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太陽能企業有些坐不住。因為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太陽能產業被點了名。溫總在報告中指出,“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當天,滬深股市太陽能和風電板塊均雙雙大跌。 “制止”——嚴厲的措辭,讓太陽能領域企業似乎一時難以承受之重。隨后,太陽能產業領域的代表起草了一份“關于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一句修改的建議”,希望國家能將這部分改寫成防止某些環節的盲目擴張。 “企業感到非常受打擊” 溫總在《政府工作報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段中指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前一部分,對新能源產業來說給予了極大的鼓舞,非常振奮人心。”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對記者說,“但接下來話鋒一轉變成了‘制止’,企業感到非常受打擊。” “雖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確存在一些產能暫時過剩和擴張失當的問題,但這主要是在歐美經濟形勢和對華政策,國內需求尚在啟動之際的暫時現象。”黃鳴認為,更不能代表價格早已低于常規能源,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太陽能熱水、采暖,太陽能炊具等產業。 因此,代表建議將這部分改成“要科學發展新能源,繼續大力支持和推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應防止這些產業某些環節的盲目擴張。為此,應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去掉“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的盲目擴張”一句。 同時,黃鳴也給出了新能源受限的環節。他認為,首先在風能方面,由于風能是不固定的,是間歇的,所以有些地方的風能裝機容量過大,超過了電網的容納能力,造成局部浪費。 其次在電網方面,上述問題都對電網產生了沖擊,所以這也說明目前電網的接收能力、技術水平,還不能像西方那樣能夠接收大規模的風電。除風能過度擴張問題外,電網配套也存在問題。智能電網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接受比常規的電網多一倍甚至兩倍的不確定載荷,可以進行調峰智能化的辦法。 此外,在太陽能方面,只僅僅限于光伏是盲目擴張了,光熱、太陽能熱發電,還有太陽能的采暖、制冷、海水淡化等等方面,發展不充分。 最后,光伏在某些環節上,比如光伏的工程施工、光伏的配套備件,比如說控制器等等,我國在這方面的產能不夠,還得進口。即便多晶硅三四年前就說過剩了,要限制,實際到現在我國還有30%到40%的多晶硅來自進口。 據記者了解,負責起草這一建議書的皇明公司方面已經聯系了四五家企業,反饋結果是都打算聯名做這件事。目前已有企業在這份建議上簽字,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是首位簽名的人大代表。 “政策上不能采取‘一刀切’” 事實上,“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猶如一把雙刃劍,從行業角度講,淘汰沒有實力、創新能力較弱的企業,達到適者生存,但是國家提出“制止”后,恐怕淘汰的不僅僅是落后企業,優勢企業也將受牽連,一并被淘汰。這是部分企業所擔心的問題。 晶龍集團新聞發言人段同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的,因此企業在銀行貸款中或將被一刀切似的受到限制。”段同剛說,目前,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太陽能公司,都存在著銀行負債率比較高的問題。“國家一旦實施‘制止’,那么在銀行將很快做出反應,企業缺少血液,優勢企業都將受到影響,企業的發展將面臨危險。”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銀行開始緊縮光伏業的貸款。據了解,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光伏企業的授信度降低,部分銀行發出了危險信號。 從2011年年底,光伏業貸款難的問題就已經顯現。段同剛表示,企業從銀行貸款,剛到期銀行就把貸款收回。而之前從未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恰恰相反,過去,銀行主動邀請企業貸款。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國家應統籌制定金融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進一步降低針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等清潔能源的資金成本,調動鼓勵引導各方資本對光伏產業的發展進行長期投入,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資金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建議,引導太陽能光伏產業有序發展,政策上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制止新項目上馬,“應該鼓勵新增加一些有技術、有資源的項目,同時支持落后產能的改造升級。” “企業對報告的理解還不夠全面”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只是簡短的一句話,但各方的理解各有不同。 “這句話,有可能引起社會不了解這些行業的誤解,誤導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導向和決心。”黃鳴表示。 “我認為在報告中出現‘制止’兩個字是表示政府不能容忍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表示,“使用這樣一種很尖銳的詞匯,使我們看到了堅決治理這一問題的決心。” “對行業盲目發展是有所制止,但對部分企業也將形成一定的壁壘。”