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中國南開大學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該校攜手香港城市大學,在毫米波雷達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雙方科研團隊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薄膜鈮酸鋰光子毫米波雷達芯片,這一創新成果為未來6G通信、智能駕駛、精準感知等前沿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該芯片的研發基于兼容CMOS工藝的4英寸薄膜鈮酸鋰平臺設計,實現了厘米級距離與速度探測分辨率,并在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二維成像方面展現出卓越的精度。這一創新成果不僅有效突破了傳統電子雷達在低頻段窄帶寬上的技術瓶頸,還推動了集成光子毫米波雷達系統在分辨率、靈活性、適用性和集成度方面邁上新臺階。 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員、教授朱廈表示,研究團隊通過優化制備技術,成功在單一芯片上集成了倍頻模塊和回波去斜模塊,完成了高效的毫米波雷達信號產生、處理和接收。為了驗證雷達的性能,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包括測距、測速和逆合成孔徑成像測試。實驗結果顯示,該雷達能夠精準探測距離和速度,并對不同目標進行高清晰度的成像。 ![]() 據悉,這一創新成果于2025年1月27日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專家指出,薄膜鈮酸鋰光子毫米波雷達芯片的研發成功,標志著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未來高性能、小型化光子雷達系統的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在即將到來的6G通信時代,這一技術有望在多個領域引發重大變革。6G通信需要更高的頻率、更大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而薄膜鈮酸鋰光子毫米波雷達芯片正是滿足這些需求的關鍵技術之一。此外,在智能駕駛領域,該芯片的高分辨率測距、測速和成像能力,能夠讓車輛更精準地感知周圍環境,提前發現潛在危險,為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