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GM)日前宣布,與韓國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聯合開發的富鋰錳(LMR)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雙方計劃于2028年在美國實現該電池的商業化生產,并率先應用于通用旗下電動卡車與全尺寸SUV車型。這一合作標志著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進入量產倒計時,或將重塑電動汽車市場格局。 技術突破:能量密度提升33%,續航突破400英里 LMR電池作為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富鋰錳基(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復合設計,實現了能量密度與成本效益的雙重突破。通用汽車與LG新能源的電池工程師透露,LMR電池單元能量密度較當前主流磷酸鐵鋰(LFP)電池提升33%,同時成本持平。其棱柱形結構設計使空間利用率顯著提升,配合高錳含量配方(減少鈷使用),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可達400英里(約644公里),較現有高鎳三元電池提升約20%。 通用汽車表示,LMR電池將率先搭載于其Ultium平臺下的電動卡車與SUV車型,例如GMC悍馬EV、雪佛蘭Silverado EV等。這一技術升級將直接解決重型電動車續航焦慮問題,同時降低對鈷等稀缺資源的依賴,推動供應鏈可持續性。 量產計劃:2027年底試產,Ultium Cells工廠擔綱 根據規劃,雙方合資企業Ultium Cells(通用與LG新能源各持股50%)將主導LMR電池的量產進程。位于美國俄亥俄州與田納西州的Ultium Cells工廠將于2027年底啟動試生產,2028年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通用汽車供應鏈管理副總裁透露,量產初期將優先滿足北美市場需求,后續逐步擴展至全球市場。 為確保技術可行性,雙方已聯合開發出約300個全尺寸LMR電池單元原型,并通過極端環境測試驗證其熱穩定性與循環壽命。盡管LMR電池在大規模生產中面臨容量衰減等挑戰,但通用汽車表示,通過優化電解液配方與電極涂層工藝,已將風險降至可控范圍。 戰略意義:搶占下一代電池技術制高點 LMR電池的商業化落地,被視為通用汽車加速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一步。當前,特斯拉、福特等競爭對手已布局固態電池與磷酸錳鐵鋰技術,而通用汽車選擇LMR路線,旨在通過差異化技術路線搶占市場份額。 成本優勢:LMR電池通過高錳配方降低鈷依賴,預計單位成本較現有高鎳電池降低15%-20%; 性能突破:能量密度提升33%后,相同電池組容量下車輛續航可增加100-150公里; 供應鏈自主性:美國本土生產將減少對亞洲電池供應商的依賴,符合《通脹削減法案》(IRA)補貼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汽車此前宣布將于2030年推出LMR電池車型,而通用汽車的量產計劃提前兩年,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大規模應用該技術的車企。 行業影響:重塑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圖 LMR電池的商業化或將引發連鎖反應: 材料供應鏈變革:錳礦需求激增,推動澳大利亞、南非等資源國加速開采; 技術路線競爭:磷酸鐵鋰與高鎳三元電池面臨挑戰,固態電池需加速突破; 政策導向調整:美國政府或進一步傾斜補貼,鼓勵本土電池技術創新。 分析機構預測,到2030年,LMR電池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滲透率有望達到15%,成為繼磷酸鐵鋰、三元電池后的第三大技術路線。 未來展望:通用汽車電動化戰略提速 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表示:“LMR電池的量產將使我們的電動卡車與SUV具備行業領先的續航與成本優勢,進一步鞏固通用在全尺寸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據悉,通用汽車計劃到2035年實現全系車型電動化,而LMR電池的推出將加速這一進程。 LG新能源CEO金鐘現(Kim Jong-hyun)補充道:“通過與通用的深度合作,我們成功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量產產品。LMR電池不僅代表電池技術的革新,更是全球汽車產業向可持續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2027年底試生產的臨近,LMR電池能否如期實現商業化仍需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技術突破已為電動汽車行業注入新的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