段同剛認為,如果美國“雙反”成功,德國以及歐盟跟進,加之銀行貸款收緊,那么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如果這句話能進行修改或做以補充說明最好”。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制止”,主要是針對光伏玻璃風電等設備制造業來說的,并不是說國內光伏和風電的應用會減速。相反,非化石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將會加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向記者透露,政府工作報告是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原稿比現在的要嚴厲得多,“我記得政府工作報告中原稿是‘嚴控風能、太陽能產能過剩’,比大家現在看到的口氣要嚴厲許多。”經過廣泛地征求意見,反映到國家能源局、全國人大后,改為制止盲目擴張,已經是做了很大的修改。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光伏電池的產能達到35吉瓦到40吉瓦,去年全球光伏電池安裝量為28吉瓦。也就是說,中國光伏電池的產能超過了全世界市場需求的一半。 “目前,企業對報告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孟憲淦認為,報告中涉及這部分內容的幾句話都分別有其深刻含義:第一句是“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第二句是“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第三句“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后面還有一句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報告對可再生能源的描述是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討論,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見,所以不能僅從企業利益出發來看待國家整體全局的利益,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是由于盲目無序發展的結果,這個結果不能讓國家、政府和社會來承擔。”孟憲淦說,“這次人大的基調就是GDP增長減緩,我們求質不求量。如果在這種背景下,仍要求銀行貸款、盲目擴張,不符合國家經濟總的發展形勢。” 來源:中國企業報 溫總“制止太陽能盲目擴張”之說屢遭疑 “這幾天已經有幾十個人笑稱我被‘制止’了。”住魯全國人大代表、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已經不止一次說這話了。在10日本次全國人代會秘書處為他在梅地亞舉行的媒體專訪會上,黃鳴講到最多的也是這一內容,他建議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表述進行適當修改。 “當場就有人拍我,說我被‘制止’了” 黃鳴所說的“被制止”,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4個字有關,即“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當場就有人拍了拍我,打趣說要‘制止’我了。”黃鳴說,隨后幾天,已經有幾十個人對他說類似的話了。 6日晚接受記者采訪時,黃鳴曾拿著政府工作報告一字一句地給記者讀。記者看到,在上述14個字之前,報告的表述是:“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但接著話鋒一轉,稱要‘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的盲目擴張’。”黃鳴說,這讓他感到很突然。 “所有盲目擴張都應該制止,不僅僅是太陽能、風能等行業。”黃鳴認為,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地方,這樣的表述有可能讓外界產生誤讀,從而讓正處在調整期的太陽能產業受損。很多人打趣他說“被制止”了,從一個側面證明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黃鳴說,隨后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他鮮有地“搶話筒”。他說,根據他的理解,“制止”的應該是太陽能行業中的某個環節或某個方面,如光伏。最近兩年,光伏從前幾年的“大熱”跌入低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皇明所從事的多是家用產品,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他認為,很多人說他“被制止”也是一種誤讀。“我是想代表整個行業表達想法。”黃鳴說,他還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等身份。最近幾天,他曾接到不少協會和行業內的人員打來的電話,詢問相關事宜。 “以前都說‘大力發展’,這次感到很突然” 黃鳴直言,這次聽到“制止”兩個字之所以感到很突然,是因為之前他聽到的多是“大力發展”等字眼。 黃鳴還是上屆全國人大代表,加上今年,已經連續參加10次全國兩會了。此前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表示要大力發展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0%到60%,能源問題非常緊迫,在常規能源即將消耗殆盡、過度開采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及時發展新能源,可一并解決能源安全和節能減排等問題。 目前,全球光伏產業正跌入低谷,國內相關行業正處于調整期。黃鳴說,如果公眾產生誤讀,對政府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導向和決心產生錯誤理解,可能會引發銀行斷貸等現象,從而可能會使一大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太陽能、風能等企業,面臨更大的困難,甚至難以生存。 