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江水商業電訊(1月3日 北京 委托發布)據中國工業報社財經工作室透露,在12月28日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平行論壇之“2024產融結合與投資論壇暨價值100推介會”上,中國工業報社正式對外發布《價值100數據服務產品白皮書》。白皮書全文內容如下: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擘畫新時代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時,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2024年以來,黨和國家又多次提出“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要求,同時還明確針對國企改革提出了“聚焦主業主責提質增效”的國資考核方向。 為響應黨和國家的有關號召,履行好中國工業界喉舌職能,中國工業報社在2023年啟動了數據服務產品——“中國工業企業市值2000強”暨“工業上市公司價值創造力100強”系列研報的開發項目(簡稱“價值100”)。 為配合“價值100”的研發工作,2023年至2024年間,中國工業報社策劃、組織了“中國式現代化價值典范”“上市公司業績研究”“知名專家訪談”等系列報道。此系列報道,曾得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知名機構專家的指點。 中國工業報社結合以上專家指導意見,重點學習國務院國資委制定的“一利五率”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本著“重借鑒更重創新”的原則,創造出獨家指標“主業凈利潤率”(即“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的值”),并以此為主干,開發出上市公司價值研究指標體系,開始進行工業企業價值比較研究。 接下來,我們就對相關研究工作進行報告。報告主要涉及“指標體系建設”“樣本庫建設”和“價值趨勢發現”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指標體系建設 在“價值100”設計之初,中國工業報社明確要求,要通過創設科學的指標體系,生產“有模型、可量化、可交易”的標準化投資決策參考信息產品,未來還將聯合專業機構,共同研制可投資、可交易的“價值100ETF”指數產品。 為落實報社要求,中國工業報社財經工作室統籌協調市值管理研究中心、ESG研究中心,反復調研、論證,最終確定了如下六大價值維度。 一、突出科技引領,弘揚科技創新。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擎舉科技創新的旗幟,我們把“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不小于2%”設定為樣本企業遴選的先決條件——凡不符合者均不得進入價值100樣本庫。 二、重視核心價值,突出“主業主責”。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聚焦主業主責提質增效”的價值標準,我們將“主業凈利潤率(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不小于10%”設定為主要指標,用以考察樣本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同時用以篩除“不務正業”的投機企業。 三、重視企業成長,突出“提質增效”。 我們沿用企業價值評價的普遍規則,將營收與利潤的增幅,設定為衡量企業成長能力的重要指標,并要求樣本企業相關指標“不得小于10%”。 四、針對市場現狀,突出財務穩健。 近年來,歐美頻繁出臺非對稱性競爭策略,境內市場流動性趨緊,信用違約風險陡然上升;財務穩健對企業高質量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將“資產負債率≤70%”設定為企業進入價值100樣本庫的又一個先決條件。 五、針對未來趨勢,強調科學治理。 ESG是衡量企業綜合治理水平的表征性指標。根據國新咨詢提供的報告,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中樞為BB級。為倡導科學發展,我們規定“價值100樣本企業的國新ESG評級不低于BB級”。 六、重視無形資產,突出口碑和商譽。 作為工業企業的優秀樣本,負面輿情有損企業品牌及無形資產價值。因此,中國工業報社將攜手《中國工業年鑒》編委會,將“沒有負面輿情”設定為重要標準,展開對價值100入庫樣本的“企業傳記數據調查服務”工作。 第二部分 樣本庫建設 經過反復研討,中國工業報社為價值100數據服務產品確定了“可建模、可量化、可交易”的產品設計思路,并通過以下六個步驟,對所有A股上市公司進行全樣本分析。 第一步,利用交易系統自動建模遴選樣本企業。 2024年12月10日,我們在中信至信系統內(即通達信數據系統),利用系統綜合選股工具,對A股全部上市企業進行全樣本篩選。 具體做法是:將綜合選股條件設定為“扣非凈利潤規模大于1億元,且營業收入大于10億元,且收入和利潤同比增幅大于10%,且資產負債率低于70%”。 最終選出符合條件的樣本企業404家。 第二步,淘汰非工業企業和傳統行業工業企業。 為確保入庫樣本企業具備新質生產力屬性,我們對上述404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行業淘汰,重點剔除非工業企業和傳統行業工業企業。 被剔除的行業領域包括:油服工程、社會服務、商貿、養殖業、飼料、物流、水務、燃氣、影視院線、證券、航運港口、航空機場,食品飲料、造紙、家居用品、包裝印刷、摩托車及其他、煤炭開采、建筑、建材、小家電、家電零部件、日用化工、農用化工、化纖、紡織等行業。 通過行業淘洗,我們得到第二批優選樣本企業313家。 第三步,用獨家指標對樣本企業進行業績優選。 