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城市,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基礎,成為全球創新企業選址的首選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不僅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更以其一流的產業發展導向和環境,吸引著無數企業家和創新者的目光。 深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城市 深圳,一直都是中國最搶眼的科技創新樣本。深圳的產業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超越的歷史。1992年后,深圳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的突破口,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堅持轉型升級、創新驅動、質量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3.46萬億元,增長6.0%,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三、亞洲第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4.85萬億元,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1萬億元,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全口徑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年全國城市“雙第一”。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14489.68億元,比上年增長8.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1.9%。截至2023年底,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4萬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8600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742家。 深圳正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充分釋放原始創新、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發式創新中心和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策源地。在深圳,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企業茁壯成長,已經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行業龍頭;邁瑞、云天勵飛、微芯生物、優必選等一大批創新活力十足、高成長性的明星企業,成為各自領域的“小巨人”。而更多如韶音、欣旺達、普渡科技、越疆科技、碼隆科技、碧興物聯這樣的“小而美”科技企業,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引領行業。大企業“龍頭”帶動、中小微企業“特尖專精”,使深圳成為世界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 作為未來產業發展先行軍,深圳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8大未來產業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綠色低碳等戰略性產業是重點發展方向。2024年,中共深圳市委辦公廳、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2.0版本實施方案,規劃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概念驗證中心、新產品導入中心等。 坪山,深圳未來創新的下一站 探尋深圳,目光向東,坪山是不可或缺的高質量創新發展觀察窗口。坪山區作為深圳東部中心,是深圳增長最快、最有潛力的區域之一。區域價值已經凸顯,成為深圳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交通上看,已于2015年開通的廈深高鐵,從坪山高鐵站到深圳北站只需20多分鐘可到達,被定位為深圳市鐵路客運主樞紐之一和東部門戶交通樞紐;在去年年底開通的地鐵14號線和16號線, 分別可達到福田中心和龍崗中心,未來還有地鐵19號線,可在1小時內與深圳核心區聯通。坪山內部云巴,串聯比亞迪站和高鐵站。高速方面有南坪快速、東部過境高速、坪鹽通道、外環高速等自駕到深圳各區都很方便! 從定位上看,坪山被市委市政府定位為“全市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未來產業試驗區和東部中心城區”,以制造業大區的格局和擔當勇挑大梁,全力打造“6+3”產業集群,奮力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到2025年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深圳東部中心城區。 從產業上看,坪山已經成為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示范效應突出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坪山區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其三大主導產業。已經入駐了中芯國際、比亞迪、開沃、新宙邦等行業龍頭企業,產業規模位居全球前列,一個個先進產業集群不斷崛起。 深圳坪山,因創新而興,因產業而強。從產業規劃到產業政策,從空間整備到產業集聚,從創新平臺到產業生態,從營商環境到人才引育,全力構建全域全鏈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的坪山,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這座未來之城正在創新跨越和高質量發展。 中建科技產業基地,坪山科技創新的新支撐 中建科技科研產業基地是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位于深圳市坪山區龍田街道,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總投資3.7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廠房建設、辦公樓建設和食堂建設。項目在區位、交通、產業、產品打造等多個方面優勢明顯,定位科研和總部環節,是坪山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支撐。 項目位于坪山中心,是區域不可多得的科研載體。坪山規劃“一核兩帶四區”,本項目處于坪山中心、城市綜合發展帶、科技創新產業帶的交匯處,是坪山未來的創新核心。 項目交通便捷,是區域不可多得的臨地鐵載體。項目距坪山高鐵站直線距離3000米,15分鐘直達深圳北,20分鐘直達福田高鐵站;深圳地鐵14號快線,坪山中心站距離項目900米,30分鐘直達福田崗廈北;區內云巴1號線,中芯國際站距離項目200米。 以“智”賦新,打造創新產業生態。項目臨中芯國際、鵬新旭等龍頭企業,規劃圍繞智能車、中國芯的龐大產業鏈條,引入頭部企業配套,IC設計、研發實驗、設備維修、運維服務等產業企業和相關專業、技術服務企業。 項目目前主力推出500-1350平的科研載體,層高4.5米,荷載650-800KN/平米,目前毛坯產品為主,企業可以個性化裝修或者定制裝修。后期也會推出精裝修產品,客戶可以拎包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