建言改成“防止這些產業某些環節的盲目擴張” 除了向媒體口頭表達想法外,黃鳴稱,他正通過正規渠道向有關方面表達自己的建議,且近幾天一直在聯系同行業的其他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他認為,雖然目前國內的光伏產業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和擴張失當等問題,但大背景是,不太樂觀的歐美經濟形勢和他們的對華經濟政策,使我國的光伏出口受到了巨大影響,同時,國內需求尚處于啟動階段。“這些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不能斷定這就是長期狀態,也不代表整個太陽能產業的現狀和未來,比如太陽能熱水、取暖、太陽能炊具等仍充滿潛力。 黃鳴據此建議,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刪除“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的盲目擴張”這句話,修改為“繼續大力支持和推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應防止這些產業某些環節的盲目擴張。為此,應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黃鳴認為,這樣既指明了大方向,也點出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普陷虧損泥沼 雖然出貨量明顯提升,卻無奈遭遇價格的大幅下跌,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普遍陷入虧損的泥潭。 光伏企業普遍由盈轉虧 近期發布2011年業績報告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包括尚德電力、晶科能源、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東方日升新能源、浙江向日葵及北方光電股份等,這些企業的凈利潤毫無例外地出現嚴重下滑。 報告顯示,尚德電力2011年凈利潤由2010年的22.08億元,轉為凈虧損8.44億元。英利2011年凈虧損32.09億元,而2010年同期凈利潤為13.87億元。與此同時,晶科能源2011年凈利潤為2.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9%。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企業的出貨量卻呈現大幅上升。尚德電力2011年全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同比增長33.3%;晶科能源太陽能產品出貨量則達到創紀錄的950.5兆瓦,比2010年增加97.9%;英利該年度光伏組件出貨量為1603.8兆瓦,同比增長51.1%;天合光能2011年光伏組件出貨量達到約1.51吉瓦,同比上升43.1%。同時,東方日升新能源和浙江向日葵及北方光電在年報中也表示2011年光伏產品銷售量同比仍保持增長。 銷售量紛紛飄紅,卻換得虧損的業績,這不禁令光伏企業們集體抱怨價格的大幅下跌。 組件價格接近“冰點” 上述公司在年報中大多表示,由于報告期內受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全球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及美國光伏“雙反”調查等因素影響,光伏產品銷售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甚至產品價格下降幅度大于原料采購成本下降幅度。 根據彭博匯編的數據,光伏組件價格在2011年大跌了47%。此外,行業研究機構IMS Research數據顯示,2010年11月,太陽能電池組件均價1.9美元/瓦,而2012年2月22日,電池組件均價已降至約0.86美元/瓦。這都預示著光伏行業進入微利生存時代。 作為新興產業,太陽能光伏產業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尤其在2010年達到了行業景氣高峰。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全球光伏市場在2011年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的情況,從去年3月開始光伏產業的發展就始終伴隨著“消化庫存”的巨大壓力,有些公司甚至以“虧本”為代價來消化庫存。 光伏業的未來在國內 從去年開始一直備受關注的美國對中國光伏業的“雙反”調查公布日期已被推遲至3月20日。如果指控成立,75家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高達20億美元的損失。此外,德國將要下調光伏補貼20%-30%的消息傳出后,也令海外光伏市場景氣指數再次大跌。隨著國外市場的“收緊”,專家表示光伏企業的未來在國內。 據悉,目前我國光伏產量已居世界第一,而國內生產的光伏產品中90%要出口到國外,只有10%消化在國內市場。因此,加快拓展國內市場是推動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途徑。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也認為,現在光伏企業應該密切關注國內光伏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向,這將是一種非常好的防范風險的方式。“因為歐洲削減補貼,美國 雙反 還沒有結果,因此國外市場近期的快速增長是不可能的,但是國內爆發式增長的端倪已經出現了。因此,企業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去抵消國外市場增長乏力的風險。比如,光伏電價標準出臺之后,西部地區掀起了一輪光伏電站開發熱潮。”他說。 來源:北京商報 政協委員為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把脈”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就“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舉行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張國寶、邵秉仁、王炳華、李河君、牛文元等就我國風電、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委員們圍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新能源發展成績顯著 “我認為中國新能源這幾年發展成績是顯著的。”