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已經展示了構成核時鐘的所有關鍵組件——一種通過測量原子核內微小能量變化來計時的裝置。這樣的時鐘可能會大大提高測量精度,并為基礎物理學帶來新的見解。 研究人員測量了導致稀有同位素釷-229的原子核轉移到更高能量狀態(tài)的光的頻率,即核時鐘的“滴答”聲,其精度比之前的最佳計時裝置提高了10萬倍。他們通過將能量轉換與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同步來做到這一點。這項研究由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lián)合研究所(JILA)領導,并于最近發(fā)表在《自然》( Nature )雜志上。 這一突破源于用一種叫做“頻率梳”的激光裝置探測釷-229原子核。嚴格來說,這個裝置還不是一個時鐘,因為它還沒有被用于實際計時。但是,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表明,核時鐘的研發(fā)已觸手可及。 目前最精確的時鐘是原子鐘,它使用激光計時——激光的頻率被精確調制,以匹配原子內部兩個能級之間的電子能量轉移。最精確的原子鐘每400億年才會有一秒的誤差。核時鐘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它通過質子和中子的能量轉移來計時,其滴答聲來自這些粒子激發(fā)態(tài)之間的轉變,而不是電子的轉移。 這種能量轉移需要更高頻率的紫外線,從而產生更快的滴答率,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原子鐘的精度。但核時鐘最大的潛在優(yōu)勢在于它的精度和穩(wěn)定性結合。與電子相比,原子核內的粒子對電磁場等外界干擾不那么敏感,這意味著核時鐘可以更加便攜且堅固。 《自然》網(wǎng)站(www.nature.com) |