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浙江大學,幾位具有豐富科研經驗的老師帶領幾個學生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開發出具有1:1熱冗余技術的分布式控制系統(DCS),一舉填補當時的國內空白,開創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DCS發展道路,同年,他們成立了一家名為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的校辦企業(中控的前身),希望將科研成果進行產業化,當時被業界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一項工程。 黃文君就是當年那批跟隨老師們進行科研開發和創業的學生之一。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是成熟穩重的企業中流砥柱,黃文君目前擔任中控科技集團(中控)核心成員企業——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兼中控太陽能技術公司的副總經理。他一路見證了中控從一家實驗室型的校辦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為擁有11家子公司的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領軍集團公司。 圖1: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黃文君。 立足于DCS,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自1993年推出第一代DCS系統JX-100后的幾年里,中控的角色更像是浙大下屬的一家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機構,在政府資金的扶持下、在廣大工業企業用戶的支持下,他們在過程控制領域不斷鉆研摸索、不斷應用積累,在1998年又開發出第二代的全數字化控制系統JX-300X具有全集成和靈活配置的特點,并在產業中開始投入實際應用。同時他們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優化控制和綜合集成軟件方面也取得很多重大科研成果。 “這時我們也在思索如何在公司管理和經營上進行變革,以更加適應市場化的運作,更貼近客戶的各種實際需求。”黃總回憶道。2000年,中控由一家校辦實驗室企業改制為一家商業公司,正式開啟商業運作的步伐。隨后,其DCS系統產品在性能指標、應用規模上不斷推陳出新,一批批自主創新產品不斷問世,包括新一代基于網絡的控制系統WebField ECS-100、快速邏輯控制系統WebField GCS-2,到2002年已形成以WebField為統一品牌的控制系統產品體系,包括了JX、ECS、GCS三大系列,能滿足不同行業、不同用戶對控制系統的個性化需求。 “早在1996年,當我們還是一家小的校辦企業時,知名的模擬IC公司Burr-Brown (后被TI公司收購)就很重視與我們的合作,也算是我們與TI最早的淵源。到2001年,我們的DCS控制系統和現場儀表已經大量采用TI公司的模擬輸入輸出(ADC/DAC)、隔離器、放大器、邏輯器件、處理器、總線控制器等上百種產品型號。”黃文君介紹說。 工控行業是產品生命周期較長的行業,工業產業客戶特別強調穩定性、可靠性、抗干擾和精度、環境適應性等指標。黃文君表示,所以他們一直都是選擇像TI這樣一流的供應商,并誠意達成一種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技術支持、供貨周期、質量保證、價格等方面都能很好地合作。 2007年,中控又誕生了新一代的里程碑產品——ECS-700大規模聯合控制系統, 它的特點是不僅具有傳統模擬信號采集、控制功能,而且具備現場設備(變送器、執行機構等)之間現場總線(如FF、HART、Profibus、CAN等)的數字化通訊功能和設備管理功能;不僅可以橫向集成各個裝置和工段的生產過程信息,而且縱向實現了企業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具備強大的設備管理、數據服務和信息綜合集成能力,特別適合大型工廠的矩陣式信息流管理。ECS-700在多方面的性能與國際領先廠商的最新產品不相上下。 “ESC-700的推出基于這樣理念,即通過一個統一的平臺支持多種現場總線和異構設備互聯,靈活實現功能外延和擴容,客戶今后不用再進行整個系統的更換,全面實施大型聯合流程工業裝置的控制、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從而可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保護客戶的投資。”黃總介紹說。 圖2:中控的ESC-700大規模聯合控制系統架構。 創新產品的推廣還要服務來支撐。目前中控的DCS產品銷售區域覆蓋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等地,廣泛應用于化工、煉油、石化、冶金、造紙、電力、建材、啤酒等多個行業。跨地區、跨行業意味著需求差異巨大,針對具體應用還要對DCS統一平臺進行大量的二次開發工作。黃總介紹說,中控擁有一支超過400多人的應用工程支持團隊,專門幫助客戶進行DCS系統的二次開發,包括功能擴展、外圍設計和工程部署等等。 