全國政協常委、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表示,目前我國太陽能產品的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1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產品占世界貿易額的50%以上。 不過,在太陽能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對國外市場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據悉,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產品90%出口到國外。 與之相比,中國太陽能產品需求市場的啟動程度仍然不夠。“目前我國總的太陽能發電裝機量僅為220萬千瓦,與4.5億千瓦的總發電裝機量相比,所占比例微小。”張國寶表示,其中的原因:一是目前太陽能發電的電價遠遠高于其它能源;二是政策配套做的不夠,這需要國家對太陽能發電給予更多的補助,從政策設計上進一步解決上述問題。 張國寶表示,目前我國風電市場的發展情況也非常好。去年風電上網容量已經達到4700萬千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雖然風電發電量僅有733億度,占國內4.8萬億度發電量的比例僅為1.58%,但也減少了3000萬噸的煤使用量,顯示出很好的環境效益。 國內風電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棄風”等問題。張國寶指出,這在風電發展中“只是十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問題”,總體來講風電發展是比較健康的。 張國寶坦陳,由于生產風力發電設備的廠家越來越多,也帶來惡性競爭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全國生產風電整機的廠家有60多家,并且存在互相壓價現象。每千瓦時風電設備的價格已經從過去的將近1萬元降至3500元,風電設備企業利潤越來越薄。這在下一步的規劃和政策制定上應注意加以解決。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表示,我國核電國產化進展良好。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引進的美國最先進的三代或者三代半的核電技術,目前4臺機組正在建設當中,建成之后三代核電設備和關鍵材料國產化的水平超過80%。同時,我國也在實施自主研發的項目,例如清華大學高溫氣冷堆今年會正式開工建設,高溫氣冷堆帶有明顯的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特征,具有固有安全性,能夠保證鈾氫類反應堆安全可靠運行。 王炳華表示,我國有非常好的核電發展規劃及產業配套政策,這些規劃及政策明確了未來發展核電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安全標準來發展核電。 產業結構需要調整 “發展太陽能有三大好處,即助推節能減排、拉動內需、有助于調結構。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的裝機量非常少,發展前景非常大。”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的盲目擴張’,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員有一個非常正面的回答,主要是針對光伏玻璃、風電等設備。” “這次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制止太陽能和風電的盲目擴張,我理解核心意思是說在發展新能源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科學有序的原則。”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表示,首先規劃要科學,新能源的發展必須與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相互結合;其次是發展新能源和改造傳統能源必須相結合,始終把堅持傳統能源的節能減排放在首位。新能源對于調整能源結構起著必要的補充和改善作用,但在相當長時間內代替不了傳統能源。 “太陽能產業本身也要調結構。”李河君表示,太陽能產業有很多技術路線、很多品種,比如單晶硅、多晶硅產業,現在產能本身有很多,而在5年前轉化率低的太陽能多晶硅本身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也是相對過剩。 卲秉仁表示,現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直接動力來自于營運水平,政府也在進行電價補貼,比如陸地風電1度電補貼0.25-0.3元,而海上風電每度電補貼0.6-0.7元。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由于搞風電利潤比較高,直接刺激了風電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工作報告中講避免風電產業盲目擴張,實際上說的是要有序發展。”卲秉仁表示,這需要進行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在配套上要統籌考慮,而不是一味刺激下游電站的發展,要避免設備制造方面的盲目性。 李河君表示,目前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已經到了分水嶺階段,太陽能大規模替代已經來臨,在替代升級的過程當中技術會起到最主要作用。太陽能產業發展需要兩個要素:一是技術,二是以制造業為基礎。中國的制造業非常有優勢,民營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也很多,以民營企業領銜的新能源研發技術進步非常快,中國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技術跟外國先進水平相比差不了多少。 節約能源仍然重要 “建國初期,我國大概每一年能源消耗總量相當于2400萬噸標準煤,但現在每年達到30億噸以上,這個數字增長驚人。”