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毛片a精品毛-国产毛片黄片-国产毛片久久国产-国产毛片久久精品-青娱乐极品在线-青娱乐精品

升級電源和機架架構,滿足AI服務器的需求

發布時間:2025-2-24 17:26    發布者:eechina
英飛凌的CoolSiC和CoolGaN產品非常適用于應對數據中心機架和電源供應單元(PSU)電力需求增長所需的新架構和AC-DC配電配置。

作者:Sam Abdel-Rahman 英飛凌科技電源與傳感系統事業部 高級首席系統架構師

前言

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數據中心處理能力的顯著增長。如圖1所示,英飛凌預測單臺GPU的功耗將呈指數級上升,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約2000 W [1],而AI服務器機架的峰值功耗將突破驚人的300 kW。這一趨勢促使數據中心機架的AC和DC配電系統進行架構升級,重在減少從電網到核心設備的電力轉換和配送過程中的功率損耗。


圖1:基于x86和Arm®架構的服務器CPU與GPU和TPU的電力需求對比

圖2(右)展示了開放計算項目(OCP)機架供電架構的示例。每個電源架由三相輸入供電,可容納多臺PSU;每臺PSU由單相輸入供電。機架將直流電壓(例如,50 V)輸出到母線,母線則連接到IT和電池架。

AI的發展趨勢要求對PSU功率進行革新,如圖2(左)所示。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各代PSU的拓撲結構和器件技術建議示例,來逐步介紹這些PSU的演變。


圖2 :AI服務器PSU的功率演變(左);服務器機架架構示例(右)

AI服務器機架PSU的趨勢和功率演進

第一代AI PSU:在相同的架構下提升功率,~5.5-8 kW、50 Vout、277 Vac、單相

當前的AI服務器PSU大多遵循ORv3-HPR標準[9]。相較于先前的ORv3 3 kW標準[9],該標準的大部分要求(包括輸入和輸出電壓以及效率)保持不變,但增加了與AI服務器需求相關的更新,例如,更高的功率和峰值功率要求(稍后詳述)。此外,由于與BBU架的通信方式有所調整,輸出電壓的調節范圍變得更窄。

盡管每個電源架都通過三相輸入(400-480 Vac L-L)供電(見圖2),但每臺PSU的輸入仍為單相(230-277 Vac)。圖3展示了符合ORv3-HPR標準的第一代PSU的部署示例:PFC級可以采用兩個交錯的圖騰柱拓撲結構,其中,650 V CoolSiC MOSFET用于快臂開關,600 V CoolMOS SJ MOSFET用于慢臂開關。DC-DC級可以選用650 V CoolGaN晶體管的全橋LLC,次級全橋整流器和ORing則使用80 V OptiMOS Power MOSFET。此外,示例還展示了一個中間級,也稱“延長保持時間”或“小型升壓”,其作用是減小大容量電容器的尺寸。該中間級由一個升壓轉換器組成,在線路周期掉電事件期間,通過儲能電容器放電,以調節LLC輸入電壓。在正常運行期間,升壓轉換器保持空閑狀態,并通過低阻抗的600 V CoolMOS SJ MOSFET旁路。


圖3:第一代AI PSU的拓撲結構及器件技術示例

第二代AI PSU:增加線路電壓,以實現更高的功率,~8-12 kW、50 Vout、277–347 Vac、單相

如上所述,隨著機架功率增加到300 kW以上,電源架的功率密度變得至關重要。因此,下一代PSU的設計方向是,在單相架構中實現8 kW至12 kW的輸出功率。隨著每個機架的功率增加,數據中心中的機架數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受配電電流額定值和損耗的約束。因此,為了降低交流配電的電流和損耗,部分數據中心可能會將機架的交流配電電壓從400/480 V提高到600 Vac L–L(三相),同時將PSU的輸入電壓從230/277 Vac提高到 347 Vac(單相)。