機遇風險并存的明星業務——太陽能熱發電 波士頓矩陣法將一個公司的業務分成4種類型:問題、明星、現金牛和瘦狗。DCS控制系統無疑是中控的現金牛業務,“每年十幾億元的業務規模盡管不大,但很穩定,受經濟環境影響不大,毛利率也不錯,過去幾年都獲得30-40%的增長,今后幾年也有望維持30%增長的態勢。”黃總這樣評價公司的傳統DCS業務。 不過他坦言,中控在DCS上積累的專長和經驗主要是在化工、煉油、石化、食品、建材等行業.然而新能源戰略市場容量大、投資大,公司不想錯過這其中的發展機會,于是新能源成為他們的一個明星業務選擇。2011年初,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中控集團子公司,專業從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和解決方案的開發,以光學、物理學、熱能技術、自動化技術、發電技術、軟件工程為核心技術基礎,為電力運營商提供太陽能熱發電整體方案核心技術和方案設計。 中控之所以選擇太陽能熱發電作為新業務發展方向之一,除了考慮其廣闊市場前景(業內人士預計,在十二五政策支持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望在未來西部大型太陽能電站中占據重要位置),其后端工藝與電力、化工行業一樣也是重要原因,因為中控一直具有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和知識積累,能更快切入其中。 不同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直接轉換為電),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采用全天候隨動驅動定日鏡實現聚焦陽光加熱工質(水、熔融鹽或者空氣)產生蒸汽,并通過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 中控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努力推進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產業化,現已開發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塊化太陽能塔式熱發電系統解決方案,掌握了太陽能聚光、光熱轉換、高效蓄熱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術。該技術利用小尺寸鏡面隨動驅動和基于通訊總線技術的全鏡場協調控制,具有實現規模大、光能轉換效率高、集熱溫度高、裝備運行壽命長等特點。2010年11月,中控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西郊啟動建設國內首座太陽能塔是熱發電電站。 推動太陽能塔式熱發電系統在中國的商用只是中控的第一步棋,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是更長遠的目標。機遇與風險并存,全球新能源市場目前正面臨一場寒冬,而且各國各地區市場情況迥異,中控的策略是作為技術和設備提供商,與5大電力集團公司及其下屬的集成商、承包商積極合作,以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據黃文君介紹,TI公司在中控的太陽能塔式熱發電新業務推進上投入了很大的資源進行配合和支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鏡面驅動系統參考設計解決方案,整合了電機驅動器、MCU、電源管理優化設計,“我們評估下來挺不錯,二次開發比較省心,目前已小批量下單,未來合作前景很廣闊。”他透露。 他由此感慨道:“整個半導體產業這些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TI在中國能持續‘走紅’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歸功于其高校計劃和TI給予客戶的全面支持策略,很多國際公司對這些不是特別重視,技術支持不到位。除了前面提到TI會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參考設計之外,其本地化支持包括面對面的交流做得都很好。” 他表示很推崇TI的客戶經理單一接口人機制,這讓客戶感到很信任很方便,“TI客戶經理能夠整合TI內部各個產品線的資源,在了解客戶需求基礎上利用TI整體技術資源池進行端到端技術支持,我們公司都在學習這種模式,以便更好地有針對性服務于我們的客戶。” 引語: “整個半導體產業這些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TI在中國能持續‘走紅’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歸功于其高校計劃和全面支持策略,很多國際公司對這些不是特別重視,支持不到位。TI客戶經理能夠整合TI內部各個產品線的資源,在了解客戶需求基礎上利用TI整體技術資源池進行端到端技術支持,我們公司都在學習這種模式,以便更好地有針對性服務于我們的客戶。”——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兼中控太陽能技術公司的副總經理黃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