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牛文元表示,今后我國要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還要把節能作為整個發展的主線。 據牛文元介紹,中國已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包括所有新能源在內的非化石能源消耗要占到總能源消耗比例的15%。我國傳統的能源消耗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包括風能、太陽能、核電等在內的新能源消耗比例正逐年提升,但實現占總能源消耗量15%的任務仍很艱巨。 “我們正努力和全世界各個國家一起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把人口、資源、環境、能源和發展數位一體進行統一思考。節約能源本身就是我們對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的貢獻。”牛文元表示。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
黃鳴談光伏“發飆”:《政府工作報告》必須改 在這幾天的全國“兩會”小組討論時,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一直不斷地搶話筒,緣起對《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中關于制止光伏和光熱發電行業的質疑。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對可再生能源產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這句話需要斟酌。”黃鳴甚至有些激動地強調道,“必須改!” 除了黃鳴,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國內光伏企業代表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南存輝、東電氣董事長王計、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等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 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發電首次被“限制” “這幾天已經不下幾十個人在問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這一問題了。”3月6日傍晚,黃鳴在山東團駐地職工之家約見《華夏時報》記者時說道,“走到哪都會不斷有人問我‘你們這個行業咋被限制了?’” 本報記者注意到,黃鳴提到的問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2年主要任務的第四部分,其表述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過去9年中,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提到要扶持包括太陽能及光伏產業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唯獨今年突然提出了限制,這是我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已經做了兩屆全國人大代表、身兼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的黃鳴感到有些突兀。 黃鳴告訴本報記者,他注意到這兩天可再生能源及太陽能光伏板塊股價應聲而落,不斷有協會或者光伏行業內的人打電話給他,焦慮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整個太陽能及光伏行業處于調整期、冬眠期,假若政府不能調整表述意見,很可能帶來的是銀行斷貸,融資更加困難,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太陽能光伏、風能企業可能就此破產倒閉。”黃鳴憂慮地說,目前德國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已經百分之百地倒閉,美國的光伏企業也已經倒下了百分之六七十。 “光伏市場發展總體滯后” 既然國外的光伏企業已經開始破產倒閉,國內的太陽能光伏、風能產業也存在盲目擴張、過熱的情況,國家提出“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應該是斟酌之后的決策。 “雖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確存在一些產能暫時過剩和擴張過度的問題,但這也是受到歐美經濟形勢和對華政策帶來的影響。”黃鳴解釋說,“這只是國內需求尚處在啟動之際的暫時現象,并不能代表價格早已低于常規能源、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太陽能熱水、采暖、太陽能炊具等產業。” 其實,黃鳴在今年的“兩會”上準備了一個“建議國家要支持大規模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提案。 “太陽能市場是一個數百萬億元的國內新能源開發市場,和一個世界經濟復蘇期上千萬億元的國際新能源市場。在化石燃料資源即將消耗殆盡、過度開采所帶來的生態危機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必須及時抓住新能源,向低碳經濟轉型。”黃鳴對本報記者說。 被譽為“中國新能源第一人”的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認為“國內光伏裝機容量亟待進一步擴大”。 劉漢元分析稱,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累計光伏發電安裝量達到67.4GW,其中2011年新增安裝量突破27.7GW,同比增長70%,歐盟繼續領跑全球光伏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5%。意大利、德國、中國、美國、法國和日本六國2011年安裝量均超過1GW,而2010年還只有3個國家超過1GW。同時,非洲、中東、東南亞和南美各國也在積極發展光伏產業。 “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上還顯得滯后。”