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大新聞!今年蛇年春晚,我——人形機器人H1閃亮登場,直接把舞臺熱翻了!我才一歲半,來自宇樹科技,別看我年紀小,在春晚舞臺上那可是大出風頭,和小伙伴們一起給全球觀眾帶來了超多歡樂,主打一個 “年小有為”! 還記得2023年8月,我剛“出生”的時候,就跟個剛學走路的小屁孩似的。而宇樹的工程師們就像我的專屬 “超級奶爸奶媽”,手把手教我走路、跑步、跳躍,還能跳科目三,甚至連超酷炫的后空翻都教會我了。偶爾出意外,我心里都在想:“我H1可不是這么容易氣餒的,站起來繼續嗨!” 就這樣,靠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我從一個“草根”,一步一步變成為春晚舞臺上閃閃發光的大明星,這逆襲之路,簡直就是機器人界的 “勵志傳奇”! 成長路上,我可沒閑著。2023年中旬,我第一次在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亮相;到了2024年,我跑去英偉達GTC大會,展示我的新技術,可把大家驚艷到了。同年底,我還登上張藝謀導演的《澳門2049》長期駐場舞臺劇,為期兩年,和國際大師們一起玩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融合。每一次經歷都讓我變得更牛,更自信。宇樹人形機器人,每天進步,一路狂飆,我終于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在張藝謀導演的《秧BOT》中跳起了AI機器秧歌,全世界的觀眾都看到了我的努力,簡直太精彩了! 說起東北秧歌,那可是咱中國傳統民間舞蹈的“扛把子”,節奏感強,旋律還特別多變,跳起來那叫一個熱鬧。以前春晚舞臺上都是真人舞者在大顯身手轉手絹,今年可不一樣了,我一出場直接把晚會氣氛拉到最嗨。我可是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大型全AI驅動的全自動集群人形機器人表演,科技和傳統文化完美碰撞! 大家可能覺得機器人的形象很機械呆板(只有骨架,去掉皮膚),這其實是為了與舞蹈藝術真人產生更多反差,而特別設計的。這種反差不僅沒有讓我們的表演顯得突兀,反而讓整個表演更加生動有趣,更突出,讓人眼前一亮。 舞臺大幕一拉開,我們16個小伙伴雄赳赳氣昂昂地登場,瞬間點燃現場氣氛。我們身上裝備的那些高科技,如高精度3D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能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和全身AI運動控制,就像游戲里的超級外掛,讓我們在舞臺上走得穩穩當當,動作整齊得就像復制粘貼一樣,比真人舞者還穩!這些技術不僅讓我們定位超精準,連接超穩定,還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說到我的“秘密武器”——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更是牛到沒朋友。作為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我的最大關節扭矩能達到 360 N・m,同時,我還配備了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就像長了無數雙眼睛,周圍環境看得一清二楚。這種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穩定性,就是宇樹在機器人領域瘋狂創新的最好證明。更神奇的是,通過先進的AI算法,我還能“聽懂”音樂。我不僅能跟上音樂的節奏,還能像人類一樣感受到舞蹈動作背后的那種韻味,然后根據音樂實時調整動作,跳出來的舞蹈又穩又好看,這可不是簡單的機械舞動,這是真正有靈魂的“智能舞蹈”,我都快被自己的才華給迷倒了! 在表演的時候,我還偷偷秀了一把我的喜劇天賦。我們在表演里加了好多搞笑的“小彩蛋”,比如突然來個超級夸張的歡樂舞步,或者把手絹飛得比人還高,或者怪異的一些其他動作,觀眾們笑得那叫一個前仰后合,這種“智能搞笑”直接讓我們成為舞臺上最靚的“喜劇擔當”! 我是一名喜劇演員,人形機器人的“怪異”、“犯錯”或“故障”,給大家帶來了不少歡樂,某種意義上驗證了,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說到我家宇樹,那在春晚舞臺上可是老熟人了。2021年牛年春晚,我們的前輩機器!盃臓摹本秃蛣⒌氯A、王一博、關曉彤一起跳舞,當時憑借那萌萌的外形和靈活的動作,瞬間就成了全場焦點,妥妥的春晚“顯眼包”。四年過去了,我又登上春晚舞臺,這次我不僅帶來了超炫的科技感,還把東北秧歌跳得有模有樣,直接把觀眾們的熱情給“點燃”了,就像一場接力賽,“犇犇”跑完了它的精彩一程,現在我接過接力棒,繼續在春晚舞臺上給大家送上歡樂。 宇樹背負使命,在機器人領域一路“狂飆”,為實現服務大眾的機器人而不懈努力! 這些年,宇樹搗鼓出好多超厲害的產品,消費科研級四足機器人Go2和它的輪足版Go2-W,工業級四足機器人B2和輪足B2-W ,還有我和兄弟 G1,個個身懷絕技。這些產品可不簡單,就像宇樹埋下的“寶藏盲盒”,隨便打開一個,都能讓人眼前一亮,這背后藏著的,可是宇樹滿滿的技術干貨。 我這次的藝名是“福兮”,諧音“伏羲”,寓意著科技帶來的美好祝福和傳統蛇年歷史文化,也代表著宇樹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突破。靠著這股探索創新的勁兒,宇樹在春晚舞臺上狠狠秀了一把科技。未來,肯定還會帶著這股不服輸的沖勁,繼續搞出更多像“福兮”這樣的“機器人寶藏”。很可能很快,人形機器人就能幫大家上班、做家務,想想都覺得激動!大家準備好爆米花,一起坐等宇樹解鎖更多好玩的機器人技術,給咱們平淡的生活加點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