對于優選出的第二批313家樣本企業,我們采用獨家指標即“主業凈利潤率(扣非凈凈利潤/營業收入的值)不小于10%且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的值)不低于2%”的復合條件進行數據分析,得到第一批初選入庫樣本企業150家。 第四步,為避免因行業淘洗錯失價值樣本,我們又根據國家政策口徑對新質生產力行業企業進行補庫遴選。 2024年以來,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對新質生產力行業多有發文,相關政策口徑也多見諸報端。 2024年12月10日,我們依據相關政策口徑,對中信至信系統內的新質生產力相關概念板塊企業,進行補庫遴選。 通過樣本補庫,我們又收集到量子科技概念企業70家、人工智能概念企業400家、生物制品企業102家、數字經濟企業50家、新材料企業392家、6G概念企業59家、工業軟件概念企業35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86家、能源及重型設備企業48家、能源金屬企業17家、工程機械企業32家、新能源車概念企業391家、智能電網概念企業223家、石墨烯概念企業94家、機器人概念企業15家、低空經濟概念企業292家、航天裝備企業8家、衛星導航企業176家。 為確保公平,在上述2490家樣本企業補選入庫后,我們又按照價值100統一遴選的財務標準(即“扣非凈利潤規模大于1億元,且營業收入大于10億元,且收入和利潤增幅同比增長均超過10%,且資產負債率低于70%,且研發費用/營業收入的比值大于2%”),對所有補選入庫樣本進行了淘洗,由此得到第二批初選入庫的樣本企業94家。 第五步,合并去重。 我們對前述兩批初選入庫的企業進行合并去重,最終仍然得到150家樣本企業。本次合并去重的結果證明:第一批初選入庫的150家樣本企業,原本包含新質生產力概念企業。 第六步,用國新ESG評級淘洗樣本數據。 在上述150家樣本企業入庫后,我們又用“國新ESG評級不低于BB級”的標準,對全庫樣本進行遴選,最終得到符合要求的樣本企業109家。 通過以上六步遴選過程,我們得到了有資格進入“價值100樣本庫”的上市企業109家。 為最終確定“價值100樣本企業”,我們對109家入庫樣本企業,按主業凈利潤率數值(即扣非/營收的值)降冪排序,優選其中前100名確定“價值100樣本企業名單”。 我們確信:凡是進入“價值100樣本企業名單”的企業,均具備較高的綠色利潤價值創造能力,具備高質量發展潛能;具備新質生產力概念屬性。 第三部分 價值趨勢發現 在“價值100樣本企業”遴選過程中,我們同時對全部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數據分析,并發現如下價值趨勢。 一、全部上市公司經營勢頭整體向上,但資金鏈偏緊。 中信至信系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3日,全部A股市場共有5387家上市公司。這5387家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平均為97.6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8.28%,合同負債同比增長11.20%,資產負債率平均為41.41%,研發費用平均為2.22億。 從營收規模、營收增幅、資產負債、合同訂單、研發投入等角度分析,目前我國上市企業經營狀態整體向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5387家上市企業總現金流平均為-0.29億元,企業資金鏈略顯偏緊。 二、能源生產、基礎建設、金融服務、黃金礦產、國際海運類企業的營收規模,大幅領先A股所有上市公司。 分析2024年三季度財報數據發現,在全部5387家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大于等于1萬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家,這3家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超過2.08萬億元,主業分布在能源石化和基礎建設領域,主業凈利潤率(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的值)為3.38%。 在A股營業收入大于1000億元小于8200億元的企業中,有17家主業分布在釀酒、金融、航運業領域,其主業凈利潤率(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在21.78%至50.32%間;此外,還有10家上市企業的主業凈利潤率(扣非/營業收入的值)在10.27%至19.37%間,其主業領域分布在金融、電器、動力電池、能源生產、貴金屬采掘加工等領域。 三、新興戰略產業和未來產業內上市公司的主業主責已然發力,其價值創造能力開始高能釋放。 在最終入選價值100樣本庫的100家工業企業里,有半導體企業18家、電子元器件企業3家、電子光學企業1家、消費電子企業2家、軍工電子企業1家、其他電子企業1家,計算機企業4家、通信設備企業5家、TMT企業3家,機械設備企業11家、電機制造企業1家,光伏設備企業1家、電網設備企業2家、汽車相關企業12家,工業金屬企業2家,醫藥企業24家,環保企業2家,化工企業7家。 以上100家樣本企業,營業收入平均接近48億元,主業凈利潤率高達20.29%,收入同比增幅平均近48%,利潤同比增幅平均高達346%,研發強度平均為9.17%,資產負債率平均僅為30.84%,總現金流平均為-0.78億元。 以上數據證明:我國新興戰略產業和未來產業已有大批企業成為價值創造生力軍;但其高質量發展同樣面臨著資金鏈偏緊的問題與挑戰。 總之,價值100企業超強的價值創造能力,讓我們增強了對國家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的新型工業化正在劈波斬浪,飛速前進。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