劉漢元介紹說,目前我國總裝機容量尚不到全球的5%,2011年新增量也僅占全球的7%,占我國2011年9000萬千瓦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2%,然而我國2011年煤炭凈進口已經達到1.68億噸,增長15.2%,煤炭消耗總量超過35億噸;未來15-20年,如果我國GDP再翻兩番,將消耗相當于今天近3倍的煤炭量,超過100億噸。而作為能源結構中占比近20%、增長最快的石油,2011年我國消費總量約4.5億噸,其中進口2.54億噸,同比增長6%,進口依存度達到56.5%,比2010年上升了1.7個百分點,超過美國53%的進口依存度,不久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耗國。 黃鳴進一步解釋說,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碳排放量位居世界之首,但是有著十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據估算,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就高達50×1018kJ,這相當于2009年全國總發電量36506億度的3804倍,具有很高的太陽能開發利用價值。太陽能光熱發電成本低,僅是光伏發電成本的20%-30%。且太陽能光熱發電材料環保,生產安全。 能源安全隱患 正因如此,3月6日下午黃鳴緊急做了一個提案:建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刪掉“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原因是這樣的表述有可能引起社會誤解政府發展太陽能光伏及光熱、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導向和決心。 “通過分析和研究,可以認為新能源產業是未來以今天的視角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最大的新興產業,它的規模有可能會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樣,等于或者超過當年的美國新興技術產業。”在劉漢元看來,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國不僅能夠解決自己的能源安全問題,還能以此執全世界經濟發展之牛耳,怎么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黃鳴則建議舉國家之力,搞好規劃,對太陽能光熱發電給予研發、生產、上網等全方位的資金、稅收支持,加快能源替代步伐。 “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50%至60%,能源安全問題十分緊迫。”黃鳴對記者說,能源安全與節能減排息息相關,從某種程度上說,能源安全更重要。如果中國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的問題,節能減排就一起解決了。發展可再生能源應該著重法律保障、商業環境以及行業認證,政府在其中不能當“運動員”,而是當“裁判員”和基礎設施平臺的搭建者。 “近年來,我國在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最為迅速,且日趨成熟,但也出現了諸多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王計代表認為,亟須出臺關于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的專項法律。 王計建議,首先要明確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產業的具體主管部門,按照層級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統。其次要盡快推出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的發展規劃,并著重明確規劃公布的程序。同時要建立透明的開發權取得程序,對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產業設置準入條件。 多晶硅產能過剩說法不實 還有部分依賴進口 9日,黃鳴在做客《中經在線訪談特別節目——2012聚焦兩會》時表示,多晶硅價格之所以大幅下跌,是由于全球的供求關系恢復平衡,我國企業雖然在多晶硅計劃產能雖過熱,但實際產能依舊很低,并有部分依賴進口。 在談到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的問題時,黃鳴先生表示,多晶硅價格在全球均有所下跌,中國的產能實際不夠,以前是100%依賴進口。黃鳴先生介紹說,多晶硅最早供半導體行業的時代,也就是七、八年前是二、三十美元一公斤,到了多晶硅狂熱的時候,炒到三、四百美元一公斤,這時我國很多企業要經營這個項目,這是很正常的,也解決了自力更生的問題。但我國企業經常頭腦發熱,這個熱潮就起來了,對外宣布或3萬噸,或5萬噸,或1萬噸,因此發改委統計總和時顯示超過需求好幾倍,有過熱跡象,但當時實際產能還很低。所以,多晶硅過熱、多晶硅限制不是去年和今年的事,而是2009年、2010年就開始了。其實多晶硅根本沒有過熱,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有一部分依賴進口。多晶硅之所以從三、四百塊錢一路下滑到二、三十美元,是由于全球的供求關系平衡了,價格因此又回歸正常了。 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
