業生來應聘我們公司的職位,甚至還有一些有過專業的職業培訓經歷,然而,我看不到任何可以錄取他們的理由。在我看來,大多數人是因為就業壓力大,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位,才選擇薪水水平相對較高的軟件開發職位作為自己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有些人為了加大成功就業的概率,自己掏錢做職業培訓,之后再找工作。但問題是,大學里邊基本上什么也沒學到,怎可能靠幾個月的培訓就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 很多軟件開發者不明白為什么要有一致的編碼風格(coding style)。寫出來的代碼行文混亂,毫無美感而言。其實,字如其人,敲不出漂亮代碼的開發者,也寫不出符合要求的文檔,而且代碼必定錯誤百出。這些開發者,顯然沒有經過良好的工程素質訓練,缺乏必要的工程素養。 * 我們公司從 2005 年起利用 Wiki 系統管理內部文檔。我發現,許多開發者連基本的 Wiki 標記語言都不能快速掌握。許多情況,照貓畫虎就可以的,還會弄得亂七八糟。就一個命名規則,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命名規則到底有什么意義,非要取“概要設計”這樣的主題名稱。怎么就不能想想,下個項目的概要設計,難道你也用這個名稱?在我看來,這些開發者其實不應該進入這個行業,因為他缺乏必要的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敏感性,他的頭腦其實根本不適合做軟件開發。 * 如上一章節所說(SCRUM 開發模型的執行容易走樣),包括一些管理者在內,許多軟件開發者并不是合格的管理者或者被管理者。他們做事隨意,不講規則,缺乏自律。當然,這主要的原因來自管理者自身,大多數普通的開發者需要一定的管理約束和鞭策,當管理者自身隨意、不講規則,缺乏自律,那整個團隊也會這樣。這和大多數管理者出身自技術人員有關。 盡管筆者得出上述結論來自于筆者接觸過的軟件開發者,但相信這些問題也存在于很多企業當中。華為、中興等大型企業的管理策略,基本上靠流程和人海戰術,導致組織越來越龐大,效率越來越低下。這些企業因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地位,組織的臃腫和龐大并不會帶來致命的后果。但如飛漫軟件這樣的小型企業或者創業團隊,如果模仿華為、中興等大企業的做法,必定要承受昂貴的代價。請各位看官切記! 五、外聘 CEO 之殤 2007 年,飛漫軟件吸納外資從內資企業變更為合資企業。根據外方董事的建議,公司用高薪聘請了一位來自臺灣的H姓女性作為合資公司的 CEO,本人改任 CTO。 新聘 CEO 曾有過海外工作經驗,主要工作經驗是銷售管理,來飛漫軟件工作,算是第一次擔任 CEO。H CEO 顯然對第一次擔任 CEO 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問我在大陸,她名片上的職位,到底應該是“執行長”呢還是“首席行政長”還是其他的什么名稱。我說,就是“首席執行官”,要么就寫 CEO,大家都明白。最后,那名片上還是寫了個“執行長”——也許“執行長”這個抬頭,更加有氣勢? H CEO 上任伊始就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培養人事經理成為項目經理,以高薪吸納她之前的臺灣下屬作為海外銷售經理等等。同時,H CEO 也積極行動,發揮她的銷售專長,去上海、深圳、臺灣等地方拜訪客戶,尋找可能的銷售機會。當然,每次出行必然是住四星級以上酒店。在北京,也住的是包月酒店,每月一萬的房租。 然而,在其工作三個月之后(2008年元月),公司突然出現了一個離職潮,大量員工提出離職申請。顯然,這位 CEO 并不適合飛漫軟件這樣的小企業。本人不得不提請董事會解雇職這位 CEO。但我們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成立合資公司引入的資金之一半基本上賠償給了這位 CEO。這也是 2008 年,除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之外,飛漫軟件不得不裁員的一個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這位 CEO 在被解雇后,在香港注冊了一家皮包公司,從我公司采購了一套 MiniGUI,然后改頭換面開始當做自己的產品進行銷售。當然,筆者根本不在意這點,因為離了飛漫軟件,MiniGUI 就是無源之水,你想復制飛漫的業務,那基本上不可能。 這里有個類似的插曲。2009 年的時候,2005 年期間代理 MiniGUI 的一家韓國公司,突然聯系我,說我們公司有個前員工弄了個什么軟件,想找他代理,還把其技術白皮書發給我了。但其實呢,就是他自己找這個前員工弄的,事情沒弄成,反過來到我這里告狀——蠻有意思的。 外聘 CEO 這件事情,在外方董事推薦之時,我內心其實不是非常贊同的,但我沒有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選擇了盲目的信任。 