雖然這一變化有利于數據中心的運行效率和資源利用,但會影響PSU的額定電壓和設計。在347 Vac的輸入電壓下,PFC的輸出電壓必須設定在575 Vdc左右,這意味著傳統的650 V器件的額定電壓已無法滿足要求。圖4展示了一個示例:第一代 PSU使用的兩電平圖騰柱PFC被替換為400 V CoolSiC MOSFET 的三電平飛電容圖騰柱PFC(3-L FCTP PFC)級。多電平功率轉換概念使得在使用較低額定電壓的開關器件的同時,支持更高的輸入電壓。憑借多電平拓撲結構的頻率倍增效應,3-L FCTP PFC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最重要的是,CoolSiC技術針對400 V的較低擊穿電壓進行了優化,與650 V 和 750 V CoolSiC參考器件相比,其FoM更為優異(見圖5(左))。此外,圖5(右)顯示了導通電阻在整個溫度范圍內的曲線,其中,400 V CoolSiC MOSFET的RDS(on) 100°C僅比RDS(on) 25°C高11%。RDS(on)與Tj之間的這一平緩關系有助于CoolSiC MOSFET實現更高的RDS(on) typ,從而降低成本并提升開關性能。


圖4:第二代AI PSU的拓撲結構和器件技術示例


圖5:400 V CoolSiC與650 V和750 V CoolSiC對比,具有更優的開關 FoM和穩定的RDS(on)與結溫的關系:品質因數(左),RDS(on)與Tj(右)

對于DC-DC級來說,三相LLC拓撲結構是一種理想選擇,其中,750 V CoolSiC MOSFET用于初級側開關,80 V OptiMOS 5 Power MOSFET用于次級全橋整流器和ORing。由于增加了第三個半橋開關臂,該解決方案能夠提供更高的功率,有效降低輸出電流的紋波,并通過三個開關半橋之間的固有耦合實現自動電流分配。

第三代AI PSU:三相架構與400 V配電,最高功率約為22 kW,400 Vout,480-600 Vac,三相

為了進一步提高機架功率,第三代AI PSU將采用更具顛覆性的機架架構,具體如下:

PSU輸入:從單相轉為三相,以提高功率密度,并降低成本
電源架PSU輸出電壓:從50 V提升到400 V,以降低母線電流、損耗和成本

圖6展示了一個三相輸入、400 V輸出的PSU部署示例,以及推薦的器件和技術。PFC級采用Vienna整流器,這是一種常用于三相PFC應用的拓撲結構。其主要優勢在于采用分離式總線電壓設計,因此可以使用650 V器件:通過使用雙倍數量的背靠背650 V CoolSiC MOSFET和 1200 V CoolSiC二極管實現。PFC輸出配置為分離式電容器,每個電容器電壓為430 V,并為全橋LLC轉換器供電,該轉換器在初級和次級側均使用650 V CoolGaN晶體管。兩個LLC級在初級側串聯,次級側并聯,以向400 V母線供電。

此外,也可以將兩個背靠背的650 V CoolSiC MOSFET替換為650 V CoolGaN 雙向開關(BDS),后者是真正的常關型單片雙向開關。這意味著一個CoolGaN BDS即可取代4個分立式電源開關,以實現相同的RDS(on),這是因為它在RDS(on)/mm2方面具備更高的芯片尺寸利用率。


圖6:第三代AI PSU的拓撲結構和器件技術示例

WBG為 AI PSU帶來的優勢

CoolGaN助力實現高峰值功率瞬變

寬禁帶(WBG)半導體(例如,CoolGaN[2])能夠在更高的開關頻率下,實現最佳效率,使轉換器在不影響轉換效率的前提下,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因此,成為AI PSU的理想選擇。

除了AI PSU的額定功率顯著增加外,GPU在運行時還會拉動更高的峰值功率,并產生高負載瞬變(見圖7)。因此,DC-DC級的輸出必須具有足夠的動態響應能力,同時需確保電壓的過沖和下沖保持在規定的范圍內。通過提升開關頻率,并增加控制環路帶寬,可以提高DC-DC級的輸出動態響應能力。


圖7:AI GPU所需的AI PSU峰值功率

400 V CoolSiC MOSFET可在3-L飛電容圖騰柱PFC中實現最高效率

使用 CoolSiC MOSFET 400 V的三電平級飛跨電容圖騰柱PFC(3-L FCTP PFC)不僅能夠實現更高的交流輸入電壓(見第2.2節),且相較CoolSiC 650 V和750 V參考器件,其品質因數(FoM)更佳,因此還能提供顯著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優勢。經過優化的電感器設計(包括尺寸、材料和繞組)和3L拓撲結構中的RDS(on)選擇,結合更低的開關損耗,能夠實現平緩的效率曲線:峰值效率超過99.3%,滿載效率超過99.15%(見圖8)。