光伏業上演“十面埋伏” 前進道路屢屢受阻 美國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步步緊逼、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降、行業巨頭頻現虧損……正在經歷陣痛的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又遭到“警告”。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制止光伏、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 “制止、盲目擴張”這樣的措辭表現了政府對整個行業發展不滿的同時,行業擴張步伐并未停止,跑馬圈地擴大規模仍是眾多企業的選擇。 行業虧損 仿佛是在比拼誰會虧得更多,年報虧損正在成為光伏行業最無奈的“風景”。 3月9日,光伏領軍企業無錫尚德發布2011年財報,虧損超過10.067億美元;而2010年凈利潤為2.369億美元,此前另一行業巨頭英利2011年虧損32億元人民幣(5.098億美元),而在2010年同期這一數字是凈利潤13.87億元人民幣,即使是表現相對較好的阿特斯,2011年第四季度虧損也達到了5990萬美元。 “2011年光伏行業全行業虧損基本成為定局,”多名行業專家對新金融記者表示,“但是行業并未因此出現大的變動,行業未來長期看好。” “今年我們處于一個光伏市場低迷的時候,大家知道,任何產業是波浪式發展的,但是它還會受到大環境,特別是經濟環境、金融環境的影響,”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對記者表示。 “比如說這次的金融危機,以及今年的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世界光伏市場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所以造成今年光伏市場的低迷。” 不可否認,中國近幾年來在光伏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自2007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電池的生產國之后,已連續四年保持領先地位,并且增產之速度令人驚訝,2007年年產量為1.18GW,到2010年達到了年產10GW,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4%。 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發布的《太陽能光伏“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4年產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總產量的50%。 在世界光伏常量排行榜上,美國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后來被日本所替代,再后來被歐洲替代,最后被中國替代。 “我們按照太陽能電池產量對世界15大電池廠商進行了排隊,這15大廠商里面,中國大陸和臺灣占到了9個,國外占了6個。”趙玉文表示,從更長時間維度看,按照太陽能電池的產量作為一個標準來衡量,最近10年中國光伏產業的年增長率平均為55.5%。“國際上大家掃描一下,全方位地掃描一下,其他產業是否在5年、10年里,有這樣高的增長率?” 但同時,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后面的隱憂。中國光伏行業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弱點,尤其是光伏市場集中在國外,過快的發展使得產品供過于求,加上目前歐美經濟衰弱,對光伏補貼減少,貿易保護升溫,造成目前光伏行業的“極度”寒冬。 我國太陽能電池產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勞動成本的相對低廉。 事實上,相對歐美國家,中國發展光伏產品的最大優勢仍然是便宜的勞動力價格。“核心技術仍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發展很被動,此外中國光伏行業盲目跟風投資,造成產能過剩,是中國目前行業最大的問題。”光伏專家鄺少平解釋道。 盲目擴張 整個2011年,全國光伏廠家有近70%倒閉或處于停產狀態,近20%的廠家生產負荷不足50%。 顯然,光伏行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已經引起高層重視。 在本次人大會議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明確表示,“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光伏、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溫總的報告是有導向性的,主要還是由地方政府來執行”,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對于光伏產業,國家可以實行一定的控制,這種控制更多的是引導和規范,而不是簡單的打壓,這是由國家能源發展整體規劃決定的。” 從全世界角度看,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27.79GW,同比2010年的17.5GW,大幅增長62.97%。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而這一成果的背后是2012年光伏組件產能約為50GW,這就意味著相比裝機量,全球平均產能利用率不到60%。 “企業的行為有時會有盲目性,政府進行引導是必須的。但是光伏制造行業和市場不是一回事,對能源系統國家有規劃可以控制,但是對制造業來講,更多的是市場行為。企業擴大產能,不能強行限制。”時璟麗表示,“政府的聲音很強硬,但是太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資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011年,排名前十的中國光伏企業在去年平均產能提高20%以上,其中尚德出貨量增長33.3%,英利同比增長50%以上。 2012年,產能擴張的步伐并未減慢,最新消息是,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17億元建設的光伏項目在內蒙古正式開工。 光伏行業內,對來自政府的“警告”有著自己的理解。 “產能還不是行業的主要問題,制造業在國外來說,從來不談什么盲目上的問題,國外談的是刺激市場,目前我們還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味道和影響,”趙玉文認為,“作為國家來講,不必擔心產業出現什么問題,要做的是如何引導市場。怎么發展要看市場導向,業內并不是看得特別嚴重,不會影響企業的獨立判斷。” 事實上,2011年中國光伏行業銷售額達到了5000億,就業人數50萬,影響力可見一斑。 “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盈利問題,”尚德總裁施正榮曾經表示,“全球產能過剩,導致國際上的光伏公司以難以維持生存的價格來出售光伏產品,希望借此獲得現金從而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亦表示,“行業冬天即將來臨,洗牌不可避免。”