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0日,科技界迎來了一則重磅消息:微軟經過近20年的潛心研究,正式推出了其首款量子計算芯片Majorana 1。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引領科技走向新的高度。 量子計算機的核心是量子比特(qubits),它就如同今天計算機所使用的二進制信息單位。然而,一直以來,量子比特存在著致命的弱點——相當脆弱,對環境噪聲極其敏感。這一問題就好比一顆精心雕琢的水晶,稍有外界的風吹草動,就可能導致其破碎,進而引發計算錯誤或數據丟失,這對追求高精度計算的量子計算機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后果。也正因如此,量子計算的發展一直面臨著艱難的困境,進展相對緩慢。 而微軟此次發布的Majorana 1芯片,為解決這一核心矛盾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微軟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質狀態——“拓撲體”。這個“拓撲體”就像是為量子比特打造的一個堅固的“避風港”,它利用砷化銦(半導體)和鋁(超導體),通過逐個原子精心設計和構建拓撲導體線材,也就是所謂的“量子時代的晶體管”。在此基礎上,拓撲體得以觀察和控制馬約拉納粒子,進而產生更可靠和可擴展的量子比特。 ![]() 馬約拉納量子比特具有諸多獨特且卓越的性能。它們快速、小巧,仿佛是量子世界里的“閃電俠”,能夠高效地進行運算;同時,它們可以數字控制,并且擁有獨特的屬性,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能夠有效地保護量子信息。 在Majorana 1芯片上,微軟的科研團隊展現出了卓越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他們將拓撲導體納米線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富有創意的“H”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每個單元有四個可控的馬約拉納粒子,共同構成了一個量子比特。不僅如此,“H”單元之間還能夠無縫連接,微軟憑借著精湛的技術,已經成功地將8個這樣的單元放置在一塊芯片之中。通過這種精心構建的方式,量子比特能夠以數字方式進行精確控制,重新定義并極大地簡化了量子計算的工作方式。 除了能夠制造出穩定且可控的馬約拉納粒子外,微軟還在測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新的測量方法精度極高,仿佛給量子比特安裝了一臺高倍顯微鏡,能夠精確到檢測超導線中十億個和十億零一個粒子之間的微妙差異。這不僅能夠讓計算機準確知曉量子比特的狀態,也為量子計算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這種測量可以通過電壓脈沖開關來靈活開啟和關閉,進一步簡化了量子計算的過程,降低了構建可擴展機器的物理難度。 微軟對于量子計算的追求遠不止于此。其最終目標是在一塊僅巴掌大小的芯片上,放下多達100萬個量子比特。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微軟技術研究員克麗絲塔·斯沃爾表示,目前還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他們更注重解決基礎技術問題,后續再逐步推進商業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這次沒有依賴外部公司制造其芯片,而是選擇在美國自主生產Majorana 1的組件。這既體現了微軟對該技術的高度重視,也為后續的進一步研發和優化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