圖8:效率對比:3-L FCTP PFC與2-L TP PFC

結論

為了滿足數據中心對AI應用的需求,新一輪技術角逐已經啟動,推動了機架和PSU的電力需求大幅增長。其中,AI PSU的功率需求已經從3-5.5 kW,提升到8-12 kW(單相)和高達22 kW(三相)。這種需求給數據中心運營商帶來了新的挑戰,即如何優化數據中心的空間和電力的效率和利用率。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采用新的機架架構和AC-DC配電配置,使得基于CoolSiC和CoolGaN的設計處于PSU設計的前沿,致力于實現最佳效率和功率密度。

此外,新的寬禁帶器件在新型拓撲結構中也展現了極佳的性價比,例如,在三電平飛跨電容圖騰柱PFC中采用400 V CoolSiC MOSFET,或在三相Vienna PFC中使用650 V CoolGaN BDS(詳見前文)。

總而言之,英飛凌的功率器件技術組合(硅、碳化硅和氮化鎵)和經過優化的柵極驅​​動IC產品組合,通過混合應用,為當前和下一代平臺及趨勢的發展提供了支持。這些組合充分利用了三種技術的優勢,使PSU設計實現了最佳靈活性,并在效率、功率密度和系統成本之間達成平衡。此外,英飛凌還率先推出了全球首項300毫米氮化鎵功率半導體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動了文章[10]中所述的未來設計發展。

點擊或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有關英飛凌硅基、碳化硅基和氮化鎵基產品的更多信息。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product/promopages/AI-PSU/

參考文獻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We power AI, Online Media Briefing; https://www.infineon.com/dgdl/On ... 5350190112f55a20002

[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 (SiC/GaN);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 ... conductors-sic-gan/

[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GaN transistors (GaN HEMTs); https://www.infineon.com/gan

[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ilicon Carbide MOSFET Discretes;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 ... -carbide/discretes/

[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rver and data center 3 kW 50 V PSU – Engineering report;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 ... ffd0178f986be9e08a7

[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3300 W CCM bidirectional totem pole with 650 V CoolSiC and XMC– Infineon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note;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 ... e0b016fc2ae66e2004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3.3 kW high-frequency and high-density PSU for server and datacenter applications;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 ... b3a0190779314d375eb

[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olSiC totem-pole PFC design guide and power loss modeling– Infineon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note;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 ... 34701865a064ec24076

[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olGaN totem-pole PFC design guide and power loss modeling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note;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 ... 047016d95daec4a769a

[9]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Rv3-HPR standard; https://www.opencompute.org/wiki/Open_Rack/SpecsAndDesigns

[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fineon pioneers world's first 300 mm power gallium nitride (GaN) technology – an industry game-changer;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 ... NFXX202409-142.html

[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owering AI PSU solutions;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product/promopages/AI-PSU/

本文地址:http://m.qingdxww.cn/thread-882409-1-1.html     【打印本頁】

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或網友發布,目的在于傳遞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發表評論 登錄 | 立即注冊

廠商推薦

  • Microchip視頻專區
  • 利用SAM E54 Xplained Pro評估工具包演示CAN轉USB橋接器以及基于CAN的主機和自舉程序應用程序
  • 使用SAM-IoT Wx v2開發板演示AWS IoT Core應用程序
  • 使用Harmony3加速TCP/IP應用的開發培訓教程
  • 集成高級模擬外設的PIC18F-Q71家族介紹培訓教程
  • 貿澤電子(Mouser)專區

相關視頻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使用指南  -  站點地圖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電子工程網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6917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97 |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 成都4片p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 亚洲自拍另类 | 中文亚洲欧美 | 天天色播 |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va在线视频 | 午夜一级毛片不卡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免费 | 青青国产精品 | 亚洲不卡在线视频 |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99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男女羞羞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色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特级毛片aaaaaa蜜桃 | 国产专区自拍 | 偷偷狠狠的日日高清完整视频 |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 超级乱淫视频播放日韩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大片在线欧美大片 |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 天天曰夜夜操 | 日本在线免费看片 | 97视频免费公开成人福利 |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这里是精品 | 国内自拍网 | 天堂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