該公司表示,現在雖然是光伏產業低谷,卻是英利最好的發展時期。2012年全年的生產目標是3.6吉瓦,為其前25年產量的總和。 “企業投資有著自己的考慮因素,很難說是盲目擴張”,時璟麗認為。但個體的理性可能導致群體的不理性。 近年來,光伏產業在美國、歐洲國家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迅猛發展,多晶硅利潤巨大,國內眾多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一哄而上,這些都是在沒有注意到風險的情況下盲目投資。 一方面,中國光伏產業國際化非常高,幾大領軍企業都在美國上市。“沒有幾個行業有光伏行業的國際化程度高。” 另一方面,光伏產業長期來看雖然前途非常光明,但在目前的條件下,轉換率低,生產成本高,需求都是靠政府的補貼政策起來的,需求空間有限,并且存在很大風險。 “就是說哪一天政府不補貼了,就完蛋了。現在的情況也看到了,德國補貼減少,美國出了貿易保護,中國的光伏企業日子就難過了,”鄺少平認為,在目前這種艱難的條件下,實力不夠的企業必然要被淘汰掉,留下優質企業,就是以后的行業領頭羊。 發展不均 歐美市場的波動,通過蝴蝶效應傳導到中國光伏企業身上,并最終發揮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市場遲遲無法啟動。 長久以來,光伏領域制造業和市場發展不平衡,制造領域表現強勁,裝機容量卻屢拖后腿,2010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占世界的近50%,但光伏市場只占不到3%,擴大國內市場成為光伏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為了促進光伏產業裝機容量的提升,國家曾相繼出臺《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方法》和《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啟動了兩批總計290兆瓦MW的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但效果并不明顯。 截至2010年,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800MW,當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00MW,同比增長166%,而這只占我國產量的4%多一點,相對于光伏制造業產量可謂杯水車薪。 “中國2010年裝了500兆瓦,只占到17.5吉瓦的2.86%,很小,占國內產能的不到5%”趙玉文表示,“我國制造業占著非常大的地位,但是市場非常小,這個差距就導致了我國產業制造在世界市場發生劇烈波動的時候,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雖然這一數字在2011年實現了快速跨越,全年中國的裝機量為2.6GW,增長幅度超過500%,全球排名第4名,占全球的7%。然而從整個能源產業發展來看,光伏行業小字輩的地位絲毫沒有改變。2011年中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9000萬千瓦,光伏只占到了2%。 “對于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來講,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啟動國內市場,滿足能源環境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時璟麗表示,“例如金太陽這樣的工程是逐漸發展的,政策比較穩定,具有可持續性和長遠發展。為了行業做得更好,要有長期眼光,不能殺雞取卵。” 在歐洲,太陽能光伏裝機曾經領先的國家,弊病正逐漸顯示出來,短時間內裝機數量的大起大落牽扯著全球行業發展的神經。 “長久看,歐洲國家能源和電力需求是在下降的,不像中國在快速大幅度上升,歐洲國家在此領域的政策并不是很成功,前幾年發展較快的西班牙、捷克,目前年裝機在幾萬千瓦,略等于無。” 目前,國內尚未完全建立支持光伏應用的政策體系和促進光伏發電持續發展的長效互動機制,太陽能電池產品多數出口海外市場,產業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海外市場變化影響很大,對外部市場的依存度過高,不利于持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從行業到政府主管部門的共識。 工信部《太陽能光伏“十二五”發展規劃》亦坦承,“一些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出現調整,相關補貼紛紛下調,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同時,歐美等國已發生多起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類似糾紛今后仍將出現,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太陽能電池成本優勢明顯,對國外產品造成壓力;二是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產品主要外銷,可能引發傾銷疑慮;三是我國相關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存在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根據該規劃,到2015年,實現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鄺少平分析,“目前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非就那幾家:無錫尚德、晶澳太陽能、英利等,工信部把規則列得那么明確,既是特指,也是激勵,看看誰能夠有本事成為千億光伏企業。” “只要市場步伐足夠大,千億規模并不是不可能,”時璟麗表示,“但是很難說具體是哪家,一切都存在變數。” “當前光伏市場低迷,我們的企業家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做好應對市場起伏的準備。低潮時期做軟實力,高潮時期頭腦不發熱。”趙玉文認為,“按照工信部的計劃,隨著成本的不斷下降,光伏價格逐漸走低既是目標也是產業發展基本趨勢。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