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將140多家中國芯片企業列入“實體名單”,加劇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緊張局勢。雖然制裁的核心目標是芯片,但這一變化間接影響了包括晶振在內的整個電子元器件供應鏈。
一、面對國際制裁壓力,電子元器件供應鏈可能會受到哪些影響? 1、供應鏈中斷:美國對華制裁可能導致關鍵電子元器件供應中斷,特別是高端芯片、高性能傳感器和特殊材料等。 2、成本上升:進口受限導致替代品成本增加,企業需支付更高的價格或尋找其他供應商,影響整體生產成本。 3、技術創新受阻:限制技術合作和交流,影響中國企業在高端電子元器件領域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雖然晶振并不直接受制裁影響,但受到電子元器件供應鏈的影響,晶振的供應也面臨更大壓力。過去,國內許多企業依賴進口晶振,但在當前形勢下,依賴國外供應商的風險加大。國產晶振正迎來技術突破和市場機會,成為穩定供應鏈的關鍵選擇。
二、國產晶振 目前多款時鐘頻率產品已經能夠滿足全國產要求(要求基座、晶片、上蓋、IC等原材料均由國內生產),且廣泛應用于國產化項目。且能夠提供自主可控證明與國產化證明等文件。可選全國產替代產品包括且不限于以下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