我記得在確定 OFFER 之前,曾邀請這位女士到我公司,作為雙方互相考察之用。我開車去了機場接這位女士。見面之時,我注意到了兩個細節: * 這位女士腳穿涼鞋,同時還穿著一雙襪子。 * 這位女士在見到我們舉著寫有她名字的牌子時,眼神掠過一抹非常難以察覺的輕蔑之神情。 之后我和當時的銷售總監邀請她吃飯,送她去酒店住下,然后我就扁桃體發炎,高燒到了 39 度(我自打記事起,還沒有如此發過燒)。之后的兩天,打吊針輸液,昏昏沉沉就過去了。出于對外方董事的信任,這考察也就草草走過場,然后就給了這位女士一個按照國際標準執行的 CEO OFFER。 顯然,老天爺提醒了我,但我沒有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導致這慘痛的教訓。各位看官,也請吸取我的教訓,一定要按照喬布斯所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當然,你面臨的問題,也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內心到底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呵呵。 六、最大的經營失誤 飛漫軟件的過去十年,經歷了很多事情。現在回過頭來看,最大的經營失誤是盲目開發新的軟件產品,為此浪費了很多現金。 除了 MiniGUI 之外,飛漫軟件曾經開發過很多東西,比如 mEagle、mSpider、mGallery、mDolphin、mStudio,包括后來的 HybridOS 等等。 在這些軟件產品當中,給我們帶來收入最多的自然是 MiniGUI,除此之外就是 mDolphin。其他的軟件,現在看來,根本沒有必要開發,因為這些軟件脫離了市場需求,自然不會有客戶買賬。要是不開發這些軟件,飛漫軟件基本上可以以一個不超過 30 人的規模高效運行,按開發人員計算,人均年收入達到 40 萬到 50 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然而,這些都是馬后炮。寫出來,是為了給各位看官一些啟迪,希望對創業者、中小軟件企業的管理者有所啟發。 七、通過合作看華為 這里主要講講華為這個公司。 我之所以直接提這個公司的名字,是因為我希望這個公司能夠有所變革,成為一家像蘋果、谷歌等真正偉大的公司。 華為技術在 2004 年的時候以買斷形式采購了 MiniGUI 軟件,飛漫軟件由此獲得了在當時可以在北京四環外購買一套小兩居住房的現金收入。 2009 年時,華為終端使用 MiniGUI 開發數碼相框類的產品,遇到了一些技術問題,找我們公司幫忙。起初我們不同意他們的出價,他們的領導不停給我電話,說了很多好話,說和華為合作機會很多,這次少點,下次多點云云。最后五萬塊錢的服務費,我同意幫了。我安排了公司最資深的 MiniGUI 專家前去服務,前后兩周時間,純粹就是幫他們個忙。這樣的事情很多,華為的人,總是以業界大拿的做派找我們這樣的專業小公司,幫這個忙幫那個忙。去年底,海思還找我們幫他們解決瀏覽器上 Flash 插件的問題,我們幫了。領導說跟華為搞好關系,以后有大大的機會賺錢云云。結果呢,我們從華為系統的企業賺到的錢并沒有多少。我現在已經死了從華為再賺錢的心了,所以我爆料給各位看官。 前文已經提到,華為終端采用 MiniGUI 開發的終端產品接近或超過一億臺。 各位看官,你們大概不知道華為技術和華為終端是兩個獨立的法人企業吧?我也是之后才知道的。也就是說,華為終端使用來自飛漫軟件許可給華為技術的 MiniGUI 產品,是未經許可的。我們提出這個問題后,經過了長達半年的唇槍舌戰,華為終端不得不在去年上半年補上了 MiniGUI 的許可費。當然,以華為一貫的作風,這個錢沒有太多。 華為技術、華為終端也好,這個企業骨子里有股不好的基因,那就是喜歡壓榨供應商,對供應商摳門的不行。我的結論是,華為當前充其量就是個“獨善其身”階段,還達不到蘋果那樣可以創建一個生態系統,從而“兼濟天下”的水平! 華為,你未來的路還很長。 八、一些小的教訓 作為結尾,我給大家羅列一些十年里邊遇到的小的教訓,希望各位看官防備: * 你永遠會遇到一些小人,試圖以不道德的方式獲取利益。比如本文提到的韓國代理,H姓CEO。這種情況下,不用理會,事實證明小人成不了大事。如果你花更多的精力和他們較真,你將失去更多。 * 本文提到的 ACL 項目,那美國的公司欠了我們將近 2.5 萬美金不付(這公司是個初創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做這個項目,加之 ACL 項目本身前景不妙,他們希望賣給 Intel 在 MeeGo 上用,希望賣給 HP 在 WebOS 上用,但 2011 年上半年,大家都知道,這兩個項目終止了,這公司根本沒法獲得進一步投資)。所以,并不是所有老外公司(就算是老美公司)都那么遵守規則和具有商業道德,你要做的就是,盡量在前期收到足夠多的錢,且不要盲目相信他們。 敬以此文紀念